黄豆苷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6 10:21:11

黄豆苷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黄豆苷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豆苷元片,每次50 mg,每日3次,4wk为一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豆苷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黄豆苷元片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9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2-0085-02

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笔者用黄豆苷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前者疗效更满意。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选自我院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期间的门诊病例,这些病例均符合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4~78岁,平均62岁。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2~20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2~21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诸方面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药物均为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治疗组加用黄豆苷元片,每次50mg,每日3次,4wk为一疗程。心绞痛发作时使用硝酸甘油,并记录使用剂量。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血、尿、粪常规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症状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不到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缺血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恢复0.5~1.0mm,T波由倒置转为低平或直立;无效――缺血心电图无变化;加重――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 mm,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50%或直立T波改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变为倒置。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样本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63.3%。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1例颜面潮红,1例轻微头痛(均未停药),其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未发现明显变化。

3 讨论

黄豆苷元是从豆科植物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物质,又名大豆苷元,其化学成分为8-β-D-葡萄糖-4,7-二羟基异黄酮。黄豆苷元片对心血管系统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干预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抗动脉粥样硬化。大量证据显示,有多种炎性因子、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黄豆苷元能够有效抑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黄豆苷元可抑制人脐动脉平滑肌的增殖,而且黄豆苷元更偏脂溶性,易通过细胞膜发挥作用。3)抗心律失常。有研究表明,黄豆苷元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具有多通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的多重作用。4)降低血清以及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的含量。黄豆苷元可明显升高肝脏磷脂指数,从而降低肝脏组织中的TG并降低血清TG水平;而雌激素在降低肝脏中TG的同时明显升高血清中TG。此外,黄豆苷元能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降低TC水平,减少心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本组病例观察可见,黄豆苷元片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等,均有明显改善,且无毒副作用,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镇痛药新制剂 下一篇:心律失常治疗新药屈奈达隆及其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