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教育之花在新西兰绽放

时间:2022-09-16 10:11:45

“适性”教育之花在新西兰绽放

新西兰是一个以英语为主的大洋洲岛国,由南北二岛组成,面积和英国相当,人口370万。新西兰毗陵澳大利亚,气候温和宜人,有连绵起伏的绿色农场,火山温泉、碧蓝的海水和沙滩,起伏的山峦白雪皑皑,随处一拍就是优美的风景照。新西兰人主要是英国和欧洲贵族的后裔,部分为毛利族原住民后裔和国际移民,有着多元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以友好、强壮和独立著称。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

暑期我荣幸地带领玄武高级中学十多位有出国意愿的学生,前往新西兰参加游学活动。原本以为只是带学生去参观看看学校,了解一下西方教育。但当我和学生真正走入奥克兰大学、unitec学院、Howick高中等,深入他们的教育体制和学习生活中,却感受到了一段特别难忘的教育之旅。面对国内教育的一些困惑和思考,新西兰之旅让我看到了“适性”教育的希望之光,学生觉得受益匪浅,四五个学生更是坚定了去新西兰留学的信念。

一、 国内教育的困惑

现行学校教育受极端功利主义影响,管教十分严格,大多实行封闭式全天候学习。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大行其道,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们的业余时间,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学生每天像个学习的工具,失去了鲜活的“人性”;教师更关注成绩而不是孩子们的内心需要。很多学生缺乏使命感,辨别是非能力差,课余时间通常是报夏令营、看垃圾文学和玩游戏来填补自己的生活空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痛恨厌恶学习。

现实中频发学生因成绩不利选择轻生的悲剧案例令人深思。许多学生即使考进大学,却缺乏学习动力,沉迷于游戏和吃喝玩乐,无所追求放纵自己实在令人痛心。某市名校毕业优秀学子多年后,在其母校邀请她给学校写篇文章时,竟然遭其网络实名血泪控述母校和老师,真的令人唏嘘不已。虽然只是个案,但其中反应的问题真的值得我们教育者反思。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教育怎么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难道所谓成绩好上名校这类“成功”真是唯一选择?这些比孩子内心愿望更重要吗?我们倾听孩子的自己声音了吗?

二、 新西兰的“适性”教育

1、“适性”教育的理念

现代优质教育提倡个性化,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生活背景,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适性”而教,学生才能“适性”而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对于子路和冉有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即是最早“适性”教育的典范。“适性”教育理念起源于“人本主义”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 ”的教育理念,正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适性”而为。我国倡导教育理念的变革,强调 “人的个性发展”,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为教育的核心,要做“全面”的教育。虽然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还不尽人意,变革更多地停留在形式层面上。

新西兰之旅,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适性”教育,如何改进国内 “适性”的教育也有了启发和思考。新西兰的教育理念,学生首先是作为 “人”存在,并不是储存知识和能力的机器。“学生”是一切教与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教育重点在于如何发掘学生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在体验中学生学习探索,而不一定是要学习某个具体知识或成绩。学习过程是基于“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讨论或提问,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

2、“适性”发展的硬件设施

新西兰由于国家投入(占GDP的5.4%以上)中学很多,加上地方及富人的捐赠,在硬件上可以说是完美。学校提供了“适性”教育的设施,很注重学生的课外和动手能力,擅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享受内容丰富、全面化及专业化的教育。例如howic高中:学校拥有800多台电脑,为学生配备了各种劳技操作车间。十几个教室,刚进去我们就震惊了,各种技术设施工具好几千件,整齐而完备,绝不亚于专业的车间和研究所。再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有木工制作的大落地钟罩,有制作的仿真汽车车架,真实的动物标本;学生的艺术作品,工艺装饰设计随处可见,制作水平和工艺和美感令人叹服,我们都被深深折服了!

3、“适性”发展的课程安排

新西兰学校众多课程安排都是人性化的,学生可以在不同各种课程中根据自身意愿去选择,这是和中国教育最大的不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室,而国内学校除了一些小学科之外大都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我们参观了生物教室,英语教室,地理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和图书馆。学校的人性化举措在新西兰每间教室都有体现,每间教室布置都体现出了学科的特点,每进一间教室你都会觉得很温馨,而且一眼就看出这是什么科目的教室。学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Howick高中的操场足够大,绿草如茵的足球场,篮球场,室内体育馆,橄榄球,棒球,应有尽有,为学生体育课程提供尽可能多的设施和可能。

三、丰富的“适性”教育内涵

1、“适性”的德行发展

新西兰人非常注重责任感,强调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识。新西兰社会公民素质很高,很多人都具有良好的德行,为孩子德行的“适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例如在上路偶遇的人都很有素质和礼貌:走到哪只要你看到人家,人家肯定还给你一个微笑或直接跟你打招呼;如果要过马路,只需伸下手,车辆就会主动停下让你。走在新西兰的路上,地上基本没有垃圾。车子虽然很多,但不管是否堵车还是没车,绝没有乱按喇叭,随意变道超车的行为。自行车和汽车是混道,但我们发现汽车总让自行车;在等红绿灯的路口,在机动车道前方都有一块绿色区域,上面画了一辆自行车,是专门给自行车等红绿灯的。在国内自行车专用道,汽车随意进出,自行车闯红灯的现象数不胜数,相比之下真是汗颜。

国际寄宿学生被告知一定要养成生活自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观念。比如包括自己叠被子,洗衣服,协助做家务。寄宿父母不是自己聘用的保姆,尊重家庭的各成员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及文化。自己购买生活用品,若使用家里贵重东西要申请,损坏必须赔偿,如有外出或领朋友回家,要征询寄宿家庭父母同意,并付相应的费用等。新西兰家庭强调家庭氛围的和谐相处:父母无论什么事再忙,晚餐家人一定要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周末全家一起参加宗教活动,或是出去郊游。新西兰十分注重诚信教育:比如超市有无人监控自动付款机,出入境处被告知任何人不得带水果食品,我们有学生误携带也被处以高额罚款,并记入诚信档案。

给我们开大巴的司机Peter已经62岁了,却有一颗恬静的心态。他对待工作很认真,每天都提醒我们系好安全带,小心行驶大巴;有一个细节就是爬盘山公路的时候,我们因窗外美景而兴奋不已时,司机立刻提醒我们都要安静,他要专心开车。Peter非常守时,从不迟到,经常也帮忙出谋划策,额外带我们去看一看别样的风景。他每天超额工作,有时一等我们就是几个小时从不抱怨,在等我们的间隙只在车上吃个三明治,弹弹吉他,吹吹口琴,玩玩数独,良好的德行令我们十分佩服。

2、“适性”的教育教学管理

新西兰教育部提供课程大纲给学校参考,但每个学校可以选择自己的教材,对于学生该做的作业的数量和类型也可各自规定。对于教育常规学校既有强制的一面,但是也有柔性处理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例如:要求学生穿校服,但也会有便服日,同时学生要交一点钱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在一天中学校有好几次休息时间,包括人性化的上午茶和下午茶时间。

学生的成绩报告可以是通过和家长老师面谈,讨论自己的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在校表现。新西兰老师也会惩罚学生,形式可以选择是做更多作业,也可以是课后滞留或者取消他们某些特权。如果过错更严重,可能会受到停学几天惩罚,非常严重会被学校开除或被勒令转学。新西兰的学校有“适性”的教育评价机制,NCEA的评价并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成绩优秀可以跳级,有天赋和才能的学生,学校为他们设置了专门的课程或班级。学校非常重视所有学生的成就和成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会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和挑战的能力。

家长必须要保证孩子不迟到,经常询问孩子,参加家长会。家长必须和孩子谈成绩报告,协助学校的活动,例如野餐、义卖等;加入家长教师协会,加入学校的校管会等。强调家庭也是学习的好场所,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先完成作业之后再玩;引导孩子少看电视少玩电脑;鼓励孩子多学习多阅读;对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和学校的功课表示赞扬;跟孩子讨论教育,庆祝孩子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3、“适性”开放的课堂

在howick我们上了一节纯正的英语课,教学方式跟中国很不一样。他们采取小班化教学,一个班20人左右,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注重与同学们的互动,倡导学生自主提问自由表达,而不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他们有专门的英语学习教室,布置得很温馨像是书吧,教室后面就是各种英语词典等工具书,随时可以查阅,左边是练习听力地方,中间是张圆桌子,学生可以在那跟老师自由讨论问题。学校注重以教学实用性的引导学生,学生已经能自制汽车,桌椅等生活用品。

新西兰课外教育(EOTC)是在教室以外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包括参观博物馆、毛利文化村(博物馆)和野营之类的活动。小学和初中的学校通常每年都会为所有学生安排一次野营;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每周可以接受一次约30分钟的宗教教育。如果需要,来自移民或者难民背景的学生将会从学校得到额外每周几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英语辅导。

4、“ 适性”的体育活动

新西兰非常重视学生“ 适性”的体育活动,除了传统的各种体育活动课程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种锻炼体质的“适性”活动。例如:我们到的时候正值新西兰初冬,空气很新鲜但早晨确实挺冷,我们这群国内的师生都早捂得严严实实。但走在路上,却发现当地新西兰年轻人都是短袖短裤,还打着赤脚出去晨跑,看得我们都有点凉凉的。这显示了新西兰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接受了“适性”的体育锻炼。

在新西兰黑沙滩的见闻就是一个很好地证明。冬天的海边水很冷,那天风是呼呼地吹。就看见几个初中模样大小的女学生在沙滩上拍照,只是穿个很薄运动服,做着高难度的空翻、单手倒立和侧翻动作造型,看得我们学生惊奇得咧开了嘴。她们从身体舒展性和能力上完全超越了我们的高中学生;一群当地高中生在体育老师带领下,脱下衣服穿个内裤就冲向大海冬泳,边跑边喊,相当兴奋。一个鲜明的对比就是几个国内高中生是能穿什么厚实穿什么,还冻得发抖,站在旁边看着他们冲进海里。中国体育教育确实欠账太多,与外国学生一对比就暴露无疑。

5、“适性”的文化教育

我们去参观了新西兰一个毛利文化的博物馆,那里有许多协助管理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回报,有的负责清洁工作,有的负责讲解。他们就像喜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喜爱他们的博物馆。我们来到此处,志愿者长达一个多小时声情并茂的讲解,带着我们参观馆里的每一个角落,娓娓道来每一个细节,期间不断提醒我们要爱护。热情解说每一件物品,在我们看来很不起眼的作品他就像介绍国宝一样,眼里充满自豪与开心,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毛利文化这段历史发自内心真诚的爱。

在鸭子湖,我们感受到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美好相处,天鹅和各种鸟类在身边飞翔,各种鱼儿在清彻的水里漫游;人与环境融为了有机和谐的整体。学生在此环境中郊游野营,自然会获得“自然和谐之美”的体验,环境友好意识和谐发展教育必定会获得“适性”发展。在郊游活动中新西兰学生还可以乘坐小船,沿着狭窄河谷顺激流飞速而下,也可以从高高桥上向着湍急的河水做蹦极跳,也可去体验丛林探险;学校通过多样丰富的极限挑战活动,培养学生的勇敢和挑战精神。这些“适性”教育活动在国内学校是不可想象,一般早就因各种“安全”因素问题被否决了。

四、对于国内“适性”教育的反思

新西兰教育目的和理念无疑是“适性”的,但我们国内的教育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比如在基础教育等方面,我们的数理化成绩薄弱水平学生到新西兰就是优等生。我们喜欢新西兰这个美丽的国度,欣赏他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有限性,并不能照搬新西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能否从新西兰的教育中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适性”教育?教育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发展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归宿,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理想。尊重与顺应学生绝不是“放任”,而是让学生自由而充分愉快地生长。作为教育一线阵地的我们要心中有“适性”教育的理念,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全面素养,拥有发展“适性”教育的能力,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性”的平台。学生会在“适性”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发展期个性与天赋和创造力,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创造成功的人生。只有 “适性”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前途漫漫,任重而道远,愿“适性”教育渐渐生根发芽,绽放在祖国校园内每一处角落。

上一篇:论包装设计中趣味元素的可视化表现 下一篇:引领幼儿享受歌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