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野生鸟类在电力线路上筑巢的防治

时间:2022-09-16 10:03:03

浅析野生鸟类在电力线路上筑巢的防治

【摘要】作为国家基础能源的输送通道,高低压架空电力线路如人体经络般遍布城乡各地,电力线路杆塔也成为野生鸟类筑巢安家的首选之地,在空旷缺少树木的区域,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由于鸟巢的存在会导致电力线路损耗增加,引发电力线路火灾、断电等事故,乌的排泄物和食物流淌到绝缘子上会降低绝缘子耐压强度,腐蚀绝缘子表面引发绝缘子污闪放电等事故。防鸟、驱鸟成为电力部门重要的工作之一。阳谷县供电公司在生态防鸟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提出了以“生态防鸟”为主的指导思想,加强组织管理,探索防鸟技术措施,加大防鸟科研力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鸟害管理体系,确保了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就如何在保护野生鸟类生存空间的同时,防止野生鸟类威胁电力线路安全运行,达到电力线路与野生鸟类和平共处等方面,阐述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架空电力线路安全;杆塔;鸟巢;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63-02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输、配电线路也随之密集地向城乡各个角落延伸,为广大客户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强大的动力。供电企业为提高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绝大多数输、配电线路实施双回供电或多回供电、配网实施手拉手供电等方式,使得输、配电线路的增长量大大超过供电量的增长。输电线路大容量、跨区域供电线路的特性决定了其路径多数地处空旷的田野、山区当中,由于防护通道的存在,架空电力线路经过附近5-20米内不允许存在高大树木与建筑物,这样的通道即影响了环境绿化,也妨碍了鸟类自然的活动和繁衍,导致鸟类筑巢地点的迁徙和改变,由于杆塔结构比之讨木更有利于鸟类筑巢,电力线路杆塔自然成为鸟类筑巢安家的首选。

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在鲁西地区生存的大型鸟类以喜鹊最多,另有少量灰喜鹊、乌鸦和小型鹰类。而在电力线路上筑巢的仅有喜鹊,另有部分小型鸟类寄生在喜鹊废弃的巢穴中。

为防止鸟害,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质量,阳谷县供电公司积极采用国内外目前有效的防鸟措施,以驱鸟、防鸟为目标,减少鸟粪闪络故障、鸟巢短路故障、鸟类飞行故障、鸟啄硅橡胶绝缘子故障等等。从而达到降低鸟类活动对输电线路的破坏,通过实施防鸟综合分析系统信息平台,做好输电线路故障动态预控,降低鸟类活动造成的事故跳闸率,同时做到不伤害鸟类,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生态防鸟、减少停电范围、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解决日益增多的输电线路与鸟类活动形成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两不误的目标。

本文就如何在保护野生喜鹊生存空间的同时,防止喜鹊威胁电力线路安全运行,达到电力线路与喜鹊和平共处等方面,阐述一些个人看法。

一、喜鹊特性及现状

阳谷县地处鲁西地区,属黄河淤积平原。全县地势平坦,南面是黄河、北面是京杭运河,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境内鲜有猛禽,大型鸟类以喜鹊为主。喜鹊又称花喜鹊,为杂食动物属雀形目鸦科鹊属。在喜鹊全年的食物当中,80%以上都是危害农作物的昆虫,比如蝗虫、蝼蛄、金龟子、夜蛾幼虫或松毛虫等,15%是谷类与植物的种子,也猎食小鸟、蜗牛与瓜果类以及杂草的种子,其食物特性对农作物免受虫害的侵袭有极大的保护作用。同时,喜鹊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爱鸟之一,并赋予了喜庆、吉祥、幸福等美好寓意。

喜鹊一般情况下喜欢在临近村庄的高大树木上筑巢,主要以干燥的树枝组成,内壁填以厚层泥土,内衬草叶、棉絮、兽毛、羽毛等,每年三月筑巢,新巢筑巢周期大于10天。并有筑造疑巢的习惯,即在它们真正使用的巢周围搭建很多并不使用的空巢,这种行为是对其它鸟类寄生和侵害行为的一种应对策略。

喜鹊并非每年都要搭建新巢,而是经常利用旧巢进行翻新扩建,因而越建越大,最后形成超级巨巢。喜鹊每年产卵一次,每次产卵5-8枚,孵化期为17±1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30天左右雏鸟即可离巢。喜鹊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婚配便终生不离不弃。除冬天偶尔集小群活动外,其余时间均成双成对居住在巢内。

近年来,喜鹊在电力线路上筑巢的事例越来越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村绿化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树木砍伐频率却在加快,大型树木不断减少,那些喜鹊喜欢筑巢的超大型讨木更是难得一见,致使喜鹊不得不寻求其它位置筑巢;二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喜鹊数量急剧增加,原有地域过分拥挤,而喜鹊具有极强的领地意识,在领地争夺战中的失败者,只能另外寻找合适的活动区域筑巢繁衍。

电力杆塔以其结构特性和稳定性对喜鹊筑巢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在树木较少的空旷地带更是如此。根据观察,杆塔上部至顶端有较密实的支撑且平坦的位置,是喜鹊容易选择筑巢的地方,并喜欢在朝阳一侧。多数鹊巢建在铁塔主体或顶部、耐张杆铁架上或门型直线杆铁架上。巢穴体积一般直径在0.6-1.0米、高0.4-0.7米左右。由于电力线路管理人员的及时清理,超级巢穴尚未在电力线路上出现。一股情况下,巢穴在喜鹊产卵前或产卵期被拆除后,会很快在原来位置重新筑巢,再次筑巢的时间为5—10天,筑巢期一般会持续到4月中旬结束,如果进入孵化期巢穴被破坏后则不再筑巢。在观察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进入产卵期后的喜鹊筑巢时,附近区域的其它喜鹊会暂时放弃地域观念,集群前来协助筑巢,巢穴筑成后立即离去。以至于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在上午拆除巢穴后离去,下午返回时发现在原位置上又出现新巢穴的现象。

二、鹊巢对电力线路运行安全带来的隐患

一般情况下,建筑在铁塔主体或顶部、耐张杆铁架上或门型直线杆铁架上的鹊巢离绝缘子较远,对线路的运行安全威胁不大。但对于单回塔,特别是猫头塔,因其塔形结构的独特性使得喜鹊非常喜欢在导线挂点的正上方筑巢,在该位置筑巢使喜鹊的排泄物可能直接流淌到绝缘子上,雨水也会携带巢内垃圾顺绝缘子流下,大幅度降低了绝缘子的绝缘性能,该位置的鹊巢给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带来的危害最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政策的贯彻、实施,各地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不断提高,加上政府部门对散落在民间的各类枪支收缴力度的加大,喜鹊等鸟类的生存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巢穴的搭建位置也有了新的变化。近两年我们发现,喜鹊在35kV线路双瓷担加强直线杆的铁横担、顶担上(图1);九十度转角杆绝缘子(包括跳线绝缘子)上搭建的巢穴逐渐增多,更甚者亦有在单铁担的普通直线杆铁横担上搭建巢穴实例。2011年3月初至5月底,我们在公司所辖35kV线路上共拆除巢穴50余处。其中,建筑在九十度转角杆(js-5)跳线绝缘子上的有3处(有2处因枯枝过于接近导线,引发导线对地放电致使鸟巢烧毁),为清除它们导致两次紧急停电;建筑在双横担铁担上的有8处(有1处烧毁),建在双顶担绝缘子之间的巢穴有5处。拆除后在原位置重新搭建的占50%以上。

喜鹊巢主要由干燥的树枝组成,但多数树枝中掺杂着铁丝等金属物,这些金属物一旦接近或接触到带电导线,必将导致电力线路掉闸断电事故。我们曾经在烧毁的喜鹊巢中找出超过1kg的铁丝。

由于喜鹊在消灭害虫保护农作物方面的卓越贡献和目前国内对于野生鸟类保护的相关政策,对电力系统预防鸟害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直接拆除巢穴的方法与政策、环保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冲突,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双赢之法。

三、防范措施

在防鸟、驱鸟方面,电力、通信、航空等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实验,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永久有效的防鸟、驱鸟方法,从早期的屠杀到高科技工具,类型繁多但效果有限。其中,最失败的是声音驱鸟——即通过发出各类噪音驱离鸟类的方法,例如:让设备发出枪炮的声音、同类隆叫的声音、天敌的声音、超声波或各类杂音等,使鸟类产生恐惧或不适而离开。这种方法在短期内非常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便逐渐失去的效果,甚至出现过鸟巢搭建在声音驱鸟设备上的趣事。而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猛禽类天敌来驱离鸟类,这种方法可长时间的持续使用,而且相对费用较低。最大不便是猛禽的饲养和适合范围的问题,猛禽的饲养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人鸟之间浓厚的感情交流,而从猛禽类鸟的习性上看也属于非候鸟,它们的活动范围一般都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区域,并不适用于电力线路这类线形设施。

通过与同事多年的观察与实验,我们找到了几种可在电力线路上广泛使用的防鸟、驱鸟方法,该方法对防止因喜鹊等大型鸟类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筑巢而威胁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方面效果比较明显;而且具有投资少、维修周期长、便于管理等特点。

1 及时拆除那些在电力线路杆塔关键位置搭建的鹊巢,保留现存于杆塔上但对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鹊巢。根据本人多年与喜鹊打交道的经验得知,喜鹊与其它鸟类一样有比较强的领地意识,在近距离内少有两个及以上有喜鹊生存的巢穴。因此,保留现存的电力线路杆塔上对运行安全无威胁或威胁较小的巢穴,可起到防止别的喜鹊继续在该杆塔其它位置上筑巢的作用。

关于巢穴拆除时间:比较理想的时间是在4月中、下旬,期间正是喜鹊孵化期,此时拆除鹊巢即可防止喜鹊从新筑巢产卵,也可避免因小鸟孵出而生出不忍之心。

2 近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类似于风车样式的驱鸟器,经过试验其驱鸟效果非常明显。为防止喜鹊在悬挂式绝缘子上方筑巢,可以在该位置安装这种类型的驱鸟器。由于部分角钢塔导线挂点位置不能安装驱鸟器,为防止鸟粪污染悬挂式绝缘子,可在绝缘子上方加装挡板(图2)或在绝缘子近地侧安装全封闭式均压环,能够有效地阻止鸟粪流动给电力线路带来的危害。

对于水平应用的绝缘子,由于鸟粪不能造成大面积污染,不必另加防护,只需在地端挂点后面安装驱鸟器即可。

对于喜鹊啄食硅橡胶绝缘子问题,喜鹊可能对早期生产的复合绝缘子的气味有所偏爱,通过观察发现,喜鹊在复合绝缘子上方停留者颇多,并有啄食未运行线路的新硅橡胶绝缘子行为,线路送电运行后不再啄食。但依然喜欢聚集在复合绝缘子上,这也就是复合绝缘子发生鸟粪闪络概率相对偏高的缘故。对此应及时采取喷涂防污涂料来遮盖绝缘子气味,及时更换新型防鸟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可大大减少喜鹊在合绝缘子上集聚和啄食合绝缘子的现象。

3 充分利用喜鹊喜欢利用旧巢的习性,在喜鹊喜欢筑巢的电杆合适位置人为搭建平台,引诱喜鹊在平台上筑巢,或将已有的喜鹊巢转移至平台上。一旦喜鹊在人为搭建的平台筑巢,即可放心让其存在,它们将变身为尽职尽责的卫士,替我们守护着附近的这些杆塔,严防其它外来者侵入。当平台上的鸟巢经过逐年的修缮和扩建而变得庞大时,我们可在秋冬季节喜鹊集群活动时期,将其巢穴边沿部分拆除,只留下核心部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者不能碰触留下的核心部分,尽量避免在保留部分的巢穴上留下人类的气味,免得喜鹊嗅到人类气味后弃巢而去。

4 对现有电力线路部分杆塔结构进行适当改造。对角钢塔中喜鹊易于筑巢,且对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有一定威胁的位置进行改造或封堵,使喜鹊不能在该位置筑巢。对门型双杆的横担和单杆耐张的下横担进行改造,改变单杆加强直线杆的横担排列方式,取消35kV线路js-5型900转角杆设计,900转角型角钢塔(猫头塔除外)和圆管塔挂线位置对喜鹊筑巢少有吸引力,可用其替换这类杆型。各种封堵、改造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杆塔关键部位失去可供喜鹊筑巢的平台。

结束语:人类物质文明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似乎一直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矛盾体,关键是没有找到双方共赢的切合点。仅就电力线路保护与鸟类自由生存方面来讲,在确保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同时,也应该尽量避免破坏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以上四种方法中,笔者更倾向于第二、三种方法,通过恰当的引导和适度的忍让,扭转搭建一拆除一再搭建一再拆除的循环模式,避免因电力发展致使野生鸟类失去生存空间,让人类的现代化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闰鹏、滕静、陈文森、魏智清西夏区高校区域喜鹊巢址选择的影响因子分析[期刊论文卜农业科学研究2010(3)

[2]李守杰、刘宁、王桂英聊城大学校园灰喜鹊营巢特征调查[期刊论文卜野生动物2008(2)

[3]陈侠斌、何静、张薇北京高校喜鹊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期刊论文]-四川动物2006(4)

上一篇:一起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下一篇: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微机远动功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