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6 08:23:15

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摘 要】当前,作为高校管理中重要环节之一的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了许多新问题、新形势。各高校学生管理者都在不断探索适应这种新形势的管理方法。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是调动人积极性的最有效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合理利用科学的激励机制,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可以在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得到自我实现。

【关键词】激励机制 高校 学生管理 运用

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和变化,这种新形势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们要做到能够顺应新形势,在工作中思考如何更好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好新时期的优秀大学生们。

激励(Motivation)一词是心理学的术语,是激发、鼓励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也是管理的核心任务。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是指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努力在自我实现的同时,配合高校管理工作者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

1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1贫困生问题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属于非义务教育,同时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地区的贫富差距。虽然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但是他们身后背负的沉重的家庭经济困境还是让他们肩上承受了过大的生活压力。高校中大批贫困生的出现,使得高校的学生管理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1.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日趋激烈,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得很多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学生分数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特别是要面临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学习与实践的矛盾等问题,还不能完全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虽然他们的生理发育不断趋于成熟,但心理发育没能得到同样程度的成长,容易受外部环境和本身情绪所影响,因此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甚至导致重大事故。

1.3大学生情感问题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大学生知识水平层次普遍较高,他们更注重自身情感的需求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较少,经受的磨炼和挫折也不多,这使得他们在许多方面心理适应能力较弱。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系统、全面、持续的教育来强化积极、健康、美好的情感,他们容易受到消极、低俗情感的困扰,不能做到自身有效的调节和抵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着努力探索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1.4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当今,我国正呈现出高校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雇佣难的尴尬情景。究其原因可说错综复杂,需要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一起解决。当今这样的情况不仅给大学生自身带来很大的压力,社会和高校的压力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和措施,力求解决这一困境。高校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力求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毕业生。高校学生管理也要不断改革创新,寻求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激励机制中几种适合高校学生管理的激励方法

2.1参与激励

大学生较同龄人更注重自身情感的需求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参与激励是使大学生们获得心理投入的体验,增加阅历,获得更多情感和经历的满足,发展个人人格。学生管理者应主动倾听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正确引导大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积极地心理体验。费鲁姆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于目标的渴望越大,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主管估计程度越高,激发出的动机就越强,积极性越大。如让大学生们参与到学校的迎评工作中,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都能为学校的荣誉而努力、而奋斗,最终实现学校总体目标。

2.2情感激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需要的内容包括寻求友谊、情感以及归属感,即要感到别人在爱护并且关心着自己,也要让自己成为群体的一员。情感激励就是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与学生的感情沟通,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尽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亦师亦友,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激励机制。用理解换取信任,用真情换得真心。同时通过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引导学生间的友好交流,结合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特点,建立学生间的情感激励机制,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成效。

2.3目标激励

达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也是完成工作最直接的动力。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指出,有效的目标能促使成员集中注意力、激发努力、增强意志力,开发新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取得绩效,以实现最终目标。部分大学生在中学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没有了目标,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感到手足无措。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适时地运用好目标激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4奖惩激励

奖惩激励是管理者通过学校和有关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作出的一种积极肯定的鼓励或否定的批评、制止和反对,从而有效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方法。奖惩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给大学生们公平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善于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惩结合,把握好奖惩的尺度和透明度。

除此之外还有需要激励、自我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可以加以探索,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来。

3 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3.1激励机制要注意与人本关怀相结合

当今,人本管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学生管理要注意将激励机制与人本关怀相结合,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并完善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和方法,增强激励机制的透明度,确保激励机制的稳定运行。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构建和谐校园。

3.2激励的时机要掌握好

管理者要把握好时机,恰到好处的激励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要注意学生取得的成绩与得到的激励要相符,这样激励效果也会大大增强;反之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激励太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励太高,有失公平公正原则,起反效果。所以适当的激励效果才最佳。

3.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包括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应并举。工作中既要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区别,又要注意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对当代大学生需要系统的结构特点的研究表明,在大学生需要结构中,处于前四位的依次是求知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友情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由此我们应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精神激励,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对成就感的渴求,实现自身价值。如开展多种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大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激励的最佳效果。

3.4鼓励型激励与惩戒型激励结合

奖励最常用的鼓励型激励方法。在学校中很多时候使用的也是这种正面激励。很多人也认为,奖励、表扬是激励,而处罚不具备激励作用。这实际是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高校学生管理中,这两种方式的激励都是需要的。但是实际中普遍存在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较多的使用了奖励手段而忽视了适度惩戒手段运用的作用。所以高校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奖惩的时效性、适度性和公平公正性,以奖励为主、惩戒为辅,两者合理结合运用。

3.5高校学管理人员应注重自身提高

当前各高校都在不断进行体制改革,不论是在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硬件”上还是在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等“软件”上都进行调整和改革。作为“软件”的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养,不断探索,运用科学的方法,注意工作艺术,综合运用激励机制,使学校“硬件”充分发挥,促进学生自身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宋凤宁,宋书文. 教育组织行为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谢继荣,张雪萍. 试论激励机制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2008(17).

[3]秦雷雷. 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

上一篇: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下一篇: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