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银行业万亿资金缺口

时间:2022-09-16 08:04:38

拆解银行业万亿资金缺口

近期,中国银监会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关于资本充足率和拨贷率的最新要求推算,未来六年中国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合计将达到7885亿元,总资本缺口合计将达到13919亿元,为其2010年合计净利润的2倍;新增计提拨备合计将达到10769亿元,为其2010年拨备余额的1.4倍。

随着外部融资受限,仅仅依靠自身积累将难以填补大额的资本金缺口,我国银行业该何去何从?

资本监管趋严

按照《指导意见》,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9.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为10.5%、8.5%。虽然2010年的银行业大规模融资,令整体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但达标状况仍不容乐观。

截至2010年底,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交行已不能全部达到上述两率指标。按照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标准,另外八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两率达标的仅浦发和兴业两家银行。

近期,银监会又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层层加码,令商业银行达标难度更大:

一是将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列入加权风险资产,而过去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在测算风险加权资产时,仅包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加权资产两部分;

二是调整部分资产的风险权重,如将评级在BB-以下的企业的债权风险权重从100%提升至150%,特定高风险资产组合的风险权重可根据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及信贷风险的变化提升至大于或等于150%,对五年期(不含五年)以上的长期贷款通过期限调整系数对风险加权资产进行调整。

这些措施将增大商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规模。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分母的加大,将导致商业银行现有资本充足率下降,增加未来资本指标达标的难度。

此外,监管部门近期在拨贷覆盖率基础上增加拨备率指标,商业银行计提拨备压力陡增。

应监管部门的要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即拨贷率,下称拨贷率)不低于2.5%,同时贷款损失准备金占不良贷款的比例(即拨备覆盖率)原则上应不低于150%,两者按孰高要求执行。拨备覆盖率仅针对不良贷款,而拨贷率则无论商业银行是否出现不良资产,只要投放信贷就必须计提拨备,这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更强。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水平显著提高,但拨贷率水平与2.5%的监管要求存在明显差距。2010年底数据显示,13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农行、建行和浦发行达标。

万亿资本金缺口

初步测算,如果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监管要求,在不进行再融资、仅考虑利润留存补充资本金的情况下,2011年-2016年,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合计达到7885亿元,总资本缺口合计达到13919亿元。

如果13家上市银行拨贷率未来每年均达到监管要求,2011年-2016年新增计提拨备合计达到10769亿元,2010年底上述银行拨备余额合计仅为7942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六年时间里上述银行拨备规模将增加1.4倍,这对各家银行的利润将造成重大影响。

《征求意见稿》中,商业银行受冲击最大的部分将是调整部分贷款的风险权重。目前尚未明确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调整的具体细节,如果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统一从100%调整到150%,按照13家上市银行平均中长期贷款占整个贷款比重约60%,整个贷款占加权风险资产约90%来估计,上述银行资本充足率将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接近2个百分点。

为弥补此项不利影响,总资本和核心资本缺口分别需要高达约9000亿元和7000亿元。这将对商业银行形成重大影响,因此,监管部门此项政策调整需慎之又慎。

外部融资渠道受限,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捉襟见肘。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补充资本金的来源将越来越困难。首先,股票市场难以承受商业银行大规模融资。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融资占整个市场融资规模超过40%,当年我国股市摘得全球IPO融资桂冠,但其跌幅全球排名倒数第三,这种局面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满足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融资需求。其次,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受到较多的限制,监管部门做出了严格约束,而混合资本债属于创新资本工具,监管部门审批较谨慎,目前仅兴业、民生、浦发、深发展等少数银行发行过混合资本债,且发行规模均偏小。

做好资本减法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机构对于资本的需求普遍提高。欧美银行主要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来筹集资本,而中国银行业则从资本市场上大规模融资来补充资本。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即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上来看,欧美银行主要是缩减分母,中国银行业是增大分子。当前,中国银行业增大分子的努力受到较多限制,通过股权和债券融资来补充资本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作为股东的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可考虑进一步降低银行业利润分红比例,提高利润留存的规模,持续补充资本金。近年四大行利润分红基本维持40%左右,股份制上市银行一般不到20%,四大行可借鉴股份制上市银行的经验,大幅降低利润分红比例。但仅仅依靠利润留存来补充资本金远远满足不了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

一些拨备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如工行、中行已主动下调了2011年新增贷款规模计划。而加强资本管理,将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约束型业务转变,可谓一条解决资本缺口的出路。一是优先发展风险权重低、流动性强同时客户需求也高的业务;二是对于风险权重高、流动性弱但客户需求高的业务,可通过提高定价转嫁成本的业务继续支持,否则采取退出战略;三是剥离风险权重高、流动性弱同时客户需求低的业务。

此外,开展资产证券化和贷款转让已势在必行。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资产证券化经过近6年试点,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我国贷款转让市场交易规模2008年已达到8000亿元左右,2009年以来随着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增长,贷款转让业务加速发展。

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存短贷长的矛盾凸显,客户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需要新增贷款调结构,更重要的是存量贷款的调结构。而开展贷款转让和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达到监管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

除了银行业自身的积极应对,宏观政策的支持也是银行业度过资本困境不可或缺的条件。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证一个较长时期内利差的合理水平。

根据国际经验,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在利率市场化后均出现了利差收窄的趋势,如美国存贷款平均利差由利率市场化前的2.17%下降到之后的1.63%,日本由3.15%收缩到2.33%,中国台湾由4%减少到不足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将会收窄利差和商业银行息差水平,导致银行赢利大幅下降,平均利差将由当前的约2.8%下降至约1.3%,商业银行息差由当前的约2.4%下降至0.7%-1.2%。

按照息差下降至1.2%测算,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下降约35%;按照息差下降至0.7%测算,净利润下降约50%。一旦利率市场化快速推动,商业银行利润将大幅下降,届时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矛盾越发凸显。中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中坚支柱,应将商业银行资本金纳入到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综合考虑因素中。

作者宗良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先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业分析师

上一篇:中信里昂合作重构 下一篇:美联储无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