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院校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及影响

时间:2022-09-16 05:56:33

浅析中职院校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及影响

摘 要: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和管理技术,最早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成就。通过介绍中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剖析精细化管理的含义和价值,揭示了精细化管理在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实施的意义。同时探讨了在中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及其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中职院校 精细化管理 中职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1 中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对于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因为管理对象是中职学生,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中职生的特点。中职院校学生生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春季招收的学生,可能因在初中学校成绩不好、纪律较差,早早地参加春招考试,比同龄人提早一个学期入读中职学校。正因为如此,春招生与同龄高中生相比,在心理压力、自我认同感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职生常常被看作“学习上的失败者、普通高中的淘汰者”,属于“学业不良”群体中的成员。同时,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在中职生中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学习后进、行为不良”的学生。总结起来,这些中职生几乎都有基础薄弱,学习迷茫,甚至厌学,自我约束力差,渴望独立,逆反心理强,自卑脆弱,易走极端的特点[2]。

根据中职生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并非易事。让人更遗憾的是,部分教师没有采用正确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使得该有的良性师生关系无法形成。而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一环,也普遍缺失。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一直有一个误区:孩子上了职业院校就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更甚者, 觉得孩子还小, 去职业院校混几年, 到一定的年龄了就可以工作了。家长们这样的态度,使得学生在学校更加破罐子破摔,管理起来难度更大[3]。

2 中职院校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2.1 精细化管理的含义[4]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并非某种具体管理模式和方法。它是倡导凡是应坚持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提倡人们养成用心做事,重视细节,把小时做细,把细事做透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过程。它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运行过程循环往复,层次水平螺旋提升。

2.2 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班级管理本来就非易事,而管理一群特点鲜明的中职学生组成的班级更是难上加上。要做好中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工作必须做到大事要捉落实,小事要捉仔细。这种大事求同、小事求异的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最适合个性突出,特点鲜明的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而这个模式恰恰是契合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把战略和目标分级细化和落实过程。管理一个班级正是靠管理者(大多数情况下是班主任),来制定班级管理的大方向,同时因材施教,不同个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管理[5,6]。可见,在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很好地落实班级管理的各项事务,还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也利于对任职的班主任老师进行评价纠正,有利于管理工作接下来的持续改进进步[7]。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职院校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意义深远,价值极高。

3 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及对学生的影响

3.1借助完善的班规制度养成尊规守矩的班风

一个班级具体状况、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制定一系列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班规制度来进行约束。从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如《每日班级日志记载表》、《课堂纪律情况登记表》、《好人好事加分表》、《各课目作业情况统计表》、《每天清洁值日检查表》、《大清洁检查表》、《班级6S管理登记册》、《考勤记录手册》等,事无大细地涵盖了对班级学生的课堂纪律、作业、出勤、值日、集队、升旗、开会、文明礼仪、仪容仪表、桌椅摆放等一系列具体细致要求。

在执行的过程中组建一支“督导员――班干部――班委会――班主任”的监管队伍,进行了每日记录,每周汇总,每月评比,通过行为、数据量化考评,评选出每月之星、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文明标兵学生并及时公报和奖励。行为规范考核量化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团结班级。同时可对班中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适合的教育目标。

(1)培养班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在班主任与学生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工作能力和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以及在同学中威信高低,直接影响着精准的班规制度的落实情况和班级管理的成效。班主任应该激发班干部主动接受制度里的行为规范,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班干部才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才能树立长久的威信。

班主任的工作不能面面俱到,也不是要班主任搞一言堂和包办代替。这样会扼杀班干部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肯于放手,敢于给班干部更多的自,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其次,要协助班干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完成班级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应放手让班干部组织同学自主开展活动,并可适当进行引导,减少限制。

把学生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关键,坚持走学生自主管理之路。所有的班干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质和能力,承担层次不同、分工不同的工作。每个干部各其司职,分工协作,相互监督,齐抓共管,逐步锻炼成为一支精英队伍。

(2)约束中等生提升学生的自觉性

中等生在班中占的人数最多,他们喜欢旁观,静侯事态的变化。他们在管理中最常见到的缺点是:没有主见。对于任何事情,只要大家说这是对的。他们也会不负责任地跟着附和,是典型的“墙头草,随风摆”,也是最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一个群体。如果班级管理出现不到位时,这类型学生就会出现纪律松散的情况。但如果有一个精准的班规制度约束时,学生自然就不会有任何歪理去违反规定。把这种约束成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使班中大部分学生的纪律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班中纪律就可以稳定下来。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班干部日常管理的阻碍。

(3)震慑后进生,让他清楚自己的行为

后进生的纪律是老师最为头痛的地方。学生对自己的违纪和处分都不放在眼里,每次公报扣分情况,这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一些坏习惯是违反了班规制度。总是不知道为什么扣分会这么多?所以学生都不会看重这个结果。因此班规制度中要使学生明白自己违纪过程。每一次违纪登记后班干部都会拿登记表给相应的学生进行签名核对,这样的做法是使学生出现违纪后在第一时间里会有人告诉他是违纪了。清楚自己的违纪行为。这样的过程会一步步加强学生对班规制度的了解和重视。

3.2 通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的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之余,通过各项团体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学校开展体艺节,使学生的才能从不同的方面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感觉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沟通技巧。教育实践表明:师生之间的关系的好坏是决定教育成功的关键。学生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接受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因此,教师的语言沟通技能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沟通技能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保障[9]。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之间产生一种信任。信任的基础是师生之间的沟通。

(1)提高优等生的沟通能力

优等生大部分都是班干部,因为面对管理或被管理的对象都是同班。通过长时间的沟通后,学生在班级内部的各方面沟通都没有问题。这时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拓展学生的交友平台,增加学生接触学校其他老师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改善中等生的表达能力

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表达能力一般。老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能知道学生的想法,但学生不能表达出来,这时就需要利用早班会时间5分钟时间给学生上台宣讲自己最为熟悉了解的事情(例如游戏的玩法或他所了解到的专业知识等等)通过这个平台改善学生的表达能力。

(3)激励后进生与家人的沟通

后进生一般与老师都会有一定的交谈话题。在学校通过沟通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后,教育工作开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家庭方面就表现较差,后进生绝大多数和家庭成员不什么样交谈,回家后各有各忙。这时候要对学生和家长两方面进行沟通,构建一个双方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感受家庭父母的温暖进行感恩教育,改变学生。

4 结论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中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必然要求和理想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可以中职院校班级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力戒繁琐哲学,鼓励科学创新,是班级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董学智. 中职班级管理"宜疏不宜堵"[J]. 教育与职业, 2011, (4): 87.

[2] 任玉娜. 浅谈中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3): 218,220.

[3] 黄益卿. 探究心理契约理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广东教育: 职教, 2012, (5): 73-74.

[4] 汪中求. 精细化管理[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5.

[5] 朱智刚.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9):15-17.

[6] 黄斌全.班级实施精细化管理探讨[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5):90-91.

[7] 邝邦洪. 问题与对策――中职德育实效性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8] 黄宦霖. 论激励行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 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2010, (4): 48-50.

[9] 黄琴香. 中职学校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 新课程・下旬, 2013, (5): 114-114, 115.

上一篇:型煤试件饱水前后三轴试验分级加载分析 下一篇: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excel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