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丘北k人

时间:2022-09-16 04:43:21

位于丘北县西北部的舍得乡,平均海拔2230米。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海拔最高的地方。七八年前的一个冬季。我去过一次舍得。乍然从风光如画的世外桃源普者黑来到舍得,相距不过数十公里的地方,却已然是两个世界。喀斯特地貌构成的山野在冬季里显得有些苍凉。顶着凛冽的寒风在石山中转悠。忽然就看见了树林,在这片土地上弥足珍贵的绿色,绿色中还隐藏着灰白色的石灰岩砌成的房屋。这是一个叫自泥塘的小村,村里人的打扮很独特,女子头戴鸡冠帽,帽子周围用各种颜色的小彩珠、海贝、银器装饰,一条宽宽的帽带从头顶至下颚,帽带两侧串有白色的带横齿的海贝。衣服宽腰大袖,前襟过腰。后襟过膝,胸襟上绣有美丽的彩色花纹图案,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这是什么民族呢?一问之下,“我们是k人!”我大吃一惊――难道就是那个传说中的k人?

早在商周时代,k人就生活在从长江三峡到云南昭通一带的高山峡谷之间。创造了独特的悬棺文化。先秦时建立了古k国。但到了明代以后,这个民族却在史书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只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像一滴水融进大海一样,悄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再一次来到舍得已经是2007年的秋天。从南盘江峡谷中升起的雾气弥漫在群山之间,印象中苍凉的舍得在秋日却是充满了生机,一座座山、一台台地被绿草所覆盖,连绵着伸向远方,成群的马牛羊悠然自得。舍得特有的四季劲风狂吹着绿草和丛丛灌本,也不时掀起牛羊身上油光光的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方草原的景色突然出现在滇东南的喀斯特峰林中,似真似幻。我们站在这片草原上大喊大叫、翻筋斗、打滚、躺下去尽情舒展自己……那份自由、那份惬意。仿佛让人感觉又回到了远去的童年时代。又似进入了人间的天堂仙境,真是一个可以纵情“撒野”的好地方。有人把舍得称为“滇东南的香格里拉”,以“丘北第一峰”羊雄山为中心的7万亩天然草场和6万亩人工草场,既有香格里拉草原的宽阔,又和喀斯特地貌一起构成了独特的风光。山下普者黑的点点峰林浮现在云影天光中,而舍得草场仿佛天上人间。

随着草场开发。畜牧业的发展,白泥塘村发生了很大变化。白泥塘村居住着羹人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中央电视台到这里拍摄了纪录片《追寻悬棺的主人》,让一个消失的民族浮出水面,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也纷至沓来,想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其实在丘北。k人不只是生活在白泥塘。而是分布于6个多镇40多个自然村。共有5000多人。他们自称“锅泼”、“k族”。在1956年划分民族时,将他们归在彝旅白彝支系。那么,他们真的会是历史上悬棺主人的后裔吗?

历史上k人最后生存的地方是四川珙县一带,明万历年间,k人与明政府进行了多次战每。白泥塘村的k人就自己的来历,一直这样叙述:“我们的祖先,是四五百年前为了躲避战乱才从‘江外’渡江逃到这里的。”专家还发现,丘北k人的服饰与珙县k人悬棺里出土的服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珙县k人悬棺里的人体骨骸中发现,古代k人有打上牙的习俗,而丘北k人虽说不打上牙,但他们有镶牙的习俗,不论男女老少,上门牙都有两颗是镶过的。在珙县麻塘坝k人悬棺里曾经发现过一支红漆竹筷子,上面革书汉文“阿旦沐”;而在丘北k人流传的歌谣中,开始就是“阿旦沐”一声长长的吆喝……难道他们就是消失的k人?

那么k人的象征――悬棺呢?在丘北并没有悬棺的踪迹。但白泥塘村的k人却保存着一种和悬棺葬相似的洞穴葬,以及独特的祭祖仪式。这里每家都有一具“祖棺”,祖棺从砍树取材到凿制成形的整个过程十分讲究,最重要的特征是不能让祖棺接触土壤。祖棺是k人神圣的“圣物”,外人不许观看或移动,由家族中最有威望的族长负责管理,存放祖棺的地点也只能是族长一人知道的机密:存放祖棺的地点是天然洞穴,洞穴越高越好,越隐蔽越好。祖棺里放置的也不是亡者的尸体。而是他们的“灵魂”――用薄铜片制作的亡者的“灵魂片”。到了每年农历十月的祭祖日,族长到洞穴中取出历代祖先的“灵魂片”,带领族人祭祖,完成后又放入祖棺藏好,等待来年再取出。这种习俗是否和悬棺葬有联系,没有人知道。

k人真的消亡了吗?还是经过几百年的岁月以后在舍得草山上安下了自己的家?对我们来说,水落石出的真象并不重要了,到舍得去走一走,在草场上撒点野;然后去看一看这个民族独特的服饰,听一听他们古老的歌谣,顺便探寻一下千古之谜。就会发现在丘北,除了普者黑的湖光山色以外,还有些奇特的遗存值得一看。

上一篇:鲜亮的红美味的辣 下一篇:甘甜葡萄醇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