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队工作中培养学生快乐向上的心理品质

时间:2022-09-16 04:18:08

在班队工作中培养学生快乐向上的心理品质

摘 要: 积极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积极乐观的人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对自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积极心理之快乐向上心理品质的养成备受关注。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中,以培养学生快乐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

关键词: 班队工作 快乐向上 和谐环境 心理疏导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老师,班主任如何在班队工作中培养小学生快乐向上的心理品质呢?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在近二十年的小学班队工作中摸索到的一些经验粗浅谈谈。

一、开展多彩班队活动,培养积极快乐心理

活动是人的基本需要,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班主任老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有必要根据队员的年龄特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开设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体验成长的快乐。

例如在生活富足的今天,许多学生抵不住诱惑,经常光顾小卖部,玩具、零食等想买就买,随心所欲,甚至在生活与学习用品中出现攀比心理。虽然学校经常利用晨会课、校广播站、黑板报等进行宣传,班主任老师也常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绿色生活,节约用钱,但收效甚微,如果强制管理,又与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悖。为了遏制这种行为,这时班主任老师有必要设计相应主题的班队活动,如《低碳生活 合理消费》、《绿色生活 储蓄快乐》、《关注贫困 感恩生活》、《手手相牵 分享温暖》等。学生在有效实践参与活动中,初步形成金钱意识,逐渐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在了解贫困的存在后,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积极态度带来的快乐心理。

又如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错误行为的纵容往往造成孩子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目无尊长等问题。班主任老师应审时度势,设计《妈妈,您辛苦了》,《爸爸,我爱您》,《奶奶,您请坐》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队活动中看到长辈们工作的辛劳,在角色互换中体验长辈们照顾自己的不易,在互相交流中懂得要做一个长幼有序、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再如结合重要节日开展相应的班队活动,《关注睡眠,保护眼睛》的爱眼日主题活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境保护日主题活动;《党是阳光,我是花》的建党日活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所掌握的社会技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直接经验,最重要的是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

二、保持乐观向上心态,营造宽松和谐环境

卢勤说:“怎样让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攒一笔财产,不如培养他们从小有个积极快乐向上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一)乐观积极的心态,营造宽松和谐氛围。

班主任老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如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宽容爱生、幽默风趣等个性,会带动感染班级学生的情绪,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易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促进班队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班队工作顺畅,育人效果显著。

(二)主动向上的心理,挖掘共同管理力量。

积极心理学中快乐向上心理坚持人性本善的观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快乐向上的愿望和积极的力量。班队工作中抓住积极心理学中的这一点,以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例如在学校卫生、学习与纪律的“三项”评比中,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被重视,可以给学生“加官晋爵”,使他们产生责任感,达到自我教育。如卫生工作里有讲台长、窗户长、花木长等;学习方面里有作业代表、疑难题代表、导读代表等;纪律管理里有出勤督导、早操督导、课间督导等。学生在信任与使命中感受到激发积极情绪,乐意为共同管理班级奉献力量,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快乐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制订心理辅导计划,疏导情感行为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指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产生的情感或行为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在班级工作中制订心理辅导计划,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适应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一)普及心理知识,启迪自我教育。

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先有一桶水。老师的心理知识得以普及,方能启迪学生自我教育。

(二)组织心理训练,磨炼心理品质。

班主任老师在班队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磨炼学生心理品质。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倡观看《猫和老鼠》,引导学生用非传统的方式考虑问题和做事;培养学生友善、仁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安慰不开心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人等。

(三)正确对待困扰,及时疏导障碍。

据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小学生犯有不同项目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使得专家对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和改善措施达到刻不容缓的程度。造成小学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生理原因等。如残缺家庭易使儿童表现像焦虑、冷漠、自卑、等消极情感;双亲不和,父母长期的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行为。疏导措施如引导家长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包括实物、语言、心理和人际环境),如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班队工作中注重让学生心理得应有尊重,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卢勤.好父母好孩子――卢勤30年家教精华[M].渡江出版社,2005.

[2]张海茹.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教学与管理,2015.5.

[3]赵方.胡登阁.积极心理与班级管理[J].教育研究,2015(22).

[4]力民.2015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J].调查报告,2015.8.

上一篇:高职微课设计初探 下一篇:关于农村初中新课改下“213”教学课程模式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