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种策略

时间:2022-09-16 03:55:42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作业;批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1—0040—01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数学作业注重内容的机械训练,是“师批生改”的简单的信息反馈,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以及学生学习的情绪。如何通过作业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作业批改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采用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型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造成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现状,使学生取得较大的进步,我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型评价相结合的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应责骂作业质量特别差的学生,相反应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劳动。”“看到你在进步,老师十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恰当采用一题多改的办法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改的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批语。例如,学生做“36×199+36”一题时呈现的算式是这样的:36×199+36=7164+36=7200,教师给她评了中等,并留了批语: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充了另一种算法: 36×199+36=(36×200-36)+36=7164 +36=7200。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留了批语:“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6下边划了红线,作为暗示。果然,学生又补充了另一种算法:36×199+36=36×(199+1)=36×200=7200。教师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实践证明,这种批改方法不仅有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适时选择时机采用协商批改的办法

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有时作业做得很好;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有时作业中会出现很多失误。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批改的策略。例如,计算“401-(8+7)×25” 时,有一位学生这样做:401-(8+7)×25=25+1=26。教师对这种解法有疑惑,就找来该生询问,学生说:“减数(8+7)×25是15个25,被减数401是16个25加1,这样得数便是25+1=26。”教师对他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作业中应该用解题步骤把思路表示出来,通过协商给他评了一个恰当的等级。

四、采用暂不评判的办法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新做一遍之后,再进行评判。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劳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意的过程,需要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够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好,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走向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下一篇: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