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的本质研究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时间:2022-09-16 02:25:36

从艺术的本质研究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提高,多媒体艺术的挑战,艺术市场商业化的推动,各种思想观念多元并存的创作形式等诸多因素,使绘画出现了既生机盎然叉繁冗杂乱的现象,导致油画艺术中本质性的问题尤为显著,值得深入思考。本文从艺术的本质出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中国油画艺术所反映出的现状,进行当代意义上的重新分析与思考,明确当代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

油画艺术本质当代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52-02

当代油画不仅是时间概念上的艺术,更多是指一种艺术现象。例如:提及中国当代油画,人们常习惯将其与艺术市场商品化、图像符号功能化、审美取向大众化等当代的艺术形态相联系,或谈论“当代性”的同时,更热衷于“什么是绘画艺术”的问题。时代的发展,油画风格的推陈出新,固有的模式定义可能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艺术,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八五新潮美术”以来,受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思想及诸多风格流派的浸染,使得关于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经典言论受到巨大冲击,当代的艺术特别是架上绘画发生了空前的改变。

在今天,关于艺术的定论尚无明确结论;艺术的定义被不断丰富,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我们在给出答案的同时,另一个回答又迅速出现。新时代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元绘画形式的不断呈现,人们试图以多元主义、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阐释当代油画艺术,消除艺术与非艺术界限,摒弃了对艺术本质性的探究。

事实上,发展到今天的各种艺术形式,无论分类为哪一种,都不可混为一谈。难道,真的如同黑格尔、丹托等提出的艺术终结论一样,艺术就此终结了吗?或是说艺术共通性真的来临了吗?它被普遍适用了?不再具有真实意义了?在解释这一系列问题之前,都离不开对当下艺术现状以及艺术本质的继续探讨。

一 关于艺术的本质

就艺术本身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命题来看,从实践本体论分析,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艺术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为此,艺术有遵循其自身规律发展的一面,同时又有受制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必然制约的一面。

纵观艺术学发展,关于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大致可分为三大思想体系:

1 美学唯心主义,其观点认为现实世界是艺术的蓝本,艺术的功能是摹仿现实世界,但否认了艺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主张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意识的摹仿。柏拉图曾提出,世间万物都是“理式”世界的影子,这种“理式”是由“神”制造出来的。克罗齐曾主张,艺术是一种纯直觉的存在,是艺术家心灵的表现,同时也是情感的抒发。弗洛伊德则认为艺术存在无意识当中,对被压抑情感的一种表现。上述几点观点,都是建立在主观意识活动下,是无关于外部事物影响的存在关系。

2 美学唯物主义则承认艺术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抛弃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摆正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以批判黑格尔派关于艺术唯心主义的思想,阐述了“美是生活”的观点,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的客观反映与存在的形式。但事实上仍旧处于艺术与现实的表层关系来思考问题,并未真正地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以及本质区别进行准确地阐明艺术本质问题。

3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明确提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社会呈现由经济基础至上层建筑转变为意识形态的构成方式,由于艺术这―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它受制于上层建筑,也受制于其他的意识形态影响。但与此同时,艺术又通过人的审美意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的特殊形式,影响其他意识形态形式的形成,艺术是一种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马克思的艺术本质观在美学史上属于前所未有的创举,为艺术本质、艺术特性、艺术创作提供了科学的判断。

我们还可以从更多角度来认识艺术的本质,艺术本质尚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永恒定义,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化的命题。但从迄今为止的认识程度来看,当前似乎可以如此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审美形象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反映形态。艺术具备审美人类学的本质,是人类创造审美的符号形式。

二 从艺术本质的认识视角分析中国当代油画现状

当代中国油画已跨越引进和学习西方绘画的阶段,迈向多元化及自主表现的阶段。与传统绘画技艺相比较的当代油画,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表达上都愈加丰富。

从当代油画艺术的现状来看,一些艺术家不仅只满足于以写实再现的绘画方法创作作品,而是常以夸张、变型、抽象、扭曲等手法(如图1)'对艺术形象加入主观个人色彩进行描绘,这种倾向于表现形式的绘画风格,在绘画语言上进行大胆探索,在情感内容上进行有意识的表达,更加关注画面背后的社会问题。在艺术市场火爆的今天,大多艺术作品的创作出发点多趋于类型化、形式化,甚至存在趋利倾向,使得评判艺术标准不再鉴于审美规律标准,更多的是看行情见高下,导致绘画本体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也使更多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谋求生机,懈怠于对艺术生命力和作品质量的追求。但为了防止过度形式主义,需从艺术的本质出发,正视各要素之间的利弊权衡关系,在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仍需将作品的质量放在首位。

图像资源成为当今油画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来源,这是受以张晓刚、王广义等人的影响,他们以其具有典型符号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图像挪用嫁接于图像绘制的可行性(如图2所示,王广义的大批判――可口可乐与图3采用同一可口可乐标志,但王广义的重点在于他用什么方法处理画面,在于用自己绘画语言解析这一符号,在于他与画面建立的关系)。而当代一些年轻画家没能正确认识画面与图像的关系,直接采用图像复制,这不仅消弱了画家的想象力,同时也替代了写生、速写等传统描绘形象的创作方式,弱化了直接观察形象的塑造感,使得油画作品的绘画语言逐渐模糊。

当今,艺术观念愈加受到油画家们的关注,强调观念成为他们的绘画重心。但过度强调的结果,务必陷入美学唯心主义的观点,曲解艺术本质为艺术家的主观自我表现,从而否定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混淆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纵观古往今来的绘画作品,无论是注重于“再现”抑或“表现”的绘画形式,都需建立于审美对象的审美体验之上,进行艺术概括,而非艺术家自我内心、主观精神的绝对外化,否则则脱离了现实生活,背离了美学唯物主义的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表明,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又通过人的审美意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影响其他意识形态。归根结底为现实世界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以审美符号所表现。

作为艺术本质的原则规律一定存在,并且具有普遍性,不仅适用传统或古典绘画艺术,更适用今天诸多艺术形式。剖析油画本体语言无疑是对油画本质区分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语言样式上表现出多样化,多维度发展。绘画语言的呈现是直面熏陶观者的载体,不仅是创作表达的基石,更是观者感悟作品的途径。然而,当代油画艺术家为了夺取观者眼球,立足艺术界多在绘画语言上花大力气,创新成为他们的突破口。新绘画,并非是针对前人绘画所制造的新,而是介入当今社会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与自我意识相结合的新,这样的绘画是符合艺术规律发展的绘画。

三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需关注的侧重点以及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就油画本身创作而言,是将现实生活中存在或潜藏的事物,以真、善、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其进行提炼、放大、夸张等,以实现审美情感交流和价值的艺术的形式。而当今中国油画创作,则表露出背离了艺术创作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目的,倾向于艳俗、荒诞、边缘等现象,这不仅使得油画艺术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本质,也使得整个艺术圈的局势不稳定,割裂了艺术家主体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放低对艺术生命力和高质量艺术作品的追求。为了使油画艺术在中国长期健康的发展,需关注以下几点:

1 社会生活的表述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现实世界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社会背景,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述,属于一种社会行为,为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作用。所以,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今天的绘画并不是脱离人的存在意义的绘画,也不是追求金钱利益的绘画,而是关乎自身与社会生活关联的绘画。它可以愤慨悲怨,也可以自我陈述,但它绝不是迎合时尚,也非谋求利益,做到真正的艺术,需立足于社会生活,通过自身的社会体验人生经历进行艺术创作。

2 符合审美规律

艺术具备审美人类学的本质,是人类创造审美的符号形式。当代艺术对美的追求逐渐让真的表现所替代。传统绘画的评判应以美为标准,一幅作品如果是真和善但不美,则不可称之为艺术作品。但目前,由于受到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浸染,打着“反传统”的旗号,逐步降低了对美的要求,高雅脱俗的审美倾向逐步衰退到大众文化的消费时代中去,从形式和内容上消除审美深度和文化内涵。审美情感是艺术家审美情调,人格境界的体现,是作品主体内容的升华,如果违背了审美规律,则违背了艺术本质的精神,则与非艺术作品没有任何区别,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需注重审美规律的运用。

3 把握创新求异的尺度

由于受艺术市场的推动,出现了大量以新绘画命名的艺术形式,在媒体广泛的传播下,这些作品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暴露出在艺术文化内容、内涵上的短板。新绘画,重在艺术家自我意识方式的新,可理解为绘画作品切入方式的新颖。新,不仅新在艺术语言上,而且还需新在思想观念和艺术表现上,只有这样的新,才是新的需求、新的必要、新的立足点。但创新求异的同时,需关注绘画本体,过度地创新求异务必会导致艺术混乱的局面。

在当今的艺术发展格局中,需强化艺术家主体身份和敏锐的感知能力,突出艺术家社会责任感和当下现实的关系,艺术家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对艺术敏感洞察的能力。否则,继续陷入世俗、效仿、跟风、商业化的误区中,不利于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更不是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归宿。

上一篇: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下一篇:广场上种植大树的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