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执行权的分立

时间:2022-09-16 02:14:21

审视执行权,探求其内在的机制,实现执行权能的合理配置,正确划分和行使执行权,对于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怠于和滥用执行权,防止司法腐败,保证执行队伍秉公、廉洁、文明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执行权的划分

执行权划分应达到科学合理、分权制约、规范高效的要求,实现这些要求必须要对执行权有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执行权究其性质应属司法权和行政权相混合的一种权力,既有司法权属性,也具有行政权属性。执行权的司法权属性是指在执行过程中,针对当事人的请求,对争议的事项作出裁判,以解决执行争议的权力,具有被动性、中立性、终局性的特点,司法权属性表现在执行异议的审查裁定,被执行主体的变更追加,中止、终结的裁决等方面。行政权属性表现在决定(命令)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报告财产状况,决定(命令)采取执行措施、强制措施等方面。因此,执行权具有司法权、行政权属性,是有别于其他国家权力的一种特殊权力。根据执行权的特殊性质和执行工作的实际,目前的执行权可分为三项权能,即执行决定(命令)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判权。

将执行权划分为执行决定(命令)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判权,并非就分权而分权,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项权能的作用,形成分权制约、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保证质量和效率的机制。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按照各项权能的性质和内在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置相应的机构。执行决定(命令)权和执行裁判权行使要求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人员来担任,可称作“执行法官”。执行实施权行使要求准确、快捷地实施执行决定(命令)和裁判,应有具备相应法律素质的人员担任,可称作“执行员”,这需要制订相应的任职条件,从具备条件的人员中选拔产生。

执行权分立和执行权的运行不是同一概念,同样的执行分权会产生不同的运行方式,不同的运行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执行效果。三权分别由不同的执行法官、执行员行使,这样,既能够实现分权制衡、分工负责,也能够达到相互配合,实现公正效率。实行三权分立,在机构的设置上,可在执行局内设执行决定、执行实施、执行裁判三个庭,也可设执行决定、裁判庭和执行实施庭两个庭,分别行使三权。决定、裁判庭承担执行决定(命令)权,执行裁判权行使,为避免既决定也裁判,应在庭内设决定(命令)组和裁判组,各由不少于三名的执行法官组成,各行职权,互不隶属。执行权分立,对保证执行公正有着良好的作用,但人们也担心分权后环节增多、手续繁琐而影响效率,不适应执行工作快捷高效的要求。对这种担心,我们可作认真的分析。现有的执行权运作,由执行员包揽一切,客观上应该高效快捷,但现实中不乏久拖不执、久执未果的现象,不乏出现当事人不满意的情况,很重要的就是对执行员怠于行使执行权无制度上的有力约束。执行权按三权分立运行,设置专门机构、人员、建立规范的三权运行机制,规定严格的期限制度,不同专业素质要求的人员行使不同的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制度上能保证提高效率。如可规定执行法官在立案后三日内必须作出执行决定(命令),执行员三日内必须开始执行或调查,执行异议必须七日内作出裁定,执行员违反规定的责任,保证执行权高效运行。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不能一提分权就认为影响效率,我们不应只追求或单纯强调执行效率,在公正与效率的关系上,效率应是公正前提下的效率,公正是具有效率的公正,因效率而舍弃公正,或因公正而舍弃效率都是不可取的。执行分权从制度上保证执行公正,执行集权极易造成执行不公,在公正与效率的取舍上,应是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无公正的效率最终必然必然导致恶果。

三、执行权的行使运作

将执行权分为执行决定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判权,从其职能看,执行决定权行使是执行权运作的开始,是执行权力行使的决定、命令阶段,是执行权运行的基础。执行实施权是对执行决定权作出的执行内容的具体落实,是法律文书所确定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是执行决定权的的实质内容,是执行权强制性的集中体现。执行裁判权是对执行决定权实施运行中出现的案外人异议、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等作出裁决,这是行使执行权监督的主要内容,对执行权运行起到监督、弥补作用。

(一)执行决定权的运行

立案后,案件材料移送行使决定权的执行法官,由执行法官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主要职责是:1、对案件进行审查,看法律文书是否生效、是否有错误,是否本案当事人、是否超出申请执行期限、是否属本院执行管辖、是否有不予执行情形、是否有委托手续、是否按规定缴费、是否有中止、终结情形等。经审查无上述情况,决定执行。2、决定制作执行通知书,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内履行义务、提供可执行财产。将执行通知交由执行员实施。在指定期间内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由执行法官作出采取执行措施的裁决、决定,交由执行员实施。3、对符合法定委托条件的,办理委托手续委托执行。对上述1、2、3项所述内容审查,制作决定、裁定应在七日内完成。4、对需协助执行的单位和个人做出协助执行决定。5、决定执行第三人到期债权。根据申请执行人或被申请人的申请,决定向第三人发出履行债务通知。6、对需查清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被执行人下落的,决定进行调查。7、对申请人申请参与执行分配,决定是否参与执行分配。8、对是否恢复执行作出决定。对4、5、6、7项的决定均应在三日内完成。

(二)执行裁判权的行使

裁判权的行使,应由三名以上执行法官对裁判事项进行合议,并据以作出裁判。1、案外人异议的处理。执行法官对案外人异议审查后认为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异议。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经审查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经审查发现决定、裁定有错误的,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2、需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处理。根据当事人申请,对需变更或追加主体的,由执行实施人员将有关材料 交执行法官审查合议,需变更追加的,由裁判人员作出裁定。否则,不能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3、中止执行裁判。执行实施人员认为案件需中止的,将有关材料交裁判人员。对于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且约定履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上级法院及本院对案件决定再审,案外人提出确有异议理由,被执行人为服刑人员,无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不能提供执行线索等情况,经执行法官审查并合议后可中止执行。否则,不能中止执行,可决定继续执行或更换其他执行员执行。4、暂缓执行审查。对具有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上级法院通知暂缓执行、提供担保暂缓执行、审计评估期间、拍卖变卖期间等情形,决定暂缓执行。5、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公证债权文书的审查。对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符合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218条规定的可裁定不予执行。6、终结执行裁判。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235条规定的,裁定终结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继续执行或更换执行员执行。7、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复议的审查裁决。对妨害民事诉讼、妨害执行的行为,依法作出罚款、拘留决定。8、执行程序异议处理。对当事人、第三人提出的执行措施不当,执行方式不当,超标的执行,执行财产超出法定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等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由执行法官依法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撤销执行行为;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异议。上述各项裁决均应在七日内完成,并将结果通知执行员。

(三)执行实施权的实施

1、发出执行通知。向当事人宣讲法律,讲明法律利害关系、法律后果及指定履行义务期限。被执行人表示履行义务的,发出执行传票,到指定场所履行义务。2、实施执行措施、强制措施。对被执行不履行义务的,依法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查询、提取、扣留、划拨、变卖、拍卖等执行措施,对可能隐匿财产及有关证据材料的,依法实施搜查。对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场的进行拘传,拒不履行义务及妨害执行的,由执行法官决定罚款、拘留,经院长批准,执行员与法警实施。3、实施协助执行决定。包括协助执行法律文书指定交付财物、票证、协助查封、扣押、冻结、查询、划拨、扣留、提取被执行人财产、存款、收入及被执行人的预期收益。4、对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按法律规定向第三人发出履行义务通知,第三人十五日内既不提异议又不履行的,强制执行第三人。5、对被执行人、被执行财产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执行线索及掌握的其他情况展开调查,对有意躲避、藏匿的被执行人进行调查。6、具体组织参与执行分配。确定清偿顺序,确定清偿比例,制作分配表,保证优先权实现等。上述各项均应在三日内实施,并在三日期满后三日内由执行员向执行法官报告执行结果,以利执行法官重新作出决定。

上一篇:论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下一篇:论不动产登记制度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