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符号“ㄡ”等及所代替字符研究

时间:2022-09-16 01:50:42

简化符号“ㄡ”等及所代替字符研究

摘 要: 随着近代考古及古文字学的研究进展,《说文解字》等古文字权威图书的谬误被逐渐发现,研究调整部分汉字是近期的热点问题。作者试图从简体汉字的简化符号“ㄨ/V”与“ㄡ/又”等研究入手,考证其由来及其演变情况,力图以小见大。

关键词: 汉字规范化 简化字 繁体字 草书 甲骨文

与日本简化字相比,运用简化字符简化汉字是中国汉字简化的显著特点之一。但运用的简体符号与原有字符相比字型相差极大,对于繁体字使用人群来说,识别困难;同时由于简化符号所代替字符看起来并无特定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使用简化符号简化的一部分汉字一直是繁简之争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中日韩汉字字型规范化中不可回避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对简化符号及所代替字符作深层的考证及比较研究,希望能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份有用的参考资料。

一、“ㄨ/V”与“ㄡ/又”

“ㄡ”符是中国简化字中使用最多,同时也是所代替符号最多的简化符号,说文解释如下:“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凡又之属皆从又。”

甲骨文?摇?摇?摇?摇?摇?摇金文?摇?摇?摇 ?摇?摇篆书

三者均为手之形象。用“ㄡ”符的常用简化字共计21字:

h(汉),y(难),@,U(叹),D(艰),

啵ㄈǎ,g(欢),瘢ㄈ埃,^(观),

H(仅),颍ㄏ罚,Γǘ裕,(邓),(鸡),

P(凤),p(双),,(叙),(变),

洌ㄊ鳎,}(圣),(聂),Z(轰)。

其中与《宋元以来俗字谱》收录字体一致的有:

p(双)(12种民间刻本全部)

啵ㄈǎ(《京本通俗小说》,《目连记弹词》,《金瓶梅奇书前后部》)

^(观)(《京本通俗小说》,《目连记弹词》,《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金瓶梅奇书前后部》《岭南逸史》)

y(难)(《娇红记》,《目连记弹词》,《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金瓶梅奇书前后部》,《岭南逸史》)

Γǘ裕(《京本通俗小说》,《目连记弹词》,《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金瓶梅奇书前后部》,《岭南逸史》)

此外这个字在清朝郑板桥书画中可见。

我们看前三个字:“p,啵^”,“又”符所代的两个部分“隹”“q”,在甲骨文中均是以鸟的形象出现,还有(鸡)的异体字“u”,以及P(凤),均为鸟类,再有y(难),古义也是鸟的一种。以上所列举的“又”符简化字中与鸟有密切联系的字有:啵ㄈǎ、g(欢)、瘢ㄈ埃、^(观)。

隹?摇?摇?摇?摇?摇 q?摇 ?摇?摇u ?摇?摇?摇?摇P?摇?摇?摇?摇?摇?摇?摇y?摇?摇?摇?摇?摇?摇?摇?摇B

P(凤)、p(双)、y(难)、(鸡)、u8字,约占总体字数的百分之四十,“又”符与鸟部有联系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前六个字都直接代替了鸟部,而后两个字则保留了,代替其声部。

再看y(难)这个字,难字的声符左半部分也是堇部的变形,按照类推的方法,H(仅)与h(汉)、@(叹)、D(艰)4字可以导出。同时,虽然“h”字没有被录入《宋元以来俗字谱》,但在东汉《章帝千字文断简》可以找到这个字,此外在朝鲜《三国史记》中也出现(鸡)字的简化字。

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可以导出的汉字合计有13个:

h(汉),y(难),@、U(叹),D(艰),啵ㄈǎ,g(欢),瘢ㄈ埃,^(观),H(仅),Γǘ裕,(鸡),P(凤),p(双)

二、与民国二十四年教育部公布的《w字表(324字)》比较

1.韵(鸡)颍ㄏ罚

ㄟ韵Γǘ裕

ㄢ韵(变)啵ㄈǎ瘢ㄈ埃g(欢)^(观)y(难)(摊滩瘫)

ㄤ韵p(双)

ㄥ韵P(凤)}(圣)〈共12字〉

这里对于已经在《宋元以来俗字谱》出现的字不再作过多说明,只对没有出现的颍ㄏ罚、(变)、}(圣)三个字加以分析。

首先看(变)、}(圣)两个字,这两个字的简体字近于其草书体,与(变)类同的有、(叙),同时与日体相近。}(圣)字的简体字虽为草书体,但圣字原另为它字,

在殷墟甲骨中时有出现,从二手从土,字像二手掘土之形。《说文解字》讲:“汝}之f^致力於地曰圣耐挠肿x若兔窟。”用做}的俗字也有假借的意味。与此相似的情况还有“叶”字。叶原为“f”的俗字,现用作“~”的简字。从音韵的角度看}与圣,~与f韵部相近,可做同声假借。

再看颍ㄏ罚飧鲎郑“又”符与相近的字还有洌ㄊ鳎、(邓),三者共同特点是古字形态相近。蜃衷无声符“虍”湓物义符木,左上角原为两手之态。三者共同部分“豆”虽然在甲骨中分别解释为鼓、食器、上马石等,但形态相似。笔者浅见,三字作类推关系解也未尝不可。

?摇?摇 ?摇?摇?摇?摇

三、做重文字符

在p(双)中“又”符实际代替的是双鸟,日本简化字采取的方法是以近于ㄨ符的符号替代。「(z)「C(荆,中国简化字写作“聂”“轰”,在《宋元以来俗字谱》及民国《w字表(324字)》并无出处,应该是创作的新字。

四、符所代简体字

W?摇(?摇V?摇) ^(?摇|?摇岖?摇?摇W) L?摇w

网?摇冈(刚?摇纲?摇钢) 区(驱?摇躯?摇岖?摇枢?摇欧) 风?摇赵

以上诸字在《宋元以来俗字谱》里仅在《古今杂剧》里可查到欧字的俗字与简化字同。但在民国《w字表(324字)》里几乎均可查到。

“ㄨ/V”与“ㄡ/又”的关系在《说文》已作解释:ㄨ/V是手之变也。所以ㄨ符中从区所属的一部字ㄨ符是与ㄡ符同的。不仅如此,ㄨ……u,ㄩ……üㄡ……eu……ou除去介音的干系,发音几乎相同,ㄡ韵的表音作用也不可忽视。所以“又”符在这里既有草书体,又有些许表音的作用。这部分区所属可以算作ㄡ符的变形。

我们再来看W、(、V、)、网、冈(刚、纲、钢)这一部字。“网”是恢复古字,后人在网这个字加了声符“”和义符“糸”使之变为形声字。今作网是恢复其象形性。与其相似的还有“云”等字,这一部分恢复其象形性的简化字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再看网与冈(刚)的甲骨文金文对照,可以得出这部分简化字网与刚类推的结果。

网?摇?摇 ?摇刚 ?摇?摇?摇?摇?摇?摇冈 风

还有“风”这个字,在古文献中“风”与“凤”同是假借字,古为同字。

现在用“ㄨ/V”与“ㄡ/又”化为两个字。《宋元以来俗字谱》及民国简化字表简化字作 字。

“赵”这个字在民国简化字表中同样是用“ㄡ”符简化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国名与姓氏,与赵相似作了简化的字有以上列举的邓、刘、郑等,与邓、刘以相似字符作简化。

五、“ㄨ/V”与“ㄡ/又”等手的象形字符在简化字中的使用

《说文》解释“又”如下:“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凡又之属皆从又。”手的形象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最常出现的形象之一。手及手的变体同样是草书及简化字中经常出现的符号,手的变体还有寸(过),扌(报、螅,热(幔、势(荩、执(蹋,廾(双手),异(),弃(),等,所代替的部分绝大部分是与手有关的。

六、结语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简化符号“ㄡ”的简化汉字并不是无章可循,古已有之。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汉字简化过程中,中国简化字大量使用草书楷书化及草书简化符简化汉字的方法,而广义的草书起源于何时,依据的具体草写方法是什么,迄今还没有定说。一部学者认为草书起源于秦汉,还有学者认为在战国时草书已经在使用了。但无论怎样说,草书都是极为古老的字体,与篆书产生的年代相近或更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统一了文字,但仍然有部分战国文字及原文字的残留散布于民间,笔者认为草书并不只是篆书的潦草的书写体,文字是具有传承性的,篆书具有甲骨文金文的特点,草书也会有一部分残留,而草书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约定俗成的,“ㄨ/V”与“ㄡ/又”等手的象形字符在草书中的大量使用应该就是甲骨文与金文的一部分形态残留。

参考文献:

[1]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实用词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2]SM雄.古文C字根/初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3]h藤光.nhZ言x究.学古房,2006.

[4] .h字部首解f.,1999.

[5]何华珍.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1998.

上一篇:浅论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 下一篇: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