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语境下《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时间:2022-09-16 01:04:30

信息化语境下《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摘 要】本文就信息技术背景下的《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设计展开了深入探讨,突破传统Photoshop课程教学常态,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方式和实施措施,为培养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各类设计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设计 项目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内容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丰富,软件基本概念、操作工具繁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模拟书本中的图像效果只是Photoshop 的初级教学目标,而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综合表达能力,让他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思想。因此《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教学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充分利用情景、协作等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1 课程学习主体研究

学习主体决定着教学的起点,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主要是分析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其次由于学生个体之间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认知方式的差异,生理类型的差异以及个性意识倾向性的不同等,在课程设计中还要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将学习主体进行详细分析,可使教学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针对学习者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得出能够满足多种需要的教学设计方案。

2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定中,考量学生从课程教学之前己具有的知识、技能等,直至转化为学习课程后所形成的知识、技能等,通过研究在这一阶段所需学习的从属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及其关系,我们发现学习内容的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的陈述匹配,其次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需要依据学习内容的各项先决知识和技能来决定。

由此在进行课程内容安排上,第一,课程内容的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教学案例能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第二,课程内容的任务设计要有实践性,教学任务与实际工作相吻合,能够被学生理解。第三,课程内容的任务设计要有系统性。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任务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并根据教学目标由大及小进行细分。

3 课程教学组织与设计

为了使课程知识容易被讲授,信息化教学需要确定如何使用技术工具将课程知识有效地陈述和表现出来,然后进一步思考如何借助多种多样的策略来教学,以及怎样呈现课程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特定的需求。基于此,《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仔细考虑信息媒体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设计与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等内容,做到课程内容有效传递。具体课程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也是课程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这种新型的教学形态改进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为培养高职创新性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格佳.《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_案例教学的创新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8):125-126.

[2]马月进.《Photoshop图像处理_课程案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87-88.

[3]蓝艳桃.

上一篇:影视包装媒体中多图片模式的处理方案 下一篇:纳米技术在新型包装材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