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制度资源短缺的对策

时间:2022-09-15 11:41:43

解决制度资源短缺的对策

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不只是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发展还与基本的制度环境有关。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无疑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制度资源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而现实是,制度资源的垄断性供给造成制度资源的短缺,使制度资源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制度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和结构不合理更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垄断性制度供给产生的问题

现实中提供制度服务的公共部门都是由特定的政治企业来垄断供给的,政治企业在制度供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度供给上的垄断性越强,制度失灵、制度短缺的问题就越突出,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就越严重,留给个人的选择空间就越狭小,与市场的本质含义就越背离。一个古老的真理是: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而制度供给的垄断就是一种绝对的权力。

垄断性制度供给产生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治企业规模膨胀、官僚化倾向严重、权力寻租等。

1.政治企业规模膨胀。由于政治企业的垄断性,导致政治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往往超过有效边界,规模膨胀又进一步强化了其垄断地位的需求,造成规模不经济、降低了效率。国家财政成了“吃饭”财政,增大了其侵犯市场边界的可能性。以1995年为例,我国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就业人数是1042万人,根据对1995年有关数字统计,该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被吃掉了。有数据表明,各国政府开支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近几十年来都有增加趋势,平均讲来,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规模的绝对量与相对量都比发展中国家要高。

2.政治企业官僚化风气严重。在垄断条件下政治企业总是扩大预算规模,扩大官僚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自己的最优选择往往可能是社会的灾难,通常由于官僚活动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与官僚相伴的总是厌恶风险、缺乏创新、僵化教条和办事拖沓等官僚病。这种全能主义权威体制不能有效地转变为真正的建立在政治民主化基础之上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还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挤进权力系统,官僚队伍因此不断膨胀,层级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权力成本因此越来越高,行政事业经费在财政开支中占很大比重,维持权力系统运作的投入不断增加,百姓的负担不断加重。

3.寻租活动。寻租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具有内在制度依据的广泛的社会现象。它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企业或个人寻求财富转移造成资源浪费的活动。寻租之所以会造成浪费,原因在于政府在授予某种权力时,往往把其他潜在的竞争者拒之门外(如实施特许证制度),这样,政府实际上是运用了自身的权力人为地制造出某种垄断利益,并防止了所有其他寻利主体进入竞争,以保持原来的垄断状态。现在社会中最常见的寻租方式就是利用行政法律手段来维护既得利益或对既得利益再分配。寻租活动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人们对市场机制的合理性和效率发生了怀疑。

提高制度供给的有效手段是引入竞争机制和企业家精神

制度的垄断供给造成了制度供给上的短缺与低效率,政治市场上的低效率又会制约经济市场的功能实现。因此,提高政治市场的效率,改进政府机构所面临的激励机制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和企业家精神,这也是提高制度供给的最有效手段。

市场机制是天然就追求效率的机制。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在一般产业领域,而且在政府制度供给领域,都是增加有效供给和改善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与经济相对分离,约束并限制政府边界。政府部门因为对制度供给的垄断,信息不对称,民众对政府行为监督不力,容易产生低效率。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部门效率。政府部门的效率改善还可通过传导机制影响到市场效率,实现政治――经济相互报酬递增机制,避免出现政治――经济相互报酬递减的结果。

建设政治企业家队伍是提高政府制度供给效率的人力资源保证。如同经济组织需要企业家精神一样,政治组织也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首先表现为“前瞻性”的眼光,他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其次,是一种“承担”精神,他不仅有判断力,还有决断力,不仅能承担起成功,还能承担起失败;第三,是一种“实干”精神,他们总能将理想化为一种务实的行动;最后,表现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他能以自己的精神感染、领导和化育他人。衡量一个政治企业家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标准是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和互动,创造一种交流无障碍、合作无边界的境界,从而形成系统战斗力。如果我们在政治市场上也培养出企业家精神,制度资源的短缺也就迎刃而解。

上一篇:简析警察体育与警务训练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的期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