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依法清理应收账款的有效途径研究

时间:2022-09-15 11:21:37

施工企业依法清理应收账款的有效途径研究

摘要:应收账款的非正常冗余,将危及企业的资金安全,降低竞争实力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之虞。在目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施工企业因其本身固有的工期长、金额大等施工特点,这一不利影响更大。分析了大额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论述了依法清理回收应收账款的途径,以及依法采取其他形式回收不宜诉讼清理的部分应收款。

关键词:施工企业;依法;清理;应收账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307-01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赊销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它是企业的一项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应收账款在企业扩大产品销售、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能够发挥很大作用,但控制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弊端。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清收,有效降低应收账款的规模至合理水平,实现资金良性循环,有力支撑市场持续拓展,成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1 应收账款余额过高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1)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

(2)夸大经营成果,增大了企业风险;

(3)加速现金流出。

主要表现为:

(1)流转税的支出,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2)所得税的支出;

(3)现金利润的分配;

(4)延长经营周期,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现金短缺,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5)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回收成本都会带来额外损失。

2 大额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施工企业大额应收账款的形成,与市场总体形势密切相关。当前,市场上甲方的话语权被大大强化,谁有工作量就说了算,而施工队伍由于“靠求人吃饭”,怕揽不到活,则只能自我降低门槛,甚至垫款施工,但施工之后往往因需继续合作、甲方暂时无钱等原因形成应收账款,具体情形有:

(1)部分甲方确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按期结款,但其信用较好,具备还款能力会及时还款。但对这样的债权需警惕可能陷入三角债中。

(2)许多实力较弱的公司或个体经营者,因自身实力不强,往往采取“借鸡生蛋”的经营策略,支付工程款的时间往往要在其自身实现良好收益之后,甚至还要想方设法一再拖延。

(3)部分甲方想钻市场经济的空子,根本就摒弃诚信经营的理念,存心赖账不还。

3 如何依法清理追收应收账款

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应该加强管理,按期回收,切实预防形成呆死坏账。对超过2年以上无动态或回收金额比例很低的应收账款,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进行清理回收。

3.1 依法预防减少应收账款的形成

(1)在合同签订之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甲方的资信状况、商业信誉、财务状况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和全面的分析判断,做到优选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

(2)针对甲方资信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合作政策,保障经营收入能够按期转化为现金收入。

(3)在施工过程中切实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准确掌握甲方资信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

3.2 依法诉讼清理回收应收账款

3.2.1 正确的诉讼方案是清理的关键

经济事务诉讼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所涉及的相关证据往往盘根错节、头绪众多,必须要完全理清相互间的关系,在诉讼前形成对己方最有利的诉讼方案。

3.2.2 注意做好诉讼时效的保护

时效问题在法律处理方面非常关键,根据法律规定,两年为经济纠纷的有效诉讼期,两年之内无动态的即视同放弃权利,法院不再受理。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应派人上门了解情况,争取延续时效。

3.2.3 判决的执行工作是重中之重

执行到位是诉讼的最终目的,否则判决就只是一张“法律白条”。对于是做好执行工作,笔者认为最有力的法律武器是诉前财产保全,在保全的过程中,可以依靠和法院的合作,全面地了解对方的资金、账户等情况,真正做到打有准备之仗。

3.2.4 以申请提级处理破解地方保护主义做法

不可讳言,目前部分法院在审案过程中,难免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对此,可以通过申请上一级法院进行审理或执行等,尽量使这一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点。

3.2.5 以高度的工作热情争取法官的支持

很多经济纠纷,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应当尽力取得法官的感情倾斜,对债权的回收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某债权的申请执行过程中,某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临近春节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蹲守在一个乡镇法庭足足一周多时间,最终感动了法官,使其由百般推托变为积极主动地加大执行力度,债权得以迅速收回。

3.3 依法采取其他形式回收不宜诉讼的应收账款

部分债权因其特殊原因,即使回收难度很大,也不宜采取诉讼清理的办法。如诉讼费用超过债务额、抵押品折现可冲抵债务、债务额较小、可能使油田受到损害、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非常有限等等。对这类债权,应当分清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以最小的投入获得应有的收益。

(1)诉讼费用超过债务额的,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风险委托的方式,将债权移交给规范的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进行追收,往往会事半功倍。

(2)以商品折现冲抵债务的,必须本着本企业能用、质量合格的原则确定,最重要的价格则必须依法以正规的评估报告为准。

(3)债务额较小的,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利用金融机构、投资公司进行应收账款的融资,加快资金周转。

(4)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非常有限的,可以通过邮寄律师函催款等措施,并保存好相关证据,必要时可以进行公证,保护好诉讼时效,待时机有利用再予追讨或其他处理。

上一篇:我国经济法归责原则评析 下一篇:论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