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国国情下发展环保型经济

时间:2022-09-15 10:10:45

如何在中国国情下发展环保型经济

【摘要】 在我国当前国情下,我们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如何开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本文试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 环保型经济 科学发展观 节约型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通过数据比较显示,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而且这一阶段都被认为是 “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 “矛盾的凸现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环境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目前我国资源的现状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且重要资源对外依赖度也在逐年增加。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资源告急的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照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因此,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下愈况,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专家的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可以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主要措施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第一,科学定位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必须要按照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要求,登高望远,精心谋划,结合地方实际,准确定位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第二,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夯实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基础。在前面讲过,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循环经济。也可以说循环经济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重要组成。循环经济就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是追求更实用有效的科学技术、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符合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要求,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

第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至关重要。环境监督管理是环保部门的基本职能。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格环境执法,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维护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要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从建设项目扩大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各项规划,在法律上确立了环境保护参与宏观综合决策的地位。重点抓好规划环评和大项目环评,通过环评参与综合决策,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等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为主题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要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充分利用环境执法手段,推进小袜业、小酒厂、小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先进的环保理念。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更需要全体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努力,更需要汇集全社会的智慧、力量和财富。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其他任何治理环境的措施都难以奏效。加强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的治本措施,是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重要工作。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宣传转变经济效益增长方式,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等先进的环境保护理念。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才能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要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活动,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市建设的科普知识。要加强媒体舆论监督,表扬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先进典型,曝光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违法行为。要根本转变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第五,拓宽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要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意识,充分利用我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有利时机,围绕循环经济、环境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多渠道利用外资,积极争取国外各类投资。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资金、信贷、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为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协同机制,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持在持续稳定的状态中。总之,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参考文献:

[1] 谢志强.企业污染控制与绿色经营实务全书(第4卷)[M].北 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 [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思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M].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2002.

[4]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闫廷娟.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社,2001.

作者简介:

赵英,女,(1973.1.27-),本科,中级职称。

上一篇: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人性基础 下一篇:论高校后勤的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