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对学校管理作用的初探

时间:2022-09-15 10:01:00

校本培训对学校管理作用的初探

摘 要: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管理起着积极作用,校长是带动学校校本管理发展的主要力量,校长对教师起很大的引导作用。结合工作经历,阐述校本培训的含义和本质特点,并且研究分析了校本培训对学校管理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期引起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对校本培训的高度重视,努力做好校本培训,打造高效的学校管理。

关键词:校本培训;学校管理;作用;校长

校本培训是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以及教师进修有机结合的一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发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推行校本培训需要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校长作为“掌舵者”对学校的广大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则应最大限度地配合校长的调配。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针对校本培训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也来关注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和本质

校本培训本质上就是以学校为本,从教师的教学、研修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对学校进行管理的一种体制,其最终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以校本培训为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增加学生自我体验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达到学校管理的目的。

二、校本培训对学校管理的作用

1.校本培训有利于建设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可以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可以使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教师,我们通过学习和进修培训,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爱岗敬业的精神,加深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使自己更加热爱教师职业并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会逐渐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给学校的全面管理营造有利的环境,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为了应对来自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挑战,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水平。而校本培训能够使我们参加研修培训,强化教学技能,增强职业理念,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帮助教师翻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校本培训有利于降低学校运营成本

传统的教学研究和教师进修培训需要很大的财力和精力,鉴于很多学校经济较困难,作为教师本身收入也不高,很难做到使每位教师都能参加研修培训。而校本培训利用学校自身特色,节省大量的外出开支,增大全体教师参加研修的可能性,提高了大家参与研修的积极性,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而且给学校也减少了运营成本。

三、校长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

在推行校本培训时,校长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着最为重要的角色,要对学校进行全面良好的管理,校长就要利用自己的权力,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以促进校本培训的高效进行。

1.校长提出明确的指导理念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班子的最高领导者,有权利和义务提出鼓励和指导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理念。理念的提出要以学校的基本状况为出发点,让教师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作为学校发展管理的指导方针,校长要在校本培训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指导理念,让教师明确每一步的前进方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或人力损失。

2.校长为校本培训制订计划

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对校本培训的进行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校长要从以往校本培训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根据本校特色发展出一套适合学校自身执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有了计划的指导就能很好地帮助执行者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这对校本培训的进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校长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力量

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另一重要参与者,校长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发挥自身力量。校长在推行理念和制订各种计划时,都要依照教师的需求,否则,一系列计划的制订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对校本培训的发展并没有实际上的推动作用。因此,校长要动员教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校长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适当地通过给予教师津贴或其他的激励措施,让教师真正愿意投入校本培训的进程中,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骨干作用。

总之,要管理和经营好一所学校,必须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校长要做好一切准备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和利用自身权力范围内的各种资源。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深刻意识到校本培训的本质特点及其重要性,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配合校长的工作,积极努力地探索,认真搞好校本培训,促进学校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存林.关于校本培训活动开展的思考[J].课外阅读:中下,2012(04):133-134.

[2]邬秀娟.以校本培训为载体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J].辽宁教育,2007(07):34-35.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云阳县黄龙初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