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代沟 第7期

时间:2022-09-15 08:33:16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退休职工,儿子结婚时,要求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可他觉得这个要求很过分,自己辛苦大半辈子,直到退休前,才换到现在居住的64平方米的住房。但最后,他还是咬咬牙,耗尽全部积蓄,为儿子购买了一套72平方米的新房。结婚后儿子与媳妇不愿自己煮饭,要求到他们老俩口处吃晚饭。老伴提出让儿子每月交400元钱,又引起儿子的极大反感。儿子舍不得两岁的孙子去托儿所,要求母亲养育,但老伴提出自己的身体不好,无法养育孙子,建议交人寄养。可是儿子坚决不同意,最终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老年夫妻与儿女属于两代人,产生于两代人之间的关系障碍是十分常见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德在20世纪60年代末将两代人这间存在的某些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称为代沟。代沟是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文化演变在不同年龄人们中形成的反差,是无法避免的。

老年夫妇与子女这两代人之司的代沟,首先表现在对社会的基本态度方面,对社会,老年人知足者居多,对于社会的传统,从总体上说倾向于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中青年人以不满社会现状者为多,认为父母太保守。其次,父辈的家庭观念较重,将自己的爱和希望全部寄托在晚辈身上;同时对子女干涉和控制也比较多,而子女则较多接触社会,爱无拘束地与朋友交往,注重友谊,对亲属关系相对来说比较淡漠,不满父辈的约束而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再次,父辈的婚姻观念比较重视门第,讲究家庭利益,而子女则重感情,不愿在自己的婚姻中掺杂别的成分。最后在生活方式上,父母大多朴素、节俭,主张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情,反对超前消费,而子女则追求生活的丰富多采,活得潇洒,主张超前消费和社会化服务,反对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家务上。所以在请保姆、吃快餐、按揭购房、将子女送高收费学校等一系列问题上,两代人经常费尽口舌,摩擦不断。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从根本上说,反映了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老年父母与子女所追求的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权力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自然会影响两代人在社会态度、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代沟。

代沟发生的一个微妙因素是年轻一现自己无法取得与上一代人相同的地位和利益,因为父母这一代人在一生的奋斗中,已经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位,获得了较多的利益,与下一代人相比,他们通常处于保住已得利益和支配年轻一代的地位,因而更容易维护社会传统。老年人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也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子女面前保持权威作用,而年轻一代常常要抱怨不得不遵守的在他们看来已经过了时的规矩和价值观念。

可是代沟是否一定导致代际关系的障碍呢?其实是不一定的。如果子女虽然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但愿意尊重父母的意见,与父母求大同存小异,当然不会发生障碍。作为年长的父母,应该正确对待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不必将代沟视为绝对的坏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代沟,青年人与老年人完全一模一样,人类的进步将何以体现?就拿语言来说,如果不允许年轻人创造一些新词,我们的语言能进步吗?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变化,新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如果不允许创造新词汇,语言就无法表达新的概念和新的事物,语言便失去存在的意义,这是可取的吗?总之,代沟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标志着进步,标志着社会的演进,也标志着人类的前进。至于其容易导致代际冲突的消极一面,从站在代沟一边的老年人而言,则需要主动采取有效的对策,而不是站在一旁冷嘲热讽,一味指责年轻一代的今不如昔。

任何老年人都有过年轻的时候。想当初站在年轻人一边,虽然也会感到同沟那边的老年人有点隔阂,但并没有如今站在老年一边的那种哀叹。来到代沟的老年人这一边以后,容易感受到年轻一代颇有“新人类”的味道,对年轻人的所作所为,往往觉得难以理解。如果作为代沟那边的父辈们来一个“返老还童”,不妨站到子女的那一边去,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是否有利于理解呢?

父母有义务对子女进行不中断的引导与管教,让子女随心所欲是危险的,就好像是坐在一辆没有刹车装置的汽车里一样,说不定在什么时候要出大的事故。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有责任教给子女一系列处世准则,让子女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权利,敬重师长,遵纪守法。可是父母也有责任尊重自己的子女,特别是老年人的子女大多已经成人,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子女长不大,大事小事非要自己再去横加干涉不可,要相信成年的子女完全有能力去独立面对社会,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只要在十分必要的时候稍加点拨即可,而且这种点拨也只是给子女提供一种参考意见,没有必要非要子女按照父母的意见行事。如何与已经成年的子女相处,有人提出“十忌”,应该是很有道理的。 一忌偏袒。对晚辈要一视同仁,有什么好处要想到每一个子女有重要的事情要与每一个子女商量,有了困难要让每一个子女共同来分担,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比如某个子女因出国或生病需要经济援助,老人想给其一笔钱,不妨将子女们召集起来,开一个家庭会议,说明情况和自己的建议,请大家发表意见。其他子女就容易理解,还有可能使他们也参与支援,不会感到父母偏心。

二忌猜疑。家庭里不能捕风捉影,无事生非。发生了事情,应当向子女当面说明,不要在背后乱发议论,说长道短,特别是不可在一个子女面前说另一个子女的坏话。有了疑问,当着子女的面问清楚,不父母的价值观念与处世态度。

六忌斤斤计较。父母不能不顾子女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向子女提出过高的经济要求,也不要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与子女计较经济利益。

七忌冷漠。平时不要对子女总是摆出一副长者的架式,整天在子女面前板着面孔,没有笑脸,特别是在有了意见分歧的时候,更不要对子女冷言冷语,冷眼相待,说起话总是吹胡子瞪眼睛的。

八忌迁就。子女有了缺点和错误,不能害怕闹矛盾就不管不问,置之不理,一味地姑息迁就。比如发现子女经常参与赌博,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批评,也不限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九忌唠叨。对子女不懂的事情,父母有必要耐心指教,该批评的也不能闭口不言。但是子女已绍成年,过度地唠叨,即使是真:理,子女也要反感地顶撞和抵制了。

十忌偏激;处理与子要在背后胡猜乱想。

三忌传闲话。作为长辈,不要随便让一个子女向另一个子女传话,防止在传话的过程中走样变调。如果子女不在场,不要乱发议论,以免误传,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四忌挑剔。对于子女的兴趣爱好,如果不能苟同,也不必因看不惯而乱指责。只要没有违背大的原则,允许子女持有独立的见解和处世态度,就是不同的价值观也应该能够容忍。

五忌专断。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却视子女为“私有财产”而不尊重子女,要子女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强令子女接受女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感情用事。不能在情况未明的时候就盲目地批评指责起来,批评教育子女,不应该说绝对话,做绝对事。如果遇到与子女有分歧,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

婆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代际关系。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和尚修成佛,形象地说明婆婆在婆媳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作为婆婆,要克服“儿子被媳妇夺走了”的想法。其实,儿子结婚后与妻子相处的时间比父母亲多应该是正常的现象,而且还应该为小夫妻感情好而高兴。应给小两口充分的自由,尽量少干涉他们的活动。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交往圈子,如果老年人看不惯,可以委婉地提醒,但不要随心所欲地干涉。如果夫妻之间有了矛盾,不要随便去说三道四,干涉的结果往往扩大矛盾,激化冲突。如果让小两口自己解决,可能会简单的多。平时,作为婆婆要平等待人。将媳妇当作亲女儿看待,关心疼爱媳妇,使媳妇感到亲切温暖。如果媳妇有不是之处,应善意指出,不能当面不说而背后议论,也不能累积起来算总账。有些媳妇缺乏生活经验,婆婆应该耐心地传授生活经验与技能,善意地帮助指点,防止在家务上与媳妇发生冲突。

老年人常常认为,如果子女表现好,这十忌是应该努力做到的。可是,对于某些不孝子孙,难道也要遵守这十忌吗?当然不是。所谓不孝的子女,是指忘记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肯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使年迈父母的晚年生活陷入痛苦之中的子女。对于这样的不孝子女,老年人也不必过度地伤心绝望,要勇敢地拿起道德和法律的武器,督促其改正错误。也可以邀请其他子女亲属、子女单位的领导,共同对子女进行规劝,用父母含辛茹苦抚育子女的事实使不孝的子女悔悟。在必要时也可以用剥夺继承权的方法来惩罚不孝子女。浙江省杭州市有二位老人,去世前立下一遗嘱,将自己均所有遗产全部给与长期照顾自己的小保姆,自己的亲生儿女分文未得。(题图周承伟摄)

作者简介:杨心德,浙江省宁皮大学心理学教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委员,浙江省心理学会理事。出版专著有《性格心理论》、《中年人生的困惑与超越》等9部。先后在《心理学报》、《心理科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上一篇:科学饮食喜添自身免疫力 下一篇:微笑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