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的教育故事 大自然大社会是无字的书

时间:2022-09-15 07:41:53

陈鹤琴的教育故事 大自然大社会是无字的书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人。我刊特连续刊登陈先生的教育故事,本文作者陈虹是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系陈鹤琴先生的孙女。

到外面去

一鸣很小的时候,只要一听说到外面去,马上就高兴得笑逐颜开、手舞足蹈。他喜欢到野外去,喜欢看路上的行人和动物。陈鹤琴同家人每天总忘不了抱他出去看看。

到了一鸣年龄稍大一点,略能了解人事的时候,陈鹤琴常常牵着一鸣的手到街上去散步。凡是一鸣喜欢看的东两,陈鹤琴就停下脚步陪他看看。比如驴子磨豆,机匠织布,衣庄里卖衣,市场里卖菜,煎油条做烧饼,耍拳头变把戏等等。看的时候,一鸣有不懂的地方,陈鹤琴就告诉他,使他的知识渐渐丰富起来。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陈鹤琴经常带一鸣到野外去,让他抬头看蓝天飞鸟,低头看草木昆虫,尽情地玩沙玩水,在旷野里奔跑撒欢。陈鹤琴还教一鸣采集野花、草叶,捕捉蝴蝶昆虫,搜寻石子贝壳等作为研究标本。

后来,陈鹤琴又带一鸣去各地旅游写生。一鸣六岁时就同父亲一起攀登过黄山的险峰。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沿途写生,将祖国山川大海及农人、小贩等各种劳动人民的形象,都收到了自己的小小画板上。

一鸣长大后深有体会地说:“父亲让我们从小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活动、去探索、去学习,从而陶冶了我的性情,启迪了我的审美观,孕育了我热爱大自然,热爱人民大众,热爱祖国的感情,也培养了我创造艺术的才能。”

你们也来为难童做一点事吧!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陈鹤琴的三个女儿(秀霞、秀瑛、秀云)年龄都还很小。陈鹤琴对她们说:你们也来为难童做一点事吧!他把三个女孩带到婴儿收容所里去工作。那里的婴儿都是日机轰炸时受伤和幸存的孤儿,姐妹三个不怕脏和累,整天帮助看护人员给婴儿喂奶、换药、清洗……

陈鹤琴在搞难童教育工作时,家里的客厅也成了流浪儿的课堂。架起小黑板,摆上小板凳,他让三个女儿都来当小先生,教流浪儿识字、唱歌。在父亲的教导下,三姐妹和苦孩子交上了朋友,秀云还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买了小皮球,送给穷孩子玩。

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了解到社会和人民的疾苦,获得了实际锻炼,也懂得了父亲“人不能只为自己,要为别人服务,要帮助受苦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活的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

他又说:“儿童的世界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亟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亟待他去探讨。如四季鲜艳夺目的花草树木,光怪陆离的虫鱼禽兽,变化莫测的风霜雨雪,奇妙伟大的日月星辰,都是儿童知识的宝库。又如家庭怎样组织的,乡镇怎样自治的,社会上的风俗习惯怎样形成的,国家怎样富强的,世界怎样进化的,这一切社会的实际问题,都是儿童的活教材和生活的宝库。”

他主张父母要带孩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让孩童扩大视野,增强经验,发展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尊重事实,求真求是”的科学的人生态度。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今天,陈鹤琴的话依然不失为真谛。愿年轻的父母们,都能重视利用身边的这部无字的书,放手让孩子们走出家门,投入到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中去吧,让他们“睁开眼睛去仔细看看,伸出双手去缜密地研究”。那儿,有极其丰富的生活经验与道德学识等待着他们去掌握,还有更多更宝贵的东西等待着他们去发掘呢!

上一篇:从反思中提升专业水平 下一篇:分享我们的快乐,为你创造明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