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雪域越来越美好

时间:2022-09-15 07:35:13

“财政支出的93%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这意味着,财政每花10元钱,就有9元多是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我们这些财政干部应该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 财政部第六批干部、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赖永添开门见山地说。

2012年初冬,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记者采访了赖永添。他刚刚从财政部汇报工作回到拉萨,神情略显疲惫。办公桌上堆放着厚厚一摞文件夹,不时有人进来请示工作,采访也时断时续。

“刚刚回到拉萨,您应该休息一下再上班。”

“工作太忙,没时间休息,习惯了。”赖永添淡淡地说。“来就要有所作为,如果在高原反应面前当了逃兵,就有负财政部的重托,有损财政部干部的形象!”

确定财政重点扶持的产业

进藏前,赖永添在财政部企业司工作,进藏后,他先后分管企业、社保、综合、财政监督等工作。因为工作背景和工作需要,两年多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财政如何扶持企业的发展上,而这也是财政工作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赖永添说:“为什么这么落后?主要原因是没有产业经济支撑,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应该有适合本地区的支撑产业。只有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推进企业改革,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进藏后,赖永添到企业、下基层,从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到崇山峻岭中的樟木小镇、吉隆口岸,无论海拔有多高、路况有多险、条件有多差,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赖永添深有感触:“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农牧民到底在想什么,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做什么,懂得了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特别是与基层的天壤之别,真切明白了制定政策千万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实情区别对待。”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财政重点扶持的六大产业。

“第一是矿产业。的铜、铬等有色金属在全国储量第一,十几种有色金属占到全国的前五位,是我国战略资源的储备地。第二是建筑建材业。幅员辽阔,而境内硬化的路面只占全自治区道路总里程的10%左右,目前,使用的建筑材料许多靠从内地运输,水泥从新疆运到阿里每吨运费高达600多元,阿里水泥销售价1200元左右。亟需建立自己的建筑建材业。第三是旅游业。自然风光壮美,人文景观独特,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第四是藏药产业。有着高原特有的药物品种,那曲虫草、林芝天麻、奇正藏药,全国闻名。第五是高原绿色食品。海拔高,高原食品纯天然无污染,的水是高山雪水融化而成,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的矿泉水有些比法国的依云矿泉水还要好,的牦牛奶是全国稀缺的高品质健康饮品。第六就是民族手工业。藏香、藏毯、唐卡、藏民族特色装饰品等,对内地来的人都很有吸引力。”

“此外,我国的长江、黄河,印度的恒河,东南亚的伊洛瓦底江等都发源于。据科学测算,共有2.4亿千瓦的水能资源可以开发,目前只开发了70万千瓦左右,仅占总水能的千分之三,潜力巨大。”赖永添娓娓道来,在他看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以独特、发现的眼光将宝藏挖掘出来。

构建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体系

确定了重点扶持的产业,那么财政该如何扶持这些产业发展呢?赖永添和他的同事们开始着手构建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五大体系。

首先,是完善资金体系。目前,财政部门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政策,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资金、经济运行调度资金、口岸发展专项资金等等。中小企业从初创期到发展壮大整个过程,都可以申请到不同的资金支持。

除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以外,必须注重发挥金融资源对产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关键是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地级只要组建担保公司,自治区财政就给予1000万元资本性补助。在政策的带动下,目前7个地市中,拉萨有8家担保机构,日喀则也已建立了一个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损失补偿机制,出台金融贷款风险损失补偿政策和金融引导和激励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并使这一措施成为财政引导企业加强财务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这无疑将有效增强企业对金融机构的信用度。

赖永添说,财政部门之所以要通过这么多措施来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在于没有金融的支持,发展产业经济、增强经济的“造血”功能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挖掘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潜力。

第二,建立政策体系。为了支持国有企业发展,2007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要求将企业的国家划拨土地改为出让地,以便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但国有企业本来就困难,没有能力交纳土地出让金。因此,当地就想通过自治区财政借钱给企业,企业向所在的地市财政交纳土地出让金后,地市财政予以返还,再由企业归还自治区财政。

但是,土地出让金进了国库以后,按照国家政策,必须划出25%用于教育投资、保障房和防汛水利建设,地市财政只能返还企业75%,企业就还不了自治区财政借款。

这就遇上了一个死结。对此,赖永添建议,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国有企业划拨土地可以采取国家投资、出让、授权经营、租赁等方式处置,完全可以采取国家投资方式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资本实力,盘活企业资产。多年来困扰国有企业改革的土地政策问题迎刃而解。

第三,建立制度体系。围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支持产业发展和财政资金管理等问题,赖永添组织制定了《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几项政策制度,健全了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财政专项资金纳入了制度化管理。

同时,开展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政策研究,形成了《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指导。

第四,建立监管体系。结合在财政部企业司的工作经验,赖永添在全国首创了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并将财务评估引入到产业与企业改革发展资金和经济运行调节资金的管理中。现又进一步把财务评估引入到申请100万元以上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企业管理中,将财政风险管理关口前移。这项创新得到了财政部的充分肯定。为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赖永添还主导建立了财政“大监督”体系建设,组建了资产评估协会,填补了资产评估的空白。

第五,建立信息体系。2010年,赖永添带领财政部门相关人员到河南、湖北等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工作较为先进的省份进行考察,并着手建立企业财务信息报送、分析制度,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工作质量。与此同时,财政厅要求企业围绕社会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财务信息的分析工作,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撑。

五大体系的建立,为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政扶持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财政在实施重点扶持六大产业的战略政策后,已经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

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牦牛奶,是绝对纯净、无污染的奶制品。赖永添初到时,这家企业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他看到其产品背后的价值,将其纳入到财政扶持的重点项目,并对该企业从扩大产能、提升品质、品牌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牦牛奶的品牌扩展到全国后,需求剧增,在北京、成都等大城市常常脱销。

赖永添还特别关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他说,目前,在国有企业有382户,而非公经济组织则达到了11万户。“如果非公经济发展得好,就可以将藏族有识之士吸引到经济领域来,创造就业岗位,带动人民勤劳致富。”

位于曲水县聂当工业园区内的邦锦美朵工贸有限公司是拉萨三大藏毯企业之一。宽敞明亮的车间,制毯工人们唱着歌儿,双手有节奏地上下左右编织着藏毯,伴随着他们舞动的双手,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藏毯、哈达慢慢成型了……

尼籍藏胞次旦是这个厂的老板。2004年,当次旦带着7000多万元资金将工厂从尼泊尔加德满都“搬到”拉萨时,他没想到中国政府如此支持他创业,并给了他资金扶持。

次旦说:“我是出生在境外的藏族人,我希望在家乡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建厂时把大部分钱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到工厂开工时却出现了资金断裂的情况。多亏了政府的信贷支持,才有了企业今天的发展。

2010年,财政安排2个亿的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12年又安排1个亿的专项资金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让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赖永添说:“干部不要把自己当作过客,更不要把自己当作看客,我们的使命就是要为改变社会经济落后的现状去努力工作!”

为了雪域的明天越来越美好,赖永添和他的同事们努力着。

新闻链接:

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中央政府对一直实施特殊的财政政策。

1952年至1958年,中央对的财政支持为供给型财政,中央财政补贴是财政支出的103.72 %;1959年至1965年,中央对的财政支持由纯供给型向建设型财政转变,中央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69%;期间,在全国财政收入不景气的情况下, 中央支持财政21亿多元;1980年至1986年,中央对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和统一财政制度,以1979年决算支出为基数,实行每年递增10%的办法;1987年,中央调整政策,将每年递增10%的政策改为定额补助;90年代以后,中央对的财政支持实行“核定基数、定额递增、专项扶持”的政策。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中央累计对的财政补贴和专项拨款达500多亿元。

进入新世纪,中央财政对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1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转移支付1541亿元,占同期总财力的93.7%;“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的补助高达2124亿元。

中央对的特殊优惠政策和巨大财力支持,成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在那格桑花盛开的地方 下一篇:泽培:活力永存的木刻手艺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