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松:人人都爱他上帝也不例外

时间:2022-09-15 07:22:36

《昂山素季》这部电影在一段时间里大热,在大陆,它更是作为一个符号通过各种方式传送着某种观念。这既跟政治诉求、“亚洲最美的女人”有关,也跟这部电影的导演吕克・贝松不无关系。这位从独立到艺术再到商业不停游走的法国导演,曾是中国VcD时代影迷的心头肉,他通过《杀手莱昂》、《碧海蓝天》几部片子征服了无数影迷,他的名字曾几何时跟美国的商业导演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或者欧洲的艺术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朱塞佩・托纳多雷一样光芒万丈。

他的着眼点永远是情感因素和人性张力

有人抱怨《昂山素季》没有很好地刻画政治,认为吕克・贝松对如此重要的人物缺乏把握能力。但其实你看他以往的影片就知道:他有没有能力把握虽不得知,但没兴趣是一定的。换句话说,他的着眼点永远是全人类通行的情感因素和人性张力,而非一时的政治主张。影片用各种细节不停地渲染“情”,正是这些刻骨的幸福才更凸显出政治的强大与虚无。

“感人”一直是吕克・贝松的致命武器。同样在《杀手莱昂》中,小萝莉与莱昂之间奇妙而朦胧的情愫,他们在生死刹那的忘我表现,都令这部电影不同于简单的暴力诉求作品,打动了并非对电影艺术或者作者电影感兴趣的那群观众。除了片中的诗化暴力和极致的英雄主义,当然离不开始终荡漾在片中的这种感人力量。到了《昂山素季》这部也许会被误解成讲述政治的电影中,“感人”的这股力量更是被吕克・贝松运用到了极致。从开头的父女之情、夫妻之情,到昂山素季面对苦难中的国民一次次动情的表达以及灾祸中仍孜孜以求自由、民主的那份豁达,必须承认,吕克・贝松是地球上最善于捕捉人性之恶中那一点善意光芒的人。

与其说吕克・贝松善于传递人世间的善和“感人”细节,还不如说是这种力量更容易感染到他。你当然可以将他在会上说的“看《昂山素季》的剧本时我一次次地落泪”理解成生意场上的吆喝,但换个角度看,在诸多功成名就的国际级导演中,或许只有他能够强烈感受到这种人性中善与美的力量,并最大限度地展现在银幕里。你不能不承认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源于天赋般的敏锐。回想一下《碧海蓝天》吧,在这部电影之前或许我们还不知道竞技运动中竟有如此的悲剧和大爱,纵然这种题材跟吕克・贝松的经历有关,但面对同样的故事,我们又有几个作家或导演能够精确地捕捉到呢?

他当然不是那种只会简单地综合若干商业元素的导演,他是那种从本性出发杂糅各种商业作料的大师

真正执著于影像艺术的导演,会从不同的生活场景中锻造出艺术之美。正如我们可以从杨紫琼淡然似水的静态中发现沉寂、造化、传统、执著、忠实、优雅、名望等等词汇凝结出的美,你甚至可以从她眼角的皱纹里读出一种乱世之中的沉静之美。

在缅甸陈旧而古朴的街道上,吕克・贝松的镜头轻易就能将这里的场景之美吸食进来。老汽车、田园、洋楼,风貌与人情在这个外来人眼里都泛着历史和地理的斑斓。昂山素季的童年怎样度过,对她后来的成长及如今的政治理念有多大的影响,影片都不动声色地将之慢慢流淌出来。吕克・贝松的镜头里永远不缺少在那种司空见惯的环境下对美的追寻。在《碧海蓝天》里,他实现了蔚蓝大海与生命的统一之美――那种自然的浩瀚与生命的延绵,在情节的不断推进中,非常奇妙地统一了。

对环境的辨认能力和捕获才华,每个导演的表现当然是不一样的。在侯孝贤的《咖啡时光》里,你见到的是一个陌生的东京,它跟许多“常识”中的东亚最重要的大都市不太一样,那是一个灯光迷离、天空中布满电线、火车随意从身边驶过的另类世界。但你知道,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关于东京的镜头都是实景拍摄,它与我们印象中的东京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导演对城市之美的不同理解。

有人说吕克・贝松是最好的商业奇才,从他导演的口碑、票房均获成功的诸多影片到他监制的一系列作品,都可以印证这种断言的有效性。吕克・贝松的商业眼光、嗅觉以及执行力,可以被我们当成一桩奇迹来看。他当然不是那种只会简单地综合若干商业元素的导演,他是那种从本性出发杂糅各种商业作料的大师,他是放长线钓到商业大鱼的聪明人。商业萃取的最高境界应该属于这种人――个可以把心中之美完整呈现出来的导演。在他那部告别“一生只拍十部电影”的作品《天使A》里,浓重的黑白色调,调试出一种阔别已久的错觉。罪行累累胡子拉碴猥琐不堪的小混混,面对一个跳入水中的靓妹获救上岸,两者对比出来的巨大反差相信是吕克・贝松刻意营造的,金发碧眼长腿尤物,哕唆粗糙麻烦男人,这种绘画艺术般的美定格成一幅过目难忘的画面。

吕克・贝松当然不是侯孝贤那样的作者导演,他更精通商业魅力如何在影像中施展。《昂山素季》中,他将镜头在残酷屠杀、野蛮镇压、家庭温馨、亲人之情等元素之间自由切换,作为观众你得到的艺术享受当然是双重的:―方面是对独裁的痛恨,另一方面是对这种用非暴力争取自由的向往。因此,不管吕克・贝松出于何种原因反复强调这不是一部“政治”电影,他都无可非议地通过展现政治的细节和背景,让观众更近地体认到了他的政治主张。他没有绝技,却拥有整个世界

如果说吕克・贝松曾有一段时日被“只拍十部电影”的魔咒所束缚,那么在《十三街区》、《天使A》之后他便开始大展拳脚。不知道电影史会怎么为他“十部”之后的那些作品定位,在我看来,此后的根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系列以及《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应该算是他彻底甩开艺术范儿、热情拥抱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杰作。

不仅在艺术电影横行的法国,就算在世界范围你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吕克・贝松这样的导演。类型接近的大卫・芬奇、吴宇森、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没有他的诡异善变的才思,如他同样敏捷并富于艺术创新的奥利弗・斯通、科恩兄弟又没有他曾取得的那些商业奇迹,唯一从形态上跟他有点接近的执导过《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又是一个“后辈”,无论是作品的数量、宽度和广度,还是在制片、监制方面表现出来的才华和影响力都尚不能跟吕克・贝松这个江湖老油条相提并论。

然而,吕克・贝松的善变致使他的观众永远在分流、聚集。跟随他从《尼基塔》、《杀手莱昂》过来的观众,不大可能会同样程度地喜爱《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但如果你细心观察他的从影经历就会发现,其实像《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这种给孩子看的作品并非他的突然转型。在《尼基塔》、《杀手莱昂》、《天使A》这些作品里你都能发现一些跳出情节的儿童视角,正是在这种诡异的充满悖论的视角下,他的作品才被涂上了一层迷人的光晕。

对于艺术家来说,很多东西难以被岁月改变。从《杀手莱昂》走出来的小波特曼,当她成功塑造了《黑天

鹅》并结婚生子时,吕克・贝松的情怀却从未发生改变。《昂山素季》中儿童时期的昂山素季荡漾在父亲的怀抱里,耳畔是杀戮和争夺,但阳光下的那种亲情画面不正是吕克・贝松20年前无比迷恋过的吗?

吕克-贝松对女性的推崇和崇拜不止一次在电影中展现过,比如在《阿黛拉的非凡冒险》中;他让一位可爱的女星成为冒险故事的主角;在《尼基塔》中,他让我们对女孩有了金然不同的了解,你只能承认这是一个比女人还要了解女火、还要更的导演。他在接受采访时,曾直截了当地说:“女人总是比男人强悍。难道你不认为女人比男人强悍吗?”

除了女性、亲情等元素在吕克・贝松的作品履历中重复出现外,他对神经质的迷恋也达到了病态程度。《杀手莱昂》里喜欢听着贝多芬音乐杀人的警察以及《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中由他当时的女友米拉・乔沃维扮演的女主角,都是神经质、惊慌、脆弱的代表,直到《昂山素季》中让百姓膛过地雷区发出狰狞笑声的士兵,他们都是吕克・贝松讲故事时不能缺少的人物。

吕克・贝松虽不乏超群的眼光和手段,但一个事实是,在艺术奖项中很少出现他的名字,能拿得出手的大概也就是执导初期获得的几个法国恺撤奖吧。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商业上的过于成功,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表现手法上缺乏艺术创新能力。尽管他可以与时俱进地利用最新科技,但仍无法掩盖他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乏力。显然,吕克・贝松在被颂为商业巨匠的同时,很少表现出前辈电影艺术大师的那种对艺术的追求欲望。

吕克・贝松不是电影艺术上的独特贡献者,更非艺术丛林中的“大山级”人物,但他却是这个世界的拥有者。融会贯通、借力打力不是艺术家擅长的,而是商业大脑发达的人应该干的。看过《昂山素季》你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献媚或者贩卖观点的作品,而是一部心和形融为一体的从诸多层面都可以吸引眼球的工业品。

虽然肉身并没有在好莱坞那条商业街上奋力拼搏,但他却是一位商业电影的教父级人物

今天已经很少有影迷还沉陷在吕克・贝松一度营造的诡异影像中了,他的鬼才和善变让他的作品成为丰碑的同时,也令他在商业上越走越远,而他被曾经的影迷数度遗忘也就不难解释了。然而,吕克・贝松不仅是为电影史而活的艺术家,他更是要重新书写电影工业传奇的大人物。这一点从他在2000年拍完《圣女贞德》之后创立欧罗巴影业,变得越发明显。此后,吕克贝松的名字更常见于“监制”之下,他是数十部在商业上取得彪悍成绩影片的监制。早在很多年前,吕克贝松就被称作唯一可与好莱坞针锋相对的人,因为他是《的士速递》系列、《非常人贩》、《暴力街区》等票房奇迹影片的幕后推手。至于他究竟哪儿来的那么大能量,或许只能用上帝也爱他来解释了。人们总是过于担心吕克・贝松是否会在商业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而忘却艺术追求,但显然,这个世界上看好他的是大多数。法国《首映》电影画报曾大张旗鼓地对其赞美道:“贝松将法国电影从新浪潮的遗风中解救出来,最终打碎了美国人对娱乐片一统天下的局面。”毕竟,娱乐、新颖、打动人心才是大多数影迷的着眼点。

吕克・贝松监制的作品,无论从商业还是艺术角度去衡量,都是很多功名成就的电影人无法比拟的。票房获利让他更有精力和财力投入到那些冷门的作品上――无论是他担任制片人的风格凛冽生猛的《冷月亮》、题材边缘却能击中少数影迷的《成为库布里克》、通过《大侦探福尔摩斯》成为商业片战士的盖・里奇的作品《转轮手枪》,还是风格独特韵味十足的另类作品《我爱你莫里斯》,如今都成了DVD世界里的“奇货”。因此,不仅是《的士速递》的成功,还有《转轮手枪》的独特,让我们见识到,吕克・贝松恰如世界上很多的隐性富豪一样,虽然肉身并没有在好莱坞那条商业街上奋力拼搏,但仍是一位商业电影的教父级人物。不知道吕克・贝松为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提供过什么样的具体帮助,但可以想像,如果没有这样一位眼光敏锐的“影子巨人”,这个世界一定少了很多趣味。他是一位执著的商业密码发现者,多年来不断探寻,并最终执行在自已的一帧帧胶片里,以至于世界诞生了这样一桩神话――人人都爱吕克・贝松。

上一篇:前路遥遥:侗族歌队在北京 下一篇:去激流岛探访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