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农村儿童留守后的半养状态分析

时间:2022-09-15 06:40:22

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农村儿童留守后的半养状态分析

【摘 要】所谓“半养”,指儿童的成长有其双亲相伴,但是双方缺乏日常的交流与互动。本文试图以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中的三位一体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经历过留守的农村儿童为对象,重点分析其在父母亲的监护下的半养状态,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是物质基础的满足与亲子关系的疏离与残缺;其次是集体教育的权益保障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最后是与同辈群体之间的隔离。

【关键词】社会分层理论;农村留守儿童;半养状态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农村劳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已成为拉动城乡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使得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也因此产生了的留守儿童群体,可以说留守儿童是“打工经济”的产物。近年来,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境遇群体――留守儿童,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方面都倾注了不少的关注和扶助。教育改革、企业改革等举措使大量留守儿童能够在其双亲的身边成长,但是父母为最大限度的获得资本方对其时间、精力付出的补偿,导致对儿童精神支持、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缺位,使摆脱留守境遇的儿童又处于半养状态。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任何社会都会出现这一现象,因而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也是社会学最重要的理论传统之一。“分层”一词,原本是地质学家用来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特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许多社会学家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平等:在人与人之间,在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像地质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将地质学上的概念借用来分析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理论范畴。社会分层,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的过程。社会学家们提出了各具风格的分层理论和模式,用以描述现实社会差异和现象,解析不同社会层次上人的社会表现,预测不平等现象的发展趋势,干预和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其中,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三位一体”(多元)分层理论对分层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位一体”简言之,即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分散却不分离,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相比之下其更像是一种无形的资本。

从现实中可以看到,大量农民从农业劳动中转移到城市参与其他各类职业 ,形成了不同利益要求和地位的阶级群体。但是大多由于缺乏财富、声望、权力而处于社会的边缘,越是在社会的边缘就越是要飞蛾扑火般的改变现状,更直接的说,在市场领域中每个人都是追求自我的特殊利益,也可以理解成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谋财、谋权、谋誉,这也是广大农民工群体最根本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权益保障就容易被忽视,这也侧面反映出社会中经济秩序、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缺失。

三、社会分层理论分析农村儿童半养状态

(一)“三位一体”中支持经济因素在农村留守儿童半养状态中的主导作用

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经济标准―财富,社会标准―声望,政治标准―权力。在现今的社会中,这种社会分层标准仍然是契合的。社会分层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显得愈发突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既是农民迫不得已选择的结果,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绝大部分农民家庭可支配的社会财富少的让人难以置信,农民难以单靠在家务农就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为了谋财、谋权、谋誉,而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相对农村而言,儿童的物质需求能得到更多的满足。以此同时,却忽略了对儿童的关怀,儿童与父母互动的时间和方式不合理,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和残缺。

(二)法律秩序的重要性

法律秩序构成法律内在运行的最后一环,是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通过主体的法律行为、建立法律关系最终达到的社会生活呈现制度化的有序状态,从而实现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维护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等秩序的目的。由于农民工群体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扶助,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突破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须在原籍所在地高考、各地教材的选用、异地教育费用高昂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村留守儿童跟随父母到异地后,在集体(托儿所、学校)教育方面受到了较为健全的保护。但是在儿童的半养状态下,家庭教育的功能呈现弱化,往往是儿童进行精神上的自我监护。家庭教育是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基石,它的功能是集体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所不能替代的。

(三)社会维度的影响因素

韦伯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在相同地位的群体可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他社会成员的进入进行封锁,从而来保障自己已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农民工家庭进城务工后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但与大多数当地居民相比社会资源水平仍处于劣势,儿童的消费水平、外在形象等外显特征存在差距,这样使得家庭中的儿童与其同辈群体之间存在隔离。由于半养状态所导致的亲子关系的疏离或缺失,儿童无法采取适当的方式来缓解和发泄,长此以往,则儿童会出现心理障碍、认知偏差等问题,对其成长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四、结语

民工家庭中处于半养状态的儿童成人之后很容易在各方面表现不佳,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家庭边缘化的代际传递。如何缓解和消除这一社会现象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韦伯的分层理论描述垂直的社会地位差异的同时,更强调横向的互动与认可,他认为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分层下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也为缓和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我们可以通过健全现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民众特别是农民提供公平谋生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深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为民众提供平等的身份,享受平等的权利;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为民众提供制度化的表达利益诉求的便捷通道等等,来保障农村群体的生存、生活,稳定社会秩序,以在此基础上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半养状态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对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的理解

[2]马小兵.浅谈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三位一体”理论.[J]沧桑.2010

[3]马克思韦伯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美国贫困原因剖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

[4]杨世菁.用经典社会分层理论研究中国贫富差距现象.[J].科技创业月刊.2005

上一篇:古代豫商的经营伦理探析 下一篇:带着心脏除颤器能做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