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故事交流会②

时间:2022-09-15 05:58:17

爱的故事交流会②

父亲节的由来

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多少年来,人们在歌颂和赞美母亲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伟大。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于1910年在美国诞生,1934年6月,美国国会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迄今为止,全世界至少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在这个日子纪念父亲节。

中国父亲节起源

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上海文人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求南京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这个规定比较符合中国文化,因为加入了中国汉字的谐音,并且八月八日的两个“八”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是“父”字。

名人与父亲的故事

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也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爸爸,他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父亲一进家门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却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大画家。

安徒生的父亲:穷鞋匠培养出大作家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儿。安徒生的父亲非常气愤,但一点儿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儿,爸爸来陪你玩儿吧!”

父亲亲自把安徒生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还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莎士比亚的剧本。

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屈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各种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莫扎特的父亲:不惜放弃工作培养孩子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被无数人誉为“神童”,他的许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乐中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扎特有如此成就与他父亲的精心培养密切相关。

莫扎特3岁时,父亲就发现他经常静静地坐在一边,很有兴趣地看着姐姐练琴,于是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在父亲的指导下,莫扎特5岁就开始创作短曲,6岁时创作钢琴协奏曲。后来,为了更好地培养他,父亲甚至放弃了在宫廷里当乐师的工作,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可以说,没有父亲那份执著的精神、严格的要求和深厚的关爱,是无法造就莫扎特这样一位音乐大师的。

奥尔森的父亲:诚信做人影响儿子一生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始创者、总经理奥尔森是美国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经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但是,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他总要提到父亲,因为父亲用行动影响了他的一生。

奥尔森的父亲奥斯瓦尔德是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工程师,拥有几项专利,后来成为一名推销员。一次,一位顾客想从他的手中购买他推销的机器,但他发现这位顾客并不真正需要这部机器,于是他极力劝这位顾客不要购买,此事让他的老板火冒三丈,却为奥斯瓦尔德赢得了好名声。

同时,奥斯瓦尔德的诚实品德也给了三个儿子巨大的影响。他们都以父亲为榜样,诚信做人,全部成为有为的工程师。奥尔森本人在为人处世上就秉承了父亲的优点:办事讲原则,合作重诚信,在员工和商业伙伴中拥有非常好的口碑。

盖茨的父亲:让孩子从小懂得凭本事挣钱

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父亲威廉很注重从小培养他“凭本事打拼”的意识。

威廉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干劲。”盖茨帮家里做事,父亲总是给予一点儿小报酬,以此激发他的热情,让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台阶。威廉表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了解现实社会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大家一起劳动,一起追求同一目标的快乐。

上私立高中时,盖茨就和朋友一起开发了计算市内交通量的软件,并在竞争中取胜,签订了一份数额不小的合同。后来,学校雇用他们编制教学计划,盖茨还与人合作,编写了企业的工资系统用的程序。威廉夸奖说:“盖茨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

美文鉴赏

拐弯处的回头

陈果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打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儿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在他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他:“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下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一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

虽然这一切只发生在一瞬间,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表达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要义。

我吻女儿的前额

阎纲

女儿阎荷,取“延河”的谐音,爸妈都是陕西人。菡萏初成,韵致淡雅,越长越像一枝月下的清荷。大家和她告别时,她的胸前放着一枝枝荷花,总共三十八朵。

女儿1998年前查出肿瘤,从此一病不起。两次大手术,接二连三地检查、化疗、输血、打吊针,祸从天降,急切的宽慰显得苍白无力,气氛悲凉。可是,枕边一簇簇鲜花不时地对她绽出笑容,她睁开双眼,反而用沉静的神态和温煦的目光宽慰我们。我不忍心看着女儿被痛苦百般折磨的样子,便俯下身去,梳理她的头发,轻吻她的前额。

鬼使神差般地,我穿过甬道,来到协和医院的老楼。二十一年前,也是协和医院,我在西门口等候女儿做扁桃腺手术出来。女儿说:“疼极了!医生问我幼儿时为什么不做,现在当然很痛。”其状甚惨,但硬是忍着不哭,怕我难过。羊角小辫,黑带儿布鞋。十九年前,同是现在的六七月间,我住在协和医院做手术。

穿过甬道拐进地下室,再往右,是我当年的病房,死呀活呀的,一分一秒的,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还留着女儿的身影。此前,我在隆福医院手术输血抢救,女儿十三岁,小小的年纪,向我神秘地传递妈妈在天安门广场的见闻,带来天安门诗抄偷偷念给我听。她用两张硬板椅子对起来睡在上面陪住,夜里只要我稍重的一声呼吸或者轻微地翻动,她立刻机警地、几乎同步地坐起俯在我的身边,那眼神与我方才在楼上病房面对她的眼神酷似无异。替班的那些天,她不敢熟睡。她监视我不准吸烟。有时,女儿的劝慰比止痛针还要灵验。

回到病房,我又劝慰女儿说:“现在我们看的是最好的西医郎景和最好的中医黄传贵,当年我住院手术不也挺过来了?那时好吓人的!”女儿嘴角一笑,说:“你那算什么?‘轻松过关’而已。”她千叮咛、万嘱咐,提醒那些对妇科检查疏忽大意的亲友们,务必警惕卵巢肿瘤不知不觉癌变的危险,卵巢是个是非之地,特别隐蔽,若不及时诊治,就跟她一样受大罪了。

最后的日子里,五大痛苦日夜折磨着我的女儿:肿瘤吞噬器官造成的剧痛;无药可止的奇痒;水米不进的肠梗阻;腿、脚高度浮肿;上气不接下气的哮喘。谁受得了啊?而且,不间断地用药、做检查,每天照例的检血、挂吊针,不能减轻多大的痛苦。身上插着的管子,都是捆绑女儿的锁链,叫她无时无刻不在炼狱里经受煎熬。“舅妈――舅妈!”当小外甥跑着跳着到病房看望她时,她问了孩子这样一句话:“小镤,你看舅妈惨不惨呀?”孩子大声应道:“惨――”声音拉得很长,病房的气氛顿觉凄凉。同病房有个六岁的病友叫明月,一天,阎荷坐起梳头,神情坦然,只听到一声高叫:“阎荷阿姨,你真好看,你用的什么化妆品呀?”她无力地笑着:“阿姨抹的是酱豆腐!”惹出病房一阵笑声。张锲和周明几位作家来看望,称赞:“真坚强!”女儿报以浅笑,说:“病也坚强!”又让人一阵心酸。

胃管中流出黑色的血,医生注射保护胃黏膜和止血的针,接着输血。女儿说:“现在最讨厌的是肠梗阻。爸,为什么不上网征询国际医学界?”我无言以对。女儿相信我,我会举出种种有名有姓的克癌成果和故事安抚她,让她以过人的毅力,一拼赢弱不堪的肢体,等待奇迹的出现。我的心情十分矛盾:一个比女儿还要清醒、还要绝望的父亲,是不是太残忍?可是,我又能怎么做呢?只能把眼泪往肚里咽,只能以最大的耐心和超负荷的劳碌让她感受亲情的强大支持。夜深了,女儿周身疼痛,但执意叫我停止按摩,回家休息。我离开时,吻了吻她的手,她又拉回我的手不舍地吻着。我一步三回头地出了病房,下楼复上楼,见女儿已经关灯,枕边收音机的指示灯如芥的红光在黑暗中挣扎。一个比白天还要难过的长夜开始折磨她了。我多想返回她的身边啊!但不能,在这些推让上,她很执拗。

女儿在病房里从不流露悲观情绪,她善良、聪颖,稳重而有风趣,只要还有力气说话,总要给大家送上一份真情的慰藉和乐观的欢愉,大人孩子、护士大夫都喜欢她,说:“阎荷的病床就是一个快乐角,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说给她听。”

7月18日凌晨4时,女儿喘急,不停地喘气儿,大家的心随着监护仪上不断闪动的数字紧张跳动。各种数字均出现异常,血氧降至17。外孙女给妈妈擦拭眼角溢出的泪水。10时20分,女儿忽然张口用微弱无力的语调问了声:“怎么还不给我抽胸水?”这是她留给亲人们最后的一句话。她用气抵御窒息,坚持着、挣扎着,痛苦万分。我发现女儿的低压突然降到32,女婿即刻趴到她的胸前不停地呼叫:“,,你睁眼,睁眼看我……咪!”女儿眼睛睁开了,但是失去了光泽……哭声大作。大夫说:“大家记住时间:10点36分。这对阎荷也是一种解脱,你们多多保重!现在让我们擦洗、更衣、包裹……”可怜的女儿,疼痛的双腿依然跷着。护士们说:“阎荷什么时候都爱干净。阎荷,给你患处贴上胶布,好干干净净地上路。”又劝慰大家说:“少受些罪好。阎荷是好人!”女儿的好友甄颖,随手接过一把剪子,对着女儿耳语:“阎荷,取你一绺头发留给妈妈,就这么一小绺。”整个病房惊愕不已。女儿离去后,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但是我如梦如痴,紧紧抓住那只惨白的手,眼睁睁看着她的眸子失去光泽,哭不出声来。我吻着女儿的前额。《文艺报》的李兴叶、贺绍俊、小韩、小娟闻讯赶来,痛惜之余,征询后事。我说:“阎荷生前郑重表示:‘不要搞任何仪式,不要发表任何文字。’非常感谢报社和作协,你们给予她诚挚的关爱,在她首次手术时竟然等候了十个小时!”

妈妈的眼睛哭坏了。伴随着哭声,我们将女儿推进太平间,一个带有编号的抽屉打开了,已经来到另外一个世界。我抚摸着她僵硬疼痛的双腿,再吻她的前额,顶着花白的头发对着黑发人说:“孩子,过不了多久,你我在天国相会。”

八宝山的告别室里,悬挂着女儿的遗言:“大家对我这么好,我无力回报。我奉献给大家的只有一句话:珍惜生命。”那天来的亲友很多,文艺报社和作家协会的领导几乎都到了,女儿心里受用不起,她生来就不愿意惊扰别人。

女儿的上衣口袋里,贴身装着一张纸片,滴血成墨、研血成字,是她和女婿的笔谈记录,因为她说话已经很困难了。血书般的纸片,女婿至今不敢触目。

等你好了,我们好好生活。哪儿有个好啊?美好的时光只能回忆了。只要心中有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疾病。我心中始终有你们,却没能控制住疾病。如果还有来世,只盼来世我俩有缘再做夫妻,我将好好报答你。从今天开始,咱俩谁也不能说过分的话,好吗?这些都是心里话,因为我觉得特别对不住你们,你们招谁惹谁了,正常的生活都不能维持。你有病,我们帮不了忙,不能替你受苦。谁也别替我受苦,还是我一人承受吧。我只希望这痛苦早些结束,否则劳民伤财。真的,我别无它求,早些结束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别这么想,只要有一点希望咱们俩就要坚持,为了我。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坚持下去又会怎样呢?你看你们每天跑来跑去,挺累的,为了你们,我看还是不再坚持为好。肠梗阻太讨厌了!生病没有舒服的,特别痛苦,你遇事不慌,想得开,我看是有希望的。你看不行,你是大夫吗?(玩笑)你知道多少人惦着你呀?大家对我这么好,我无力回报。我奉献给大家的只有一句话:珍惜生命。我真的爱大家,爱你,爱丝丝,爱咱们这个家,都爱疯了,怎么办?真羡慕你们正常人的生活,自由地行走,尽情地吃喝。没办法,命不好。酷刑!胃液满了吧,快去看看!

后来,又在她的电脑里发现一则有标题的短文,约作于第十一次化疗之后。惧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却变得坦然。“思丝”即思恋青丝,她的女儿也叫丝丝。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妈妈,满头青丝的妇女同志会以秃头示人。更没有想到,毅然剃发之后竟不在意地在房间内跑来跑去,倒是轻松,仿佛“烦恼丝”没了,烦恼也随之无影无踪,爽!

活了三十多岁,还没见过自己的头型呢,这次,嘿,让我逮个正着。没头发好。

摸着没有头发的脑袋,想一想也不错。往常这时候我该费一番脑筋琢磨这头是在楼下收拾收拾呢,还是受累到马路对面的理发店修理修理。是多花几块洗洗呢,还是省点儿钱自己弄弄?掉到衣服上的头发茬真麻烦,要弄一阵儿呢。没头发好。

没了头发才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剃光头。盛夏酷暑,燥热难耐,哪怕悄悄过来一股小风,没有头发的脑袋立马就感到丝丝凉意,那是满头青丝的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没头发好。

没有头发省了洗发水,没有头发节约护发素,没有头发不用劳驾梳子,没有头发不会掉头皮屑。没头发好。

没头发的时候,只能挖空心思发挥其优势,有什么办法呢?再怎么说,这头也得秃着啊。

我翘首盼着那一天,健康重现,青丝再生。到那时,我注定会跑到自己满意的理发店去,看我怎么摆弄这一绺绺来之不易的冤家。洗发水、护发素?拣最好、最贵的买喽。还有酷暑呀?它酷它的,我美我的,谁爱光头谁光去,反正我不!

衰惫与坚强,凄怆与坦荡,生与死,抚慰与返抚慰……生命的巨大反差,留给亲友们心灵上难以平复的创痛。

吻别女儿,痛定思痛,觉得死亡也没有什么可怕。死后,我将会再见先我一步在那儿的女儿和我心爱的一切人,所以,我活着就要爱人,爱良心未泯的人,爱这诡谲的宇宙,爱生命本身,爱每一本展开的书,与世界上第一流的思想家做精神上的交流。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

我和妻子都吃一惊。我问儿子:“你哪儿来的钱?”“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时的压岁钱,攒的。”“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呢?”我不解。

儿子后来对他妈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儿子一下子长大了。

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地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地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地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里,儿子永远是夹生的。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地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

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到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地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最近的站到了最远,交流出现阻隔。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成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神圣?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串联在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作孩子,而要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男人。

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他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

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如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地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这样为我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

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义。但长大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完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天堂回信

[美]马戈・法伊尔

1993年10月的一个清晨,郎达・吉尔看到4岁的女儿戴瑟莉怀中放着9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

丈夫肯的去世已经让她痛不欲生了,但女儿的极度悲伤更令她难以忍受,郎达想,要是我能让她快乐起来就好了。

戴瑟莉不仅没有渐渐适应父亲的去世,反而拒绝接受事实。“爸爸马上就会回家的,”她经常对妈妈说,“他现在正上班呢。”她会拿起自己的玩具电话,假装与父亲聊天。“我想你,爸爸,”她说,“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肯死后郎达就从尤巴市搬到了利物奥克附近的母亲家。葬礼过去近两个月,戴瑟莉仍很伤心,最后外祖母特里施带着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她能接受父亲的死亡,孩子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儿听,就能听见爸爸对我说话。”

后来有一天晚上,郎达哄戴瑟莉睡觉时,戴瑟莉说:“我想死,妈妈,那样我就能和爸爸在一起了。”

“上帝呀!帮帮我吧,”郎达祈祷着,“告诉我该怎么办。”

1993年11月8日本该是肯的29岁生日。“我们该怎么给爸爸寄贺卡呀?”戴瑟莉问道。

“我们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去怎么样?”特里施说。戴瑟莉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她选了一只画着美人鱼的气球,图案的上方写着“生日快乐”,以前戴瑟莉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美人鱼的录像。

在墓前摆放鲜花时,戴瑟莉口述了一封给爸爸的信。“生日快乐,我爱你,想念你,”她说着,“但愿你在天堂能收到这个气球,在1月份我过生日时给我回信,好吗?”

特里施将那段话和她们的地址记在了一张小纸条上,裹上一层塑料,最后戴瑟莉放飞了那只气球。

她们看着那个闪亮的光点慢慢地越飘越远,越变越小,戴瑟莉兴奋地喊道:“看啊,爸爸收到我的气球了!”才不过几分钟,气球就不见了。“现在爸爸要给我回信了。”戴瑟莉说着向汽车走去。

在一个寒冷、微雨的11月的早晨,在加拿大东面的爱德华王子岛上,32岁的维德・麦金农准备出去打猎。他是一位森林管理员,与妻子和3个孩子住在美人鱼镇上。

但那一天他没有去经常打猎的地方,而决定去两英里外的美人鱼湖。在岸边的灌木丛中,他发现杨梅丛的枝条钩住了一只银色的气球,上面印着美人鱼的图案,线的顶端系着一张包着塑料的小纸条,已经被雨浸湿了。

回到家,维德小心地将纸条摊开晾干。妻子唐娜回来时,维德给她看了气球和纸条,上面写道:“1993年11月8日,生日快乐,爸爸……”通信地址是加利福尼亚利物奥克。“现在才11月12号,”维德说,“仅仅4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3000英里!”

“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

在沙勒特镇的书店,唐娜买了一本改写的《小、美人鱼》。圣诞节过后几天,维德又买了一张生日贺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温馨的生日祝福。”

1994年1月3日,唐娜坐下来给戴瑟莉写了封信,然后将信夹在贺卡中,与书装在一起寄了出去。

1月19日的傍晚,麦金农夫妇的包裹到了,到时朗达和戴瑟莉已经回尤巴市了,特里施决定第二天再送去。

那天晚上特里施看电视时,怀着好奇心,她打开了包裹,先是看到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

第二天清晨6点45分,红着眼睛的特里施将汽车停在了郎达家的门口。特里施说:“戴瑟莉,这是送给你的,”特里施将包裹放在她手里,“是你爸爸寄来的。”

“代你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特里施念道,“我想你一定奇怪我是谁。其实一切都是从丈夫维德11月去打野鸭的那一天开始的。你猜他发现了什么?是你寄给爸爸的美人鱼气球……”特里施停了一下,发现戴瑟莉的脸颊上闪着一颗泪珠。“天堂里没有商店,但是你爸爸希望有人能帮他给你买一份礼物,所以他就选中了我们,因为我们就住在一个叫美人鱼的镇上。”特里施继续读着:“我知道你爸爸一定希望你能快乐,而不要你为他伤心;我知道他非常爱你,并会一直注视着你成长,爱你的:麦金农夫妇。”

特里施眼里含着泪水,接着戴瑟莉又读起了麦金农夫妇送的那本《小美人鱼》,这个故事与肯给戴瑟莉读过的那本有些不同,以前那本讲的是小美人鱼后来幸福地和英俊的王子生活在一起,而在这本中,那个邪恶的女巫割断了小美人鱼的尾巴,杀死了她,三个天使将她带走了。

特里施读完,悲剧的结局会使外孙女伤心,但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小美人鱼进天堂了!”她喊道,“爸爸送给我这本书,因为小美人鱼和爸爸一样进了天堂!”

2月中旬,麦金农夫妇收到了郎达的来信:“1月19日收到你们寄来的包裹时,我女儿的梦想实现了。”

以后几个星期中,郎达母女经常和麦金农夫妇通电话。3月份时,郎达与戴瑟莉飞往爱德华王子岛探望麦金农夫妇。两家人穿着雪地鞋一起到湖边维德发现气球的地方。郎达和戴瑟莉都沉默不语,好像肯就在她们身边。

如今戴瑟莉每次想和爸爸说话时,就回打电话给麦金农夫妇,只有这种方式能安慰幼小的心灵。

“人们都对我说,‘气球能落到那么远的美人鱼边,简直是太巧了。’”郎达说,“但我知道是肯选中了麦金农夫妇将自己的爱带给戴瑟莉,她现在懂得了父亲的爱会一直陪伴着她。”

指尖上的父爱

成健

我的父亲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做过整整40年乡村小学老师。父亲不仅仅是老师,还是家里几亩自留地的主劳力,平日里起早带晚干农活儿,他的双手因此磨砺得十分粗糙。

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父亲对我从不娇纵,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父亲也依然用一根手指让我抓着。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再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我在小学五年级时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说这句话的同时,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现在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期,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7月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阴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考上大学离家的那一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的第一双皮鞋。父亲说我的脚码已经和他的一般大了,他试过那双鞋,很合适。新鞋有点儿紧,我穿的时候,父亲用那粗大的右手食指当鞋拔子,可是费了好大劲儿也不行。我笑笑说:“您的手指头在里面,我的脚后跟就只能在外面了。”父亲抚了抚有点儿疼痛的手指,也乐了。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束,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哈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过我,曾经在大考前树起我的信心,曾经在旅途中敲响我的心窗。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而是全身心的爱,从指尖上传递过去,源源不断。

(选自《新民晚报》,略有删节)

关于父爱的名人名言

1.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

2.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达・芬奇

3.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塞万提斯

4.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

赞美父亲的诗歌

是谁,用瘦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充满爱的天?

是谁,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构建一个幸福的家园?

是您,我的父亲!

我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

您就把我放在手心里

把我当成您的一切

像所有的小孩一样

父亲

在我的眼里您是无所不能的!

当我渐渐地长大

我们注定要分离

但在我心灵深处

始终有一个位置

那就是您

我的父亲

我永远不老的父亲!

如今我已长大

树叶朝天

但根却在您那里

您虽不在我身边

但我始终感觉有您相伴!

忘不了您谆谆教导的情景

忘不了您那满怀爱的眼神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高尔基

父亲

忘不了您强壮有力的臂膀

忘不了您充满活力的声音

忘不了您在风雨中的背影

忘不了……

父亲

您是我前进的动力

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您虽如此平凡

但您却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父亲是条河,流转着岁月,诉说人世的沧桑

父亲是片海,擎起了太阳,放飞天空的翅膀

父亲是座山,坚韧起脊梁,挺拔大地的芬芳

如山父爱,父爱如山

我那常年劳累的父亲啊

您永远都是儿子心中

最最淳朴的诗篇!

父亲

姜绍晗

父亲,

像一根火柴,

光亮虽然微弱,

却能照亮我们迷茫的路。

父亲,

像救生圈,

在茫茫大海中,

总能带给我们生的希望。

父亲,

像冬日的阳光,

无论何时看到,

都会感觉暖洋洋、亮堂堂。

父亲,

像安慰的话语,

语句虽然短小,

含义却异常深刻、刻骨铭心。

父亲,

像一叶小舟,

哪怕惊涛骇浪,

总会载着我们在爱的海洋里遨游,

父亲,

像丰硕的大地,

用宽广的胸怀,

包纳我们所有的错误、失败。

父亲,

似北斗七星,

在漆黑的夜晚,

带我们走出无人的困境。

父亲,

像一场春雨,

悄然降落大地,

滋润着我们干裂的心田。

父亲,

如一缕清风,

在我们汗流浃背时,

为我们送上凉爽、安逸。

父亲,

像一把雨伞,

暴风雨来临,

为我们撑起一片爱的天地!

父亲,

是人间最厚的墙,

是人间最宽广的河流。

父爱如山,

高山流水,

父亲是我们敬爱而又敬畏的神!

上一篇:拥有不一定会更美好等 下一篇:我也曾经是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