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虚假违法广告―大众传媒的责任

时间:2022-09-15 01:48:19

遏制虚假违法广告―大众传媒的责任

摘 要:媒介广告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商品、服务信息。另一方面也掺杂了大量的虚假违法广告,加强广告监管,遏制虚假违法广告是加强广告监管,遏制虚假违法广告是大众传 媒维护自身形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当务之急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大众传媒;广告;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308-01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了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变革,多数大众媒体失去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依靠,迈上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产业化道路。广告业因运而生,迅猛发展,成为媒体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撑。广告的经济功能,社会功效,文化效用日益突显,并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快速发展的媒介广告,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商品、服务信息,成为消费者购物和消费的指南,但另一方面也掺杂了大量的虚假违法广告,且屡禁不止,越演越烈。据浙江省广测中心2006年对杭州各媒体的463万条广告的监测,虚假违法广告近3.4万条,比上年翻了一番;全省查处虚假广告案件1892起,同比增长29%。虚假广告的泛滥传播,不仅使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严重受损,也使大批消费者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同时也给新闻媒介带来信誉危机。因此,加强广告监管,遏制虚假违法广告是大众传媒维护自身形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当务之急的社会责任。

上半年,在浙江省各报刊、影视、广播等大众传媒上的虚假违法广告中,大部分发生在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广告中。据统计,这五类广告占全省各类虚假违法广告的76%。笔者对今年6-8月份的《衢州晚报》600多条广告清样作了复查,涉嫌虚假违法广告有17条。其中,家装、首饰类为6条,占36%;药械、保健品11条,占64%。家装、首饰类的违法广告,主要是含有绝对化语言或数据、图片与实际不相符;而占64%的药械、保健品类广告,主要是夸大产品功效或含有不科学的断言。如“参百益”广告中的“参百益快速消除各种脑力、体力疲劳,使你头脑清新,工作不累,疲劳都没有了,精力又回来了”。这里的“消除”、“使你……没有了”属夸大产品功效和含有不科学的断言。“参百益”是保健食品,对消费者来说只能起到辅助治疗,改善体质或起到保健作用。因该广告承诺的功效超出了保健食品的范围,与实际功效不符,涉嫌虚假违法。在医疗虚假广告中,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有“杭州华夏医院虚假医疗广告”。2005年7、8月份,华夏医院打着“香港引进,安全无痛”的幌子,在多家媒体医疗广告。广告后,有38名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33名患者不仅未达到广告中宣称的医疗效果,且不同程度出现声音嘶哑、咳嗽、恶心等症状,其中14名患者经鉴定为9级伤残。此类危及人身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对社会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的行为,但虚假广告仍势头不减,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广告主体面临巨大经济压力,为完成经济指标、任务而偏离了社会效益的轨道。二是对虚假广告责罚过轻,违法成本过低。在现实中虚假违法广告者众多而真正因此被处罚被判刑者少,如虚假医疗广告,至今全国仅一家杭州华夏医院四名被告被判刑,即可见一斑;还有一些广告主虽因制造虚假违法广告被处罚过,但仍有利可图,以致屡罚屡犯。三是一些广告者责任心缺失及对虚假违法广告的甄别能力偏低,造成广告把关不严,使虚假违法广告流向了社会。

如何遏制虚假违法广告,使消费者信任媒体广告信息,放心使用媒体广告中的商品。笔者以为,除了依法加大对虚假广告的行政监管和处罚力度外,着重要抓好广告制造、广告这两道关口。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这三大广告主体之间,利益攸关,相倚相存。广告主是制造虚假违法广告的源头,是广告的“进口”;而目前大多数集广告经营、一体的大众媒体是广告的“出口”。因此,只要遏制两头,就可从根本上堵住、管好虚假广告的传播。

担负防范、围堵虚假广告职责的大众媒介,在把好出口关这一系统工程中,除了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告主和消费者、完成经济指标和维护党报真实性这三大关系外,在工作中首先要坚持依法经营理念,提高把关能力;其次是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增强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广告监管互动,营造和谐广告环境。

坚持依法经营理念,提高把关能力。《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这是媒介把握每一条广告的准则,也是对媒介广告从业人员和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原则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判定某一条广告的真和假,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加上我国文字的复杂性,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大难度。许多时候,广告的真实、合法与虚假、违法仅一步之遥。如药品

作者简介:张伟彦(1982-),男,广东潮州人,广东商学院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龚婕(1983-),女,湖南人,广东商学院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广告中的“国家级新药”是违法的,而“国家批准的新药” 就是合法的;卫生消毒产品中的“杀灭病毒”是夸大功效的虚假广告,而“抑制病毒”是符合产品功效的合法用语。要达到准确把握这些词义相近、差别微小的广告词,需要广告从业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法规水平,掌握法规精义,学以致用,才能当好广告的“守门员”。

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增强责任意识。广告行业自律是广告监管的形态之一。是广告主体通过自行制定的广告自律章程、制度等方法,对自身从事的广告活动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使其行为符合国家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广告部门作为报社广告经营、的操盘手,因其在区域行业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信任度,更需强化行业自律作用,成为建立良好广告市场秩序的排头兵。

为达到有效遏制虚假违法广告的目的,广告审查自律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1、严格按法规要求承接广告,对不能确定内容的广告,不先发稿,经广告审查人员或者相关监管部门确定后再发;2、提高责任意识,对涉嫌夸大功效,贬低他人等虚假违法内容坚决删改;3、坚持广告审查员“一票否决制”,不各行其是;4、制定谁承接违法虚假广告谁负责的机制,对造成内容严重失实的业务人员给予相应处罚,不迁就姑息。

就广告监管审查来说,媒介广告员只能做“伏路把关”的鲁子敬,而不能当“冲锋陷阵”的猛张飞。这样做,可能会给单位带来眼前、局部利益受损,但从长远出发,净化广告市场是利大于弊。因为,在激烈的广告市场竞争中,经营媒体的核心竞争要素是诚信、品牌、团队精神和消费者对媒体的亲和力。

加强广告监管互动,营造和谐广告环境。广告主广告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商品的销售和推介服务,这些最终都由消费者来付诸实施,广告的目标是以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为中心。在广告制造、环节中,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沟通广告主与消费者的纽带,更是广告监管互动的中枢。因而,广告监管互动中,需要媒体在经营实践中探索、创新工作理念。在操作层面上,要完善广告效果评估,主动听取消费者意见;对涉嫌虚假的广告内容,不一删了之,要优化修正方案,及时向广告主反馈信息;改变被动受罚局面,问题广告事前主动向相关部门咨询、接受审查。做到以优质的服务取信广告主,以真实的信息取信消费者,以合法的行为取信社会。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海浩曾在广告专项整治会议上指出:“媒体广告不仅是一个经营行为,它更是一个政治行为、宣传行为,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事关媒体形象和作风建设。”因此,大众媒体在广告经营中,要以社会效益为重,始终不渝地坚持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切实担负起遏制虚假违法广告的职责,努力营造一个广告主、广告者、消费者共赢的和谐环境。

上一篇:商标合理使用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测谎技术在侦查程序中运用的立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