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5 01:45:05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第七组课文主题是让我们一起了解,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大象现在的生存状况。

教学方法:采用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板块教学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出示:(齐读)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沈石溪

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篇( )的文章。

【设计意图: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二】:学习重点,走进嘎羧

学习“重披象鞍”―― “再回战场”

1、默读课文,找到感动你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A、读一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B、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②“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A、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B、说说“久久凝望”、 “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的理解。

C、这是一头战象,更是一位( )的英雄 【满怀敬仰 饮泪歌颂 忠诚 善良 重情重义】

【设计意图:直奔重点语句进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活动三】:回顾整体,总结方法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想一想:留下给我们的是什么?

2、学习写作方法:

3、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

【活动四】: 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1、(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阅读《斑羚飞渡》的重点情节: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推荐:《红奶羊》、《第七只猎狗》、《一对白天鹅》《小战马》等作品。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对少儿阅读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提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