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干瘪到情感动人

时间:2022-09-15 11:11:19

从内容干瘪到情感动人

读多了那些隔靴搔痒式的议论文,老师们对记叙文总会有着一种莫名的期待。期待你能够用美丽的双眼,去发现生活的美好;期待你用丰富的内心,去感受情感的美丽,期待你能够我手写我心,我心诉我情。遗憾的是,希望虽然美好,现实却总是那么骨感。不少高中生写出来的文章,洋洋洒洒上千字,却看不到细腻入微的细节,看不到诗意盎然的情景,看不到美好动人的真情。如何写出真情,实在是一个不能不引起各位重视的大问题!

新题展示

生活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有的时候,美好的风景在你眼前,你却要去追逐远方;熟悉的人物在你身边,你却看不到他们的存在。正如泰戈尔所言,“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与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材料告诉我们,熟悉的地方其实也有风景,只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风景的存在。正如我们经常埋怨父母过于唠叨,却很少去感受这种唠叨背后的关爱;经常埋怨老师过于严格,却很少去品味这份严格中蕴含的希望;经常抱怨生活对自己太不公平,却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幸福。明白了这些,审题与立意便不是什么难事。写记叙文的话,一定得在“细”字上做文章。要远离空洞的说教,力求用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个难忘的动作,或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瞬间,引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悟。要争取调动描写的笔墨,绘人物之形象,写人物之言行,状自我之心理,描自然之风景,让文章呈现充实之美感,挖掘动人之深情。

作文原貌

幸福,原来一直都在

夏一诚

学校外有一个卖红豆饼的小摊,摆摊的是一对中年夫妇,我是他们的常客。每天早上路过小摊,总会买几个红豆饼。(若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红豆饼,或许会有下笔含情的效果。)

每天早晨一下公共汽车,正好要经过那家红豆饼小店。人多的时候,还得排队。不过,即使人再多,那一男一女,无论是对顾客,还是夫妻之间,总是笑呵呵的。看到他们劳作的身影,我似乎总能看见另外两个人的影子。(小店里的这一男一女,其实是“我” 父母的影子,因此对他们的描写,是文章成功的基础。然而此处平铺直叙,没能刻画出人物的神韵。)手拿着红豆饼,我向教室赶去,脑中却不时回想起男人与女人笑呵呵的情景。我不知道他们为何总是笑呵呵的,也绝不是因为卖出了几个红豆饼而有多么兴奋。如果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或是对生活有着一种幸福的感受,是无法让人感受到这种温馨的。

此后,每天早餐我都会习惯地在那里买上一个红豆饼。看着男人与女人之间那简单又温馨的一笑,我不由想起了那似曾相识的两个身影……(“我”之所以会想起那似乎相似的身影,小店里的这一男一女是情感的触发点。此处应对人物之间的温馨,继续进行深入的刻画。)也是那般昏暗的天色,路旁一家卖豆浆油条的小摊便忙碌开了。一男一女在店里捣鼓着豆浆,也一如他们一样忙碌。初中时那么不懂事的我,无数次地与同学一起路过那家小摊,他们总是微笑着看着我,而我从来没有当众叫过一声“爸爸妈妈”。这么多年,路过那家自己无比熟悉,却不曾买过一杯豆浆、一根油条的小摊,想起这些,我心里酸酸的,那可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啊!(回忆自己父母劳作的情景,要少概括,多描写。)

那天,我特意经过那里。“妈!”我走近,有些心酸地叫出这个字眼,然后喉咙就被堵住了。“崽啊!”妈妈抬头见到我有些吃惊,“怎么起这么早,今天?”“大清早的冷不冷?怎么不多睡……”妈妈的关心,让我有些无地自容。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路过他们的小摊匆匆走开的行为是对妈妈多大的伤害。爸爸拿着豆浆油条走来,“吃点东西,早些去学校吧。”“嗯!”我用力地点了点头,接过爸爸手中的豆浆油条,温暖从手心传到内心。(心理描写再细腻一些,文章的情感才会显得真实而动人。)

路过一个路口,再回头看时,发现爸爸妈妈仍在那头注视着我。现在我知道,那些平凡而温馨的幸福,原来一直都在,哪怕只是豆浆油条。就像现在,我大步向卖红豆饼的小摊走去,“老板,请给我两个饼。”

升格诊断

本文写自己对父母的愧疚之情,却从对一家小店的印象写起,构思算得上巧妙。描写小店的那一男一女,主要抓住的是人物“笑呵呵”的生活情景,切入也算细小。遗憾的是,原本充满情感的内容,读来却毫无生趣,更谈不上情感动人了。

究其失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细节刻画不够深入。小店里夫妇之间默契的 “笑容”,是文章的关键处,也是引发作者反思的关键点,而此文显然忽视了对这一亮点的刻画,导致文章情节普通、内容单薄。二是情感表达方法单一。纵观全文,有的只是寻常的讲述,对人物肖相没有逼真的刻画,对人物动作缺少深情的雕琢,对那原本动人的“一笑”也缺少深入的刻画,没有挖掘出那一男一女及自己父母之间的美好情感。作为一篇记叙文,内容不够充实,缺少出彩的表达,评分自然不会太高。,此文内容计19分,表达计18分,发展等级计7分,总分44分。

升格本文,可从两方面突破。一是在生活细节中展示人物形象,如描写小店夫妻有点破旧的大褂,描写人物忙碌而麻利的动作,描写那会心一笑的美好瞬间,让人物辛劳而幸福的画面跃然纸上。总而言之,要多叙少议,以事实说话,用细节传神。二是在心理活动中展露心迹,可以写自己看到那幸福画面时的温馨与感动,可以写自己回想往事时的感慨与心酸,甚至用“愧疚之心如同那在油锅中煎熬的油条”之类的心理活动,来栩栩如生地表露自我的真实感受。当然,若在叙事过程中再巧妙地描写周边环境,更能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升格作文

幸福,原来一直都在

夏一诚

学校外有一个卖红豆饼的小摊,摆摊的是一对中年夫妇,我算是他们的常客了。每天早上路过小摊,红豆饼那浓郁的奶香总会勾起我的食欲。

“老板,给我一个红豆饼。”我对正在加奶酪的男人说道。“好咧!”男人抬头冲我笑了笑,对一旁的女人道,“一个红豆饼!”女人虽长得矮小,但面容红润,富有活力,身上裹着一身有点破旧的红色斑点大褂,典型的中年劳动妇女形象。女人很麻利地夹起一个红豆饼,装入袋子再递给我,看了看一旁正加奶酪的男人,两人会心一笑,又继续开始工作。在他们身上,我似乎总能看见另两个人的影子。

手拿着红豆饼,我向教室赶去,脑中却不时回想起男人与女人两人对视一眼,会心一笑又继续转身工作的情景。不可否认,这平凡而又温馨的一幕,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迹。我不知道那会心一笑代表什么,也不认为他们会因卖出一个红豆饼而有多么兴奋。但我不惜用最美好的期冀来猜测那一望一笑中所包含的温馨与爱意。它不伟大,不引人注目,却暖人心房。我想,他们的孩子见到这一幕,也会懂得认真读书的吧!

此后的每天早上,我都会习惯地在那儿买上一个红豆饼。看着男人与女人之间那般简单又温馨的一笑,一阵感动总会涌上心头。男人与女人在寒风中忙碌的身影,渐渐地与记忆中的两个身影重合……也是那般昏暗的天色,路旁一家卖豆浆油条的小摊便忙碌开了。男人捣鼓着豆浆,女人在一旁把面团拉长,再丢入油锅,炸成一根根金黄诱人的油条。初中那么不懂事的我,无数次地与同学一起路过那家小摊,他们总是微笑着目送我远去,而我却总认为难堪,总不愿当众叫一声“爸爸妈妈”。

冬日的寒风,冷得刺骨。寒冷将我早早地从美梦中拖出。街道上只有伶仃几个人影,我又路过那家自己无比熟悉却不曾买过一杯豆浆、一根油条的小摊。炸油条的女人,头发在寒风中凌乱地飘起,双眼却专注着手中的面团与锅中的油条。我再也忍不住了,靠了上去。“妈!”有些心酸地叫出这个字眼。再说话,我竟然差点流出泪来。“崽啊!”妈妈抬头见到我,有些吃惊地问,“怎么起这么早,今天?”妈妈的关心,让我有些无地自容。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匆匆的脚步,对他们是多大的伤害。愧疚之心如同那在油锅中煎熬的油条,一点一点地膨胀开来。爸爸拿着豆浆油条走来,“吃点东西,早些去学校吧。”“嗯!”我用力地点了点头,接过豆浆油条,温暖从手心顿时传到了心底。

走过路口,悄悄地回头,发现爸爸妈妈仍在那头注视着我。现在我知道,那些平凡而温馨的幸福,其实一直都在,哪怕只是一杯豆浆、一根油条。就像现在,我大步向卖红豆饼的小摊走去,大喊一声:“老板,请给我一个红豆饼!”

评点

升格文以小店夫妻的动人“笑容”作为行文线索,将原本寻常的内容展示得美不胜收。下笔写人物的“笑容”时,或描肖相,或写衣着,或绘动作,笔墨细腻,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展示出了寻常生活中的幸福感。再写人物的“笑容”,或就眼前之事抒发感悟,或用插叙引入对父母的回忆,内容对比鲜明,情感真切动人。最后由人及己,在独特的环境之中引出父母艰辛劳作的画面,并在父母的“笑容”中引出自己深深的愧疚之情,表达出了“那些平凡而温馨的幸福,我一直都有”的深刻感悟。

升格启示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从考场评卷情况来看,有三种方法较为实用。如细节刻画,便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以至有专家提出,“一个成功的细节,可以救活一篇记叙文章”,要学会泼墨如云地描写,力求在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之中,展示人物面目精神。如景物衬托,也不失为挖掘情感的法宝。在优秀的记叙之中,往往有令人爽心悦目的景物描写。或以景为线,串起故事情节;或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收到情景交融、语言出彩的效果。另外,设置波澜,也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方法。你可以下笔设悬,扣人心弦;也可以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用起伏的情节,在读者心中荡起惊天的波澜。这些写出真情实感的技巧,用好一种,情感之泉会潺潺而来;综合表达,情感的火焰定会美得让人惊讶。

上一篇:历尽云烟后归真 下一篇:灾难中的宁静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