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

时间:2022-09-15 10:10:16

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

摘 要: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角色行为,提高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认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使自己和学生都有成就感。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有益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

关键词:角色行为;主体地位;教育机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42-01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对话”教学正逐步实践于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也正积极探索着“对话”教学的种种形式,并越来越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笔者通过平时的听课发现,当前的许多教师虽然在课堂上采用了这种模式,却并未真正地领悟“对话”的要旨,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真正的保障,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忍不住插入自己的点评,与学生抢戏,下意识地帮助学生说出了结论;有的虽提问许多学生发表了意见,但最终仍引导学生落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有的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教师又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干脆直截了当地展示标准答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学中学生成了辅助教师教学预设的工具和手段。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角色行为,提高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

一、真正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钱梦龙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不是被动的服从者。不论教参对问题的讲解多么准确和具体,也不论教师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多么细致深入,学生都有独立地感受和理解问题的自由。教师把结论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活生生的有头脑的学生,是对学生主体学习的漠视和摧残。怎样才能真正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要学会等待。教师要留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能因为学生不会说就越俎代庖。教师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为了赶速度匆忙告诉学生答案。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要给学生一个走出尴尬的台阶,绝不可居高临下,以维持课堂热烈和轻松的气氛,维护和谐的对话环境。学习是轻松和谐氛围中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教师学会等待,学生才有机会主动参与,思考探究和交流碰撞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对文本材料感知感悟的深度才能得到保障。这样才能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时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教师的指导点拨恰到好处,可以让师生双方思想碰撞而交流融洽,课堂气氛热烈而水融。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2、要善于倾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与学生不存在尊卑,学生在不少方面的能力并不比教师差,从这点上说,教师并没有权威和优势可言。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倾听并且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回答的问题也许是教师备课时所想不到的,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会欣赏这些“另类风景”, 因为在倾听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令教师惊喜的发现。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出现“意外”时,教师不能执着于自己的标准答案,善于倾听,才有机会欣赏学生精彩的思想火花。学生不盲从书本,不盲从教师,才会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才能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大胆虽不成熟的积极参与,才能体现课堂中的独特体验和主体意识。

二、灵活地运用课堂中的教育机智

学生的学习是否成功,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不仅在活动设计上掌握主动权,而且在活动进程中始终控制着学习的方向,使得教学任务最终得以完成。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要有很高的教育机智,随时应对课堂生成,捕捉主体意识。

1、深入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理解各式各样,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同之处,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学生完善认知的关键时刻给以适当的指导与帮助,能够做到在恰当时机和恰当之处作出恰当的点评。学生的理解能否更深入一层,看问题的角度能否更准确一点,很多时候要看教师的启发到位与否,巧妙与否。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思维过程的研究中去,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随时应对课堂生成,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和方法。教师的指导点拨恰到好处,可以让师生双方思想碰撞而交流融洽,课堂气氛热烈而水融。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2、妙用学生的错误,机智应对。“对话”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有时是有一定深度的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有利于探究的深入,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机会稍纵即逝,不去捕捉,它就会很快溜走。教师更要冷静反思,妙用学生的错,机智地应对。学生的错误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不会成为学习的障碍,反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问题,激发更高的求知欲望。“错误”的答案,有时会给教学带来意外的收获。如果错误不能充分地运用,学生尝试和主动探究的冲动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错误”,只要运用恰当,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错误有时可能会给教师以极大的启示和挑战,这时要鼓励学生作出个性判断,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决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

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能自主学习的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学生,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探究能力是培养新型人才和适应未来社会及发展需要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的形势需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角色行为,提高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认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使自己和学生都有成就感。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有益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

[2]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1).

上一篇: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下一篇:价值观教育路径初探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