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研究

时间:2022-09-15 09:34:48

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研究

摘 要: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是一回事情,事实上两者是不能等价的。通过对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的概念的阐述,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TP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216-02

1 外部性的阐述

美国经济学家J .E.米德认为,外部性是“这样一种事件,即它给某单位或某些人带来好处(或造成损害),而这单位或这些人却又不是做出直接或间接导致此事件发生的一方。” 即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通常人们认为,当个体的经济决策经过非市场的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个体的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并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变量时,那么对前者来说就有外部性存在。按照布坎南的观点,外部性就是指个人的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如函数公式所示:

外部性(externalities) 是在经济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它发生在行为的成本(或收益)对其他人产生了外溢(或者说溢出)的影响,而其他人并未因招致(或获得)的成本(或收益)而得到赔偿(或支付)。也就是说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便产生了外部性。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当交易者或者生产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经济活动时,其行为导致了第三者的效应增加,这便是正的外部性,例如,纺织厂周围的饭店因为纺织厂的存在,而使其生意更加兴隆,这里纺织厂使得饭店有了更多的客人,但是纺织厂并没有因为此而获得饭店的任何收益;相反的情况,即为负外部性。Michael Kats和 Carl Shapiro等经济学家把网络中发生在行为的成本(或收益)对其他人产生了外溢(或者说溢出)的影响称为“网络外部性”。1985年他们俩发表了题为《网络外部性、竞争与兼容性》的论文,从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但是这种早期的定义是否有背于外部性的本身,或者说他们给网络外部性下定义的时候并没有区分外部性和效应的概念。

2 网络效应

2.1 网络效应概念

网络效应( network externalities) 的雏形是网络价值(value of network)。网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网络内部信息流的交互性和网络基础设施长期垄断性。比方说无论网络新增加几个节点,整个网络因为网络的扩大而受益。另外,同样的道理,有限的节点消失,也会产生影响,但是一般影响是不大的。从网络系统本身来看,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存在形式(物理或者是虚拟网络)是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主要因素。首先就是网络规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多,梅特卡夫法则就描述了这一支配因素。梅特卡夫法则是由以太网的发明者Bob Metcalfe提出的,这其实是个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就是说在网络中每个结点(nodes)的价值体现在这个节点和其他剩余结点(设总结点为n,那么剩余节点为n-1个)的关系上,这样网络对所有的价值与 n*(n-1)成正比。在网络中存在的这种“网络价值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为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需求D的增加,即在图中表现为向右移动,其和供给曲线的交点不断上移,最终在Dt和St的交点上形成了新的均衡,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显然,从需求D到Dt的增加,使得社会的收益发生了增加,这部分被成为益处收益,在网络中也就是这里的网络效应。

溢出收益分析

2.2 网络效应分析

直接的网络效应(Direct network effects):直接网络效应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网络消费中,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边际收益递增。一般来说,越是简单的网络带来的效应是直接的:随着用户的使用增加,直接导致网络价值的快速增加,通讯设施是个很好的例证,它展示了直接网络效应,这方面的网络模型已经有很多,包括很有影响力的Shapiro 以及Farrell。

间接的网络效应(Indirect network effects):网络效应也可能是间接的,随着产品的用户不断增加不断地增加了附属商品的价值,而且原来的网络用户的效用也得到额外的增加。这方面Salop(1992)以及Church、Gandal以及Krause都有过详细的论证。

3 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的甄别

大多数经济学家如Katz和Shapiro(1985),把网络外部性区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而没有区分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的概念,把网络外部性不严谨地定义为消费者多消费某种产品中的得到的福利随着消费同样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变化而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效应同网络外部性并不是一回事。只有当市场参与者不能把网络效应内化(Internalization),即网络效应不能通过价格机制进人收益或成本函数的时候,网络效应才可以被称为网络外部性。虽然个体消费者在加人网络时,由于存在大量消费者的决策集合,以及信息的不完备,很难做到把他们对网络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内化,但是对于网络的所有者,可以做到集中决策,拥有比较完备的信息,可以把这种效应很好地内化,我们就可以说网络效应已经被内部化了,市场中不存在网络外部性问题。

对于间接网络效应实际是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额外消费的某种产品会增加或者降低消费同样产品的消费者付出的成本,也会增加或者降低该产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成本 这样的效应在经济中是广泛存在的,如果网络效应都是真正的外部性,我们应该对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征税或者进行补贴。对此马歇尔、庇古(Marshall、Pigou)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庇古问题:除非边际成本是常数,否则竞争性市场都应该进行修正。与间接网络效应不同,直接网络效应来自于发生在市场之外消费者直接的相互作用。电话使用者网络是一个典型的直接网络效应的例子,很显然,电话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连接到网络中的其他人。但是即使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也很难断言直接网络效应一定会造成外部性的后果。直接网络效应能否造成真正的外部性的后果,同市场结构、产品特点、消费者行为相关。发生如下的情况下时,网络效应是不能被称为外部性的。

(1)边界内的网络外部性(Inframarginal Externality)发生时很多自然的或者社会的活动中,其活动或行为范围都有一个临界值,一旦某些活动或行为超出这些临界值,其行为将变得没有价值或意义,例如, 很多人使用同种电话,造就了一个通讯市场,但是,当通讯业务非常普及之后,新增家庭的数目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外部效应。因为相对于庞大的新增加用户,其原来的用户交互方并没有增加,其通讯对象基本上是稳定的原来的那部分网络对象。

(2)科斯(Coase)认为,“外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产权不清,只要清晰界定产权,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经过产权界定,最终使得市场机制得到正常运转。如前所述,有的网络在本质上是可以严格界定产权的:比如那些真正的网络,如电话、电力网络。通过专利、版权或者商标保护等方法也可以界定一些虚拟网络的产权。

Liebowitz和Margolis(1990)的模型表明,只要网络的产权可以明确界定,网络容易通过产权安排内化外部效应,使得不会产生外部性的后果。对于真正的网络,产权安排是一个受到普遍讨论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所说比喻性质的或者说具有网络性质意义上的实体网络,产权安排问题也是有意义的。这一点在现实市场中是应该获得重视的。

(3)网络外部性可以通过交易(Transactions)内化时由于在传统的行业中,一般通过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内化外部性由于搭便车的行为而变的不可行,但是在解决网络外部性问题中这并不是一定不可能的,比如,现实中电话的使用者一般只会经常给一些固定的人打电话。一个人很容易说服他的朋友或亲人使用同一个网络的电话。即使一些网络不能通过产权内化外部性,很多网络效应可以通过参与者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内化。

科斯认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足够低,这种交易基础上的外部性内部化是具有效率的,起到帕累托(Pareto)改进的效用,而对直接的网络效应.这是常常可以做到的。而对于间接网络效应,由于其作用方式通过价格机制,而不是消费者真正的接触进行,往往涉及大量的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搭便车行为,这种交易方式往往是不可行的。

总而言之,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的说网络效应和网络外部性是完全两码事情,但是部分的经济学家认为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认为网络的这种使得其他同网络中用户效用的直接或间接增加,在一定的范围下只是货币的网络外部性表象而已,只有这种使得用户效用的增加或减少不能在成本收益函数中反映时,才可以说是产生了网络外部性,而实际中由于在网络到一定大小程度时,其用户的效用并不随新增用户的增加而增加,其效用在一定范围内是完全可以反映在成本收益函数中的,所以,我们认为网络的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客观上是不一致的。

参考文献

[1]保罗・ 萨缪尔森,威廉・ 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十六版)萧琛等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Katz Michael, Carl Shapiro. Systems competition and network effect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

[3]Katz Michael, Carl Shapiro. 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卡尔・夏皮罗,哈尔・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闻中,陈剑,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J]. 当代经济科学,2000.

[6]R.范里安[美],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 等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经济转轨中的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探讨 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若干法律适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