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5 08:29:35

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发展行列,科技情报信息工作正在逐渐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面对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改变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该文通过分析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现状,探究新时期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的途径,为推动我国科技信息服务做出努力。

关键词:新时期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 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25-02

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在我国科技发展中一直发挥“尖兵、耳目和参谋”的重要作用,是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该文从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经费、服务主动性、信息共享、上级指导、人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了解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研究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的途径,更好地推动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

1 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现状

1.1 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

每年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经费都是有限的,近几年,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和物价的上涨等原因,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经费出现严重赤字,很多情报所的经费都不足以维持基本的开销,导致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匮乏,落后的信息设施难以满足正常的将科技情报信息研究工作,使得科技情报信息服务质量下降。此外,经费不足使得情报业务扩展困难,严重阻碍了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

1.2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缺乏主动性

科技情报信息机构都是事业单位,一直沿袭着原来的办事、做事风格,习惯于坐等客户上门,而对于寻找市场、开发市场等缺乏主动和经验,不善于推销情报信息产品,形成了“坐、等、靠”的办事风格,这严重阻碍着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发展。

1.3 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共享率低

我国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呈松散状态,上下级、同级情报信息机构之间很少有联系,更谈不上信息交流和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此外,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数据库建设和专题库建设因地方不同呈现多样化的态势,数据库建设都包含地域特色,再加上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参差不齐使得科技情报信息资源的共享率极低。

1.4 缺乏上级科技情报信息部门的指导

目前,由于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大多呈现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上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使得很多地方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务日渐萎缩,对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阻碍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有些地方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彻底萎缩或者名存实亡,根本不能起到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作用[2]。

1.5 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人才匮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对专业计算机人才和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的用人机制还是遵循传统的模式,严重缺乏灵活性,使得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内的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电子信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缺乏严重,也影响着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发展。

2 新时期社会对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特点

2.1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综合化、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综合化。以前人们获取科技情报信息大都通过报纸、杂志、各类书籍、文献资料库等,主要是获取知识和工作经验,而现今时代对工作内容的需要更全面、更广泛,这就使得人们需要掌握更加全面、多样、广泛的科技知识信息,更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现今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必须要综合化和多样化,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实际需求。

2.2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高效化、时效化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高效化和时效化,现代社会用户对信息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要求更高,不再满足于检索出来的文献线索和大量的原始文献,而是希望得到经过分析加工后的深层次的综合信息,甚至是包含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3]。此外,伴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和方便,用户对最新、最快、更深层次消息的需求十分迫切,需要通过掌握最新的消息来更好地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好地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3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网络化、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越来越高,致力于从这些电子产品中获取更多、更时效的信息,以满足知识密集型行业和社会职业活动的需求,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发展需求,提升用户的工作能力,对市场的变化有个全面的把握,及时应对各种突发和意外事件。

2.4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社会化、广泛化

目前,我国网络和手机用户每年持续增长,个人计算机拥有量和通讯设备的持有量激增,越来越大的用户开始通过新的途径获取信息,逐步摆脱了科技情报部门的信息服务模式,使得科技情报信息呈现社会化。此外,人们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开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和掌握各种技能,广泛进行信息交流,扩大交往范围,希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被社会所淘汰,所以科技情报信息需求还出现广泛化的特点。

3 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3.1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从“单一文本型”向“网络资源多类型”转变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原来只能依靠单一的文本类型进行传播和发展,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好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形成多类型的网络资源,供用户使用,并且这种模式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方便用户阅读,同时也方便了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情报信息人员的工作效率。

3.2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从“资料卡片”向“数据库”转变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资料卡片”式的信息搜集、存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高效、时效性的需求,计算机可以把以前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信息加工过程在几分钟之内处理完毕,而且对信息的编排、删减和拷贝工作的准确度极高,形成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数据库,提高信息的时效性,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3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从“封闭”向“开放”转变

传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受到时空的限制,不利于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制约着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情报信息服务的时空限制,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丰富了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科技情报信息由“封闭”转为“开放”,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4 新时期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的途径

4.1 新时期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工作;另一方面,要求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深度加工,为民众提供准确、快速、有价值的科技情报信息,满足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发展的要求。

4.2 新时期要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

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做好情报信息的研究和发展研究,适时开展预测、分析工作,主动搜集社会的科技信息资讯,并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3 加快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各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要加快建立网络化、数字化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来满足政府发展需要和用户需求,通过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将及时、准确的信息传达出来,使得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更加高效,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做到科技情报信息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4.4 构建区域间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网络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互联和共享,有利于发挥各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部门的优势,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完善部门自身的服务信息,努力实现一体化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因此,国家要加快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建设,使上下级、同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部门加强交流和合作,构建区域间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发挥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作用。

4.5 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要想实现网路化、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必须依靠一直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4],因此,各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部门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加快引进专业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人才,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注入新的生命力,推动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的建设。此外,对于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内部的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工作,提高内部人员的信息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一批信息服务意识强、专项业务熟练、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建设。

5 结语

就本质而言,面向新时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就是基于知识管理模型的一种知识发现和共享活动对另一种密切相关领域知识创造和应用活动的支持[5]。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部门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方向,完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对象,探索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新方法,推动科技情报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伟.新形势下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初探[J].现代情报,2010,30(6):142-144.

[2] 张晓丹.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情报信息服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3):16.

[3] 刘须奎,邓学来.浅谈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9):86-88.

[4] 杨思思,姜丹,许风杰.浅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J].现代情报,2013,33(2):121-124.

[5] 钟应寿,马琳.论加强面向科技创新的科技情报服务能力建设[J].青海电力,2014,33(1):70-72.

上一篇:电网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