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拉德《黑暗的心》中双重象征写作手法

时间:2022-09-15 04:54:13

论康拉德《黑暗的心》中双重象征写作手法

【摘要】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它深刻地表现出如果没有社会规范的约束,人性中本我的膨胀与放纵,以及欧洲文明的道德危机。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意蕴。“黑暗的心”具备双重象征意义:具象的象征意义和文本的象征意义,这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康拉德;“黑暗的心”;象征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46-01

《黑暗的心》被誉为本世纪最深刻有力的一部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作者康拉德根据自己1890年的刚果之行所创作的,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质。“黑暗的心”采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表面上,它讲述的是一次神秘梦幻的非洲之旅,但实际上它又象征探索人性本身的心灵之旅。这也正是有人把题目翻译成“黑暗的中心”的缘故:“中心”既可以指具体地点的中心,也可以指抽象概念的中心。在康拉德的小说中,象征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学观念,一种把握世界的方法,表达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体验,隐秘的内心世界和深藏在表象世界之后的“纯粹本质”。由于象征对象的复杂、多变以及内涵的不确定性,就使得他的象征语言在意义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模糊、暗示、多重复合和再造的特征。本文试对该小说中象征手法的意义及几个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做一些分析。

一、具体意象的象征意义

作为小说的题目,“黑暗的心”是该小说的主要意象。康拉德赋予它丰富的意蕴,定下统领全书的悲剧性的氛围,同时又具有直观的画面感,可做多方位、多层次的解读。心可以指非洲的轮廓像心脏,黑暗则指这里的居民为黑人;心也可以指库尔兹的贸易站位于非洲的腹部,相应的黑暗则指这里终日为茂密的丛林遮蔽,难见天日;心还可以指作者想要触及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即人的灵魂与良心。它是唤起了马洛的良知与内省的心,也是以库尔兹为代表的欧洲殖民者在失去道德的约束后堕落而变得贪婪、残酷的心。在这里,人心的黑暗暴露无遗。欧洲殖民者在这块大陆上明抢暗偷,巧取豪夺,建立了一个黑暗的人间地狱。黑暗的心的另外一重喻意指象征人性深处的黑暗、蒙昧和邪恶。小说开头时,一群海员在泰晤士河的船上听马洛讲故事,此时天色“一片灰暗……一团愁云死死地笼罩着人世间”。故事的结尾也同样是在阴暗的背景中完成的。“远处的海面上横亘着一块乌云,这条通向世界尽头的大河,在黑云笼罩的天穹下,阴沉沉地流动着,仿佛要流入那无限黑暗的心脏深处。”正如泰晤士河连接着刚果河、连接着全世界所有的江河湖海,马洛、库尔兹等人也连接着全人类。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人在本质上和小说里的人物是相通的,都存在库尔兹在蛮荒状态中不能求得身份认同后所产生的身份危机使人性中潜在的“兽性的本能”、“恶魔般的激情”一发不可收地暴露了出来。这种恶属于弗洛依德的“伊德”。所以马洛对库尔兹的寻求,表面上是对现实世界的猎奇,实质上是对内心世界的探微,是发现人内心的黑暗世界的历程。故事发生在尚未开化的神秘的非洲腹地,在没有传统的道德与法律约束的蛮荒之地,人们的贪欲与人性中恶的一面极度膨胀,在偏见的催化作用下,在这个昏暗的非洲丛林中上演了一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悲剧。因而,黑暗的心象征着未开化的非洲腹地,象征着堕落和迷惘的心灵,也象征着西方文明的堕落。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尽管研究的角度、侧重点可能会不同,但是该小说的确蕴含着挖掘不尽的丰富含义。

二、文本上的象征意义

除了整体的意义十分丰富以外,作者在小说的细节上也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在传统小说中,细节意象一般不承载总体象征意蕴。但在《黑暗的心》中,康拉德描写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了神奇的生命力,承担了与小说主题相一致的深刻的象征内容。首先有颜色和光线方面的象征,小说里有许多关于颜色的描写,其中以作为对比色的黑与白出现得最多,有其独特的象征含义。“格雷夫森特上空的一片黑暗”,“两个女人一个劲儿的打着黑绒线”,“莽莽丛林几乎一片漆黑”等表现了现实生活的沉闷和压抑,但康拉德并没有用与此对应的白色来表达光明,而是作了一种反衬。白人会计“雪白的领口、雪白的裤子和白白的大手”,这副道貌岸然的外表后面却是贪婪和冷漠,是更加黑暗的现实。小说中对光线的描写烘托出很强的象征效果,也映衬着小说要表达的主旨,即“黑暗”。如小说开始,“白昼在一阵安详的宁静和美的辉光中逐渐逝去,落日西沉了。船上的灯光在海港的航道上移动――大片往来奔波的熙熙攘攘的灯火这里的灯光不是指给他们指明航道的灯,而是暗指那个不知名的叙述者“我”对人类和文明前途的忧虑、困惑和迷茫,折射着一种关切。还有小说两处出现的光线――火炬和蜡烛所发出的光均具有象征意义。它们在此不是指的具体物质上的实实在在的灯,为人们照明的灯,而是给灵魂指路的象征性升华,是主张平等、坚持正义、审判罪恶的希望之光。其次还有对人物和场景的静态描写:布鲁塞尔有“又窄又荒凉的街道”,“每分钟都变得更为阴沉”,这里有穿着“黑衣的女看门人”,“她们结的黑绒线好像是用来做一条温暖的遮尸布”;在非洲,马洛看到的是“腐烂的机器”、“生锈的铁轨”;库尔兹的脑袋“秃得让你过目不忘”,“像个象牙球一般,荒野曾经亲切地抚摸过它”。有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库尔兹咧开大嘴,“好像他要吞掉整个天空,整个大地和他面前所有的人”象征着贪婪;他从马洛的汽船上逃回丛林时,“他用手脚爬行”象征着兽性等等。

总之,《黑暗的心》中的象征手法是鲜明而突兀的它对小说主题的反映和深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为作品增添了一层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的色彩,在朦胧中显现出作者的主观意向。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缺乏文学修养的读者好比聋子,他听不到美神的歌声,因为他不能领会作家所使用的透视方法。所以我们阅读《黑暗的心》时绝不能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要钻进去、沉下去,否则就难以捕捉、吃透其意义,领略其意蕴。恰如作者借听马洛讲故事的一个水手之口所表明的看法:“一个故事的含义,并不像果仁一样藏在外壳之中,而是在故事本身之外,围在故事的外层,让故事像白热的光所放的辉雾一般显现出它的含意来,那情景倒有点像人们在月夜的微光之下,偶尔看到一种雾蒙蒙的月晕。

参考文献

[1]黄雨石.黑暗的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2002

[2]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吴亮,章平,宗仁发.象征主义小说[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4]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象征主义•意象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上一篇:论异化翻译与文化传播 下一篇:对卫校的师德修养提升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