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导学 以幼儿为本等

时间:2022-09-15 04:49:29

以兴趣导学 以幼儿为本等

如何有效发挥游戏的激趣作用,正确把握并解决活动的重难点,做到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这个活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关键所在。

一、有效发挥游戏的激趣作用

原方案虽然设计了“和颜料宝宝打招呼”等游戏情境,教师也运用游戏的口吻与幼儿对话,但趣味性并不强。在这几个情境中,最能激起幼儿兴趣的是“宣纸变魔术”。建议教师以“学做小魔术师”为主线,以神秘的口吻、变化的结果来充分激发幼儿学变魔术的愿望。有了兴趣的引导,幼儿在学习作画方法时就会积极主动了。

二、正确把握并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学会感受美和发现美。引导幼儿认识颜料。感知颜料在宣纸上晕染的过程应是本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原方案却把使用滴瓶和滴画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不太合适。建议教师把重难点放在幼儿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活动开始,以魔术表演吸引幼儿的注意,请幼儿猜猜哪一张是有魔力的纸——通过白纸与宣纸的对比,让幼儿认识宣纸的吸水性;通过观祭魔术中花儿变化的情节,感受颜料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的美。

三、以幼儿为本,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提供难易不同的操作工具,才能使幼儿对滴画活动产生兴趣。建议教师不仅让幼儿在活动前使用滴瓶,还可提供操作简单的小喷雾瓶,作画形式有两种:(1)先用棉签蘸颜料点在宣纸上,再用小喷雾瓶对准颜料喷画。(2)直接用滴瓶中的颜料滴画。多种工具和不同作画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便于幼儿选择,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四、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原方案给予幼儿表达自己发现和感受的机会太少。建议让幼儿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体验和结果。如:你有什么办法让花儿开放?花儿有什么变化?是怎么变的?变得怎样了……建议教师在绘画时提供大张的底图,既创设草地的情境,又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合作作画的机会,使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协商交流、友好相处,还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在相互学习中获得多种学习策略,得到多方面发展。

让幼儿自主创作

王慧

小班幼儿的控制能力较弱,往往不能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创设轻松的活动氛围,在心理上支持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可以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张小小的宣纸,请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滴出几朵花。在幼儿尝试之后,教师组织讨论:“你是怎么滴出××颜色的小花的?滴画时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滴画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幼儿不会找空白处滴画的现象,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这朵小花会越长越大,可是它的旁边没有地方了,小花就没有办法开得大大的了。下次滴画时我们要怎样做呢?”幼儿讨论后教师可用儿歌帮助小结:“小瓶子手中拿,尖尖嘴头朝下,轻轻捏,抬起来,走一步,再开花。”幼儿因为有了前面的滴画尝试,再在大一些的纸上进行创作时胆子就大了。在组织幼儿展示滴画作品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如“你的草地上有一朵花特别大,是花姐姐还是……”“这个小花园真美,请你说说美在哪儿?”“你的花园为什么这么好看?有什么花,还有什么花?”……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在区角提供不同的滴画作品,让幼儿边欣赏边创作。

逐层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孙姗

小班幼儿对水墨画的绘画材料和表现形式都比较陌生,原方案的学习内容对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设计了“和颜料宝宝打招呼”等三个游戏情境,采取经验前置、儿歌辅助、示范练习等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这些都值得肯定。不过,笔者认为,原方案中教师教的痕迹较浓,在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培养方面稍显欠缺。教师可以“美”为主线,层层递进地开展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在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充分感知欣赏

感知欣赏是表达表现的基础,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能积累事物的表象、美的感受与体验,也能充分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教师可让幼儿欣赏真实的花,或通过课件让幼儿欣赏五彩缤纷、姿态各异的花,再过渡到欣赏用水墨画形式表现的花。多层次的感知欣赏能将幼儿带入美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表象,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自主尝试探索

幼儿在活动前已玩过颜料瓶,对滴画这一技能已有初步的感性经验,教师在介绍颜料和作画工具后,不妨放手让幼儿探索,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滴画的过程和结果,发现花朵大小与滴画颜料多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儿歌帮助幼儿提炼操作要点,这样能给幼儿留有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自由表达个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教师可创设情境,给幼儿提供有绿草、蝴蝶的背景图,告诉幼儿春天来了,请幼儿帮忙画出美丽的花朵,吸引蝴蝶来采花粉。幼儿作画之前。教师可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画什么颜色、什么姿态的花,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教师则通过观察从布局、技能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增强幼儿的表现力。最后,教师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布置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促进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形成的教育活动与指导... 下一篇:瓶中吹气球(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