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

时间:2022-09-15 03:29:30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

摘要:编制适用于我国成年人使用的应对风格量表。通过对应对风格研究的文献分析,将应对风格量表确定为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两个维度,编写项目43个,通过对410和379人的大学生样本的两次预测分析.形成由33个项目的正式量表。通过对467人的成年人样本和来自大学生的三组样本的实测,考察量表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表明,应对风格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也思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效标效度。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具有可靠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被用于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的评估。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应对风格,量表,信度,效度。

分类号:B846

1 引言

应对(coping,又称应付、因应)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与人的心理适应和健康密切相关。按照Lazarus和Folkman(1984)的定义:应对是个体在认知和行为上管理心理应激的不断变动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在心理应激和健康的联系中,有一个重要的中介(或调解)变量,这就是应对。作为应激事件与身心健康状况的中介机制。应对影响着人们对应激事件的反应类型和反应强度,也调节着人们对情境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Edwards,1988)。正是因为应对与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对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领域所探讨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梁宝勇,2002)。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应对研究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Somefield&McCrae,2000)。但正如本研究领域最具影响的学者Lazarus(1999)所说。应激与应对研究的质量与数量是不匹配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是应对研究取向各异、测量方法不统一。向晓蜜、张进辅等(2007)总结了5种主要的应对研究取向.包括应对过程研究取向、应对特质研究取向、应对认知思维研究取向、应对能力研究取向以及特定情境应对研究取向等。应对是一种包含各式各样的策略的复杂现象和多个维度的过程.应对方式的评定是一项困难的工作(Folkman,1991;梁宝勇等,1999a)。人们对应对策略或应对方式的数量和分类尚无一致意见:文献报道从2-28种不等(Folkman,1991)。虽然研究取向不尽相同.但问卷法仍然是应对方式的测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构想编制了相应的应对方式(或风格)问卷。其中最著名的是Lazarus和Folkman(1984)编制的WOC(The Ways of Caping)问卷、Stone与Neale(1984)编制的DCI(The Daily Coping Inventory)以及Carver等(1989)编制的COPE问卷。我国的研究者也编制了大量的应对方式或风格问卷,如:特质应对问卷(姜乾金等,1993)、应付方式问卷(肖计划等,1996)、应对量表中文修订版(韦有华等.1996)、应付方式评定量表(梁宝勇等,1999b)、应付方式量表(施承孙等,2002)、应对风格问卷(石林等,2004)等。

人格特质和情境因素是个体在应激情境下采用何种应对方式的两大决定因素(梁宝勇等.2006)。因此在应对方式评定工具的研制中.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学思路,一种是特质取向思路(trait-oriented approach),另一种是过程或情境取向思路(process or situation-oriented approach)。采用特质取向思路编制的应对问卷所测量的.应当称“应对风格(coping style)”,即能够体现个体人格特点的、具有跨情境相对一致性的、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的组合:而采用过程或情境取向思路编制的应对量表所要测量的,应当称“应对方法或方式(ways of coping)”,即面对具体问题情境和情绪困扰时个体实际采用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应对风格主要取决于人格特质(“应对特质”)。所以是相对稳定的,可以采用一次性测量的方法加以评定:而具体情境下的应对方式除了受人格特质的影响外。更多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境的特点来编制问卷或采用其他评估技术.并需要依据应激情境的变化采用多次测量或评估来评定应对方式的变化.并相应地评价应对方式的适应意义(Tennen等,2000;梁宝勇,1999a,2002,2006)。不问量表编制所依据的理论.不知道量表所测量的是什么(相对稳定的应对风格还是具体情境的应对方式),混淆两个基本概念和滥用应对测评工具和评估方法.是国内外近几十年间本研究领域许多错误推论的重要根源.也是造成应对研究和临床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Somefield.&McCrae,2000;梁宝勇,2002,2006)。

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梁宝勇,2004,2012)。应对风格可被视作一种“亚特质(sub-trait)”.是人格特质影响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变量之一.因此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本研究的目的是依据应对特质理论.编制一个用来评定个体应对风格的量表——“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

2 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过程与方法

2.1 量表的维度和操作定义的确立

根据“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制”的总体规划.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采纳应对特质研究取向(梁宝勇,2012),将应对风格界定为个体在各种应激情境中都可能会表现出来的、带有个人特点的应对方式的组合形式。也就是说,本研究所编量表要评定的不是个体在面对具体应激情境时的具体的应对方式,而是评定那些能够体现其人格特点的、具有跨情境的相对一致性的应对方式的组合形式。

关于应对方式的结构,至今,Lazarus和Folkman(1984,1993)提出的二分法仍是最有影响力的划分方法,即:注重于问题(情境)的应对策略和注重于情绪的应对策略。这两种应对策略都包含许多具体的应对方式。这种划分方法尽管简单.但却是编制应对量表的基本出发点。

本研究基于此观点,重新回到应对风格和应对方式最基本的划分方法上来。将应对风格量表确定为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两个基本理论维度。在此基础上,每个维度又可分为行为和认知两种手段(或水平)的应对策略(Thoist,1991)。据此,量表项目的编写采用两个目标2(“问题”和“情绪”)×2两种手段(“行为”和“认知”)设计。即:注重问题的行为应对策略、注重问题的认知应对策略、注重情绪的行为应对策略、注重情绪的认知应对策略。

本研究依据Lazarus和Folkman(1984,1993)的主张为所编制的应对风格量表的两个维度确定操作定义:注重于问题(或情境)的应对策略指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到应激源及其所引起的问题上。或者设法解决问题(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或者回避、逃避应激源。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指将注意力集中到由压力所造成的情绪苦恼上,或者隐藏、压抑,或者设法抒绪痛苦的各种应对手段。依据Thoist(1991)的观点,认知(手段的)应对策略指采用认知调整来改变应激的情境要求和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的各种手段;行为(手段的)应对策略指通过实际行动来处理应激的情境要求和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的各种手段。认知手段和行为手段的应对策略在本量表中不作为基本的维度划分来考量量表信效度,仅在考查应对风格与压力困扰的关系时进行讨论。

2.2 量表项目的编写

Thoist(1991)在Lazarus和Folkman提出的应对方式的二分法基础上细分出了8个小维度.见表1。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分为行为和认知两个维度。而注重情绪的应对则可以从生理、表达、情绪标签三个角度.又可以区分出行为和认知两个手段上的应对。本量表项目依据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的操作定义.量表项目根据这八个小维度,结合中国成年人一般的应对策略.取消注重情绪的如生物反馈、静默术、渐进脱敏、催眠等专业性应对策略后.按每个小维度逐一编写项目,最终再归为两类。第一次预测量表共编写项目40个。量表采用1-4计分,1=“几乎从来不”,4=“几乎总是”。对注重问题的逃避和回避的应对方式、注重情绪的隐藏和压抑等非表达性的应对方式进行反向计分。

2.3 量表的形成

2.3.1 受试者

(1)样本一:抽取天津大学本科生420名,用于初次预测。回收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97.6%。样本一平均年龄20.25岁,27人年龄不详;男生254名,女生130名,26人性别不详。

(2)样本二:抽取天津市高校大学生400名,用于第二次预测。回收有效问卷379份,有效率94.8%。样本二平均年龄20.06岁,5人年龄不详;男生204名,女生165名,10人性别不详。

2.3.2 项目筛选

(1)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根据项目决断值(CR值)的显著性,删除鉴别度低的项目,保留CR值达到显著水平的项目。

(2)常规的问卷编制统计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探索

国内外编制的应对量表大多采用对量表项目的因素分析的方法。而Thoits(1991)认为,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来对应对方式加以分类是不适当的。他提出三个理由。第一,各种应对方式是相互关联的,有些可以联合使用,有些相互排斥,有些在时序上有规律地衔接。这样以来,即使采用复杂的统计技术,也难以清楚地加以分类。第二,从理论上看应当属于同一类型(例如寻求社会支持)的诸种应对方式(例如。向专家请教和申请困难补助)在实际生活中不一定被联合使用。从而使得其间并无较高的相关.以致不能被归人同一类型(维度或因子)。第三,同一种应对方式(例如。离开应激情境)可以同时适用于几种不同的目的。例如,离开应激情境,既可以用来精心地思考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属于“着重于问题的应对”),又可以用来舒缓情绪压力、求得一时的安宁(属于“着重于情绪的应对”)。可以说,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功用。

根据Thoits的观点,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过程是不适合使用常规的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的,为了验证此观点.在第一次预测分析时,按照常规问卷编制的步骤,通过因素分析来筛选项目,结果发现,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无法抽取两个主要成分,两层面分别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亦不可行,尤其是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彼此间的相关性不高,共同因素较少。因此,在后继问卷分析中,弃用因素分析等常规方法.而以建构理论意义为基础。考察问卷的信效度等各项指标。

(3)根据理论建构分析二次预测数据

首先.根据第一次预测的结果.依据理论建构及预、则中的项目区分度,暂不删除项目.而是继续修改部分项目的表述.并适当扩充不同表述的项目,使预测量表的项目数增为43个。二次施测后,首先仍然进行项目分析,方法同前述,删除鉴别力不佳的9个项目。

之后聘请6名多年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的专家来评估每个项目的内容效度,评估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概念符合性(是否属于压力条件下的应对方式);②维度归类(如果属于应对方式,该应对方式可以归入注重于情境或问题的应对还是注重于情绪的应对);③在人群中使用频率(评定该应对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经常地被人们采用)。据此删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并进一步修改每个项目的表述。结果显示,从概念角度,均一致评价为符合概念。从分类角度,专家对于大多数项目在应对策略的归类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有10个项目.重新对照概念,对项目的表述进一步分析.保留分类清晰的项目5个,修改项目3个.删除项目2个。不一致比较明显的项目:“眼不见.心不烦,与其面对.不如回避”.这一项目在维度划分上比较混淆,因此删除。“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所面临的烦心事”,这一题有5人认为是针对情绪的应对策略,与设想维度刚好相反,为避免概念不清.删除此题。从各应对策略被采用的频率角度.评定该应对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度在“很少”(1)到“经常”(5)之间,平均使用频度2.33-4.67。据此。可以保留所有的题目。

经过上述程序,最后确定33个项目作为正式量表的项目,其中注重问题的应对维度19项.注重情绪的应对维度14项;认知应对策略21项,行为应对策略12项。全量表中正向计分22项.反向计分11项。

2.4 正式量表的心理测量学考察

2.4.1 受试者

(1)样本一,在天津市抽取成年受测者500人,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93.4%,其中男性225人,女性242人;平均年龄40.8±13.43岁:教育水平:初中114人,高中119人.大专以上234人;从事职业:单位负责人18人。专业技术人员92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0人.商业服务人员97人,农林牧副渔水利业生产人员64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122人,其他14人。样本一用于项目区分度、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的考察。

(2)样本二,在天津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中抽取56人,用于重测信度考察。52人参加了两周后的重测。

(3)样本三,在天津地区的高校抽取大学生167人.同时施测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和肖计划等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进行会聚效度的考察,样本三平均年龄19.98岁.2人不详;男生80名,女生83名,4人不详;家庭所在地城市94名,农村70名,2人不详。

(4)样本四,在天津市、哈尔滨市的高校大学生中抽取大学生440人.同时施测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和压力困扰量表.进行效标关联效度的考察。样本四平均年龄20.85岁;男生291名,女生143名,6人不详,家庭所在地城市212名,农村222名,6人不详。

2.4.2 测量工具

(1)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

本研究自编.该量表由33个项目组成.分成注重问题(情境)的应对策略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两个维度;采用4级计分方法,1=“几乎从来不”,2=“有时”,3=“经常”,4=“几乎总是”。其中“注重问题的应对”维度中所有回避和逃避问题的应对项目都反向记分。“注重情绪的应对”维度中所有隐藏和压抑等非表达性的应对方式也均反向计分。这样一来,注重问题的应对维度得分越高.意味着越倾向于直面和解决问题的应对风格;注重情绪的应对维度得分越高.意味着个体越倾向于直面、表达和设法解除情绪困扰的应对风格。

(2)应付方式问卷

由肖计划等(1996)依据国外多个有关应付方式的问卷改编而成,问卷共62个项目,由六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信度资料采用一周后重测信度:大学生样本的分别为0.72,0.62,0.69,0.72,0.67,0.72;神经症患者分别为:0.63,0.68,0.65,0.73,0.68。

(3)压力困扰量表

由梁宝勇和蔡颖在2010年编制,是一个专门用来测量心理应激反应类型和强度的测量工具。该量表包含59个项目,共有4个维度:抑郁、敌对、躯体化和焦虑。量表的α系数在0.86-0.97之间.重测信度在0.83-0.97之间。

2.5 统计工具

采用SPSS和LISREL 8.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项目区分度

对正式测量的476份样本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检验项目决断值(CR值)的显著性。结果发现.每个项目的CR值均达到0.05水平的显著性.可见应对风格量表各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果见表2)。

3.2 信度

以467名成人样本的数据对33个项目的应对风格量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为0.849,针对问题的应对策略为0.807。针对情绪的应对策略为0.720。采用样本二两周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总量表0.766:针对问题的应对策略为0.854:针对情绪的应对策略为0.704。

3.3 效度

3.3.1 内容效度

采取专家评定的方法验证应对风格量表的内容效度。具体做法在项目筛选部分已详述。结果显示:专家对33个项目均一致评价为符合概念.分类一致,即维度清晰。每种应对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采用的频率按照1-5记分(1代表被采用的频率“很少”,2代表被采用的频率“较少”.3代表被采用的频率“一般”。4代表被采用的频率“较多”.5代表被采用的频率“很多”),结果显示,所有项目平均使用频率在2.83-4.67之间(见表3)。

3.3.2 结构效度

分析量表维度间及与总分之问的相关.结果如表4所示,两维度之间呈中度显著正相关(p

3.3.3 会聚效度

肖计划等(1996)编“应付方式问卷”是日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研究“应对”这一课题的测量工具,但与应对风格的理论概念尚有区别.问卷结构也大不相同。因此,根据应对风格的理论建构.重新以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对该问卷的项目进行了分类.将不能归入的项目剔除,再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考察应对风格问卷的会聚效度。共保留应付方式问卷的40个项目: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共24题,退避的项目反向计分):1、2、3、5、-13、-18、-19、-20、-21、29、-30、31、-34、-37、40、-41、-42、43、-47、-49、51、53、55、-61: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共16题,隐藏等非表达的应对方式反向计分):4、14、16、-17、2l、-22、-24、26、-27、28、-36、-39、42、46、-50、54,结果如表5所示,两个维度上均呈中等程度以上的显著正相关(p

3.3.4 效标效度

以测量应激反应的“压力困扰量表”作为效标.结果表明,两种应对风格与压力困扰总分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

4 讨论

应对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休戚相关.是缓解心理压力及其后果(疾病还是适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在临床心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大量国内外学者如此关注应对研究的重要原因。但是人类应付外界挑战和困难的方式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尝试对应对这一课题作出各种解读,因而也带来了各种研究取向和纷繁的评定工具。最具有代表性的过程论和特质论分别强调了过程(情境)和人格因素对应对行为的影响。梁宝勇等(2006)认为过程论和特质论应当是相互补充而不应当相互排斥的:在应激条件下。一个人的应对方式既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应激情境(包括应激源和环境条件)和人格都是一个人应对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虽然人们会根据应激情境判断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但这种判断是有着人格因素的烙印的。因此。每个人会有偏爱的、带有个人特色的一系列应对方式.这些方式的组合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应对风格。应对风格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素质.了解这种素质对每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从统计学上分析个体的应对风格难度很大.无论以哪种应对方式为主.它们都极少单独使用.而是相互结合使用的(Tennen等,2000),并且每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组合方式。参考了诸多分类方法之后发现.各种分类最终都可以归于Lazarus和Folkman(1984,1993)所提出的经典二分法,即:注重(或针对)问题(情境)的应对策略和注重(针对)情绪的应对策略。因此我们回到研究的原点.将应对风格划分为这两个基本维度。

在实际的测量学研究中。应对量表的信效度判定相当困难.这同各种应对方式的价值估价困难有关(梁宝勇等。1999b).我们在研究中亦深有此感。正如Thoits(1991)所提出的观点,应对量表的编制是不适合采用常规统计方法的.诸如运动、听音乐、休闲,亦或是睡觉,它们虽然都是针对情绪的一类应对策略.但对每个人而言,面对不同应激源时采用的都是自己惯常使用的某一种或两三种应对方法.别的策略并不同时使用,因而在因素分析中就会发现.这些项目的共同因素较少,难以形成一个维度;项目分析中也能发现,每个项目与维度的相关性不是很高.但它们就因为统计指标不优秀就不是一个维度吗?这一点仅仅是从常识上都是无法认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放弃因素分析.而是从理论人手,分析项目的概念符合度、分类的清晰度及人群中的使用频度,适当结合项目分析的结果来删选项目,从而形成了33题的应对风格量表,信度考察结果满意。效度考察的资料来自四个方面:一、内容效度:主要采用专家评定法:二、结构效度:分析量表维度间及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三、会聚效度:分析应对风格量表和维度调整后的应付方式问卷的相关性;四、校标效度:分析应对与压力困扰量表所反映的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从对各种效度考察的结果来看,应对风格量表总体上具有良好的效度,验证了两维的理论构想。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不仅注重问题的应对风格同压力困扰量表所测量的应激反应呈显著负相关.而且注重情绪的应对风格也同应激反应呈显著负相关。这个发现同许多研究者的类似研究结果不一致.后者大多显示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同应激反应(通常采用各种症状量表测量.例如抑郁或焦虑量表,SCL-90等)呈显著正相关,并因此将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称作“消极的应对方式”。梁宝勇(2002)曾经指出这种推论的不适当性甚至错误,认为应激条件下个体依据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和主客观条件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手段.只要能够改善自己的情况,这些手段(不管是注重问题的还是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都是有意义的、适应的。我们的这一研究结果是基于对440名大学生的调查获得的。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研究的验证。

在项目筛选中,由于主要采用大学生受试者.一些常见于成年人的应对压力的方式被淘汰掉.这是本量表编制中的一个重要缺憾。例如。饮酒,吸烟,使用抗焦虑(镇静和睡眠)或抗抑郁药物等舒缓压力、减轻情绪痛苦的应对方法,最后均被删除。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根据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统一规划.确定了应对风格的定义和维度.并编制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心理测量学考察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也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会聚效度和效标效度。因此可以作为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评估的工具。

上一篇:震动冲击开挖在胶结砂砾地层隧道掘进的实用性... 下一篇:浅谈旧水泥砼路面加铺钢纤维砼面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