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5 01:09:11

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幼儿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情绪,也是幼儿园在新生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实际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从操作层面分析当前衡阳市农村幼儿园在降低幼儿入园焦虑方面普遍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的成因进行归纳阐述,并分别从家长、教师、家园合作三方面提出幼儿分离焦虑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幼儿入园 分离焦虑 成因 解决对策

“分离焦虑”指幼儿离开自己熟悉的人与环境后产生的一种不安全感,也是幼儿初入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表现为遇到问题时不善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同时害怕与他人交流等。针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借顶岗实习这一难得的机会,对衡阳市周边县市的农村地区部分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前衡阳市农村地区很多幼儿在入园初期的适应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上。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教师和家长没有及时或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幼儿摆脱这些问题。这对幼儿适应园内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导致相关教育活动难以进行,同时不利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婴幼儿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开展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分离焦虑本质的探索和成因分析,找出造成分离焦虑的关键点,并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对策进行探究,找到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可行方法。

一、衡阳市农村地区幼儿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现状

我们在衡阳县演陂镇、衡南县鸡笼镇、衡南县云市镇、衡东县三樟镇及杨桥镇的五所幼儿园共发放了150份问卷,其中家长问卷发放110份,共回收98份,其中90份有效,有效率91.8%。教师问卷发放40份,收回30份,其中27份有效,有效率90%。

由上表可看出,67%的幼儿在入学时存在程度不等的入园焦虑现象,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哭闹、喜欢单独活动、不愿意融入集体等。33%的幼儿没有明显的入园分离焦虑现象,表现为心情愉悦,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此外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面对幼儿的焦虑问题,27%的家长与老师抱以放任的态度,没有采取有效解决措施。38%的家长与老师采用哄劝的方式,此方法开始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较短。13%的家长与老师采取强制性方法,22%的家长与老师采用沟通与交流等其他方式。

我们调查的这些孩子的入学年龄61%是三岁以上,其中多数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看管。通过对老师问卷的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幼儿教师在开学两周内都会接触到一两个有严重分离焦虑的幼儿。主要表现为早上家长离开时的哭闹现象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种种不适应情况。

二、衡阳市农村地区幼儿园幼儿焦虑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的焦虑情绪――哭闹

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过渡。新环境对幼儿提出的新要求与幼儿原有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相矛盾,从而形成心理冲突。而处在这个时期的幼儿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往往选择发脾气、哭闹等方式宣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分离焦虑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初入园的幼儿最需要的是归属与爱的需要,而不是基本的生理需求。

(二)家长的焦虑情绪导致幼儿情绪不稳定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把幼儿送入园后仍恋恋不舍,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幼儿园没有建立起信任感,担心幼儿不适应园内生活或者得不到教师的悉心照料。所以,当幼儿放学回到家后,多数家长总愿意在物质和精神上无条件满足幼儿。这些现象充分暴露了家长送孩子入园时产生了焦虑情绪,并间接传达给了孩子,导致孩子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适应园内生活。

(三)幼儿在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进入21世纪,家庭独生子女增多,对孩子的溺爱现象也相对增多,尤其由祖父母照看的孩子。老人们陈旧的育儿观念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比较混乱,许多孩子养成了任性、骄纵的性格。而幼儿入园后,必须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独立进餐、穿衣如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等,导致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园内生活。

三、缓解农村幼儿园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的对策

首先,家长和教师们都应该了解,幼儿刚入园时产生的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应对时不必过于紧张。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这种消极情绪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如何帮助幼儿缩短入园适应期,促进孩子快乐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家长方面

1.积极督促幼儿做好同伴交往的准备

亲子间的依恋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幼儿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程度。要想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格,父母必须积极督促幼儿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使其减少对家庭的依恋。如果幼儿平时的活动范围较小,较少接触外界事物,那么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焦虑现象。因此,入园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寻找玩伴,激发孩子主动与人交往的愿望。在交往过程中,家长应为孩子树立人际交往榜样,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2.帮助幼儿形成对幼儿园的基本认识

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的入园心理准备并不充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0%的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带其去过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入园以前没有形成对幼儿园的概念。对此,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形成对幼儿园的基本认识。同时,家长应多向幼儿表述幼儿园的积极方面,激起孩子上幼儿园的兴趣。如幼儿园玩具多、朋友多,能够学习本领等。幼儿只有对幼儿园有了基本认识,产生了积极情感,才会在入园后主动探索、适应园内生活。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幼儿入园之前,学习一些生活常识是十分必要的。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初步的自理能力,幼儿在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时,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家长必须主动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在平时生活中,有目标地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以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孩子只有学会简单的自我服务,才能在一日活动中建立起自主性与信心,降低对父母的依赖度,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教师方面

1、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奖励与满足

幼儿非常在乎老师的肯定与奖励,如果幼儿在园内能基本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老师可以采取贴小红花等方式予以奖励,让幼儿树立自信的同时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此外,我们在观察中发现,部分幼儿会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幼儿园内的具体物品上,如毛巾、书包等。出现此现象时,幼儿教师不可过分限制幼儿拿取依恋物。当幼儿不再有明显的入园分离焦虑表现时,可逐步让幼儿摆脱依恋物。

2、转移幼儿注意力

在幼儿哭闹时,针对幼儿注意力较容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某些新鲜事物吸引幼儿;入园初期,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尽量从幼儿兴趣出发,如多组织游戏活动等;活动时间和地点应避免繁琐和重复,防止幼儿因心理疲惫失去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使用一些肢体语言亲近幼儿,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从而使幼儿的依恋对象有所转移,减缓焦虑感。

3、倾听孩子诉说

适当的宣泄是幼儿排解各类不良情绪的重要法宝。因此幼儿教师应在班级中更多地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多和幼儿进行言语和动作交流。幼儿大多数时候能从老师的理解中感受到自尊和力量,而这为幼儿健康情绪的培养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前提是家长与幼儿园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造成幼儿园早接待时“难舍难分”情景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立场不够坚定,对幼儿园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所以,要想幼儿情绪稳定、积极主动地上幼儿园,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先让家长安心。

首先,幼儿园可以定时组织多种交流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采用电话、网络、或面谈等方式,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的情况和表现,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与信任,在双重保障的前提下帮助幼儿克服入园分离焦虑情绪。

其次,“家长要多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家长在和幼儿交流时,应注意自己的话题指向,尽可能少地向幼儿提一些消极性质的问题,如“有小朋友欺负你吗?”这会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消极面从而更加抗拒上幼儿园。家长应从教师处了解幼儿内心倾向的积极面是什么,从而在话题上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一颗小星星,真棒!明天我们再得一颗好吗?”“老师说你很乖,可喜欢你了。“当幼儿表现出正面行为时,家长应强化此行为,借此帮助幼儿建立起和教师、其他小朋友的良好感情,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及上幼儿园带来的快乐。

四、结语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起点,随着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更多关注,发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研究的分离焦虑是学前儿童入园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的健康成长要求家长和老师利用科学方法,端正态度,以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渡过这一阶段,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4).

[2]刘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J].2007(29).

[3]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2008:208-248.

[4]佘翠花.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Z1).

[5]季琴.如何帮助幼儿从焦虑到安全到信赖――新生入园适应小记[J].学前课程研究,2009(09).

[6]王红.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J].山东教育,2003(Z3).

[7]姜永杰.心理学视野中的幼儿适应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08).

指导老师:赵新云

上一篇:亲子收集,让多元创意美术活动大放光彩 下一篇:浅谈幼儿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