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行!

时间:2022-09-14 10:15:32

从洛桑到北京,从北京到南通,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终于在2012年秋天来到这座以纺织闻名的城市。

意味深长的是,当地政府将举办地选择在一个名叫唐闸的老镇。当然,这并非随意之举——在中国纺织工业史上,唐闸地位尊崇,素有“发祥地”之称。两者的相逢,或许在百年前就已注定。

1895年,晚清状元张謇选址唐闸筹办大生纱厂,迈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步;今天,唐闸再次被推到历史的前台,踏上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

早期现代化典范

10月的一天上午,我们走进百年老镇唐闸,以求在现世的景象中努力寻访那一缕缕历史遗存。

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现在的唐闸尽管镇容颇旧,但拂去蒙尘,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一方土地的历史竟然如此辉煌。

据文史专家们考证,唐闸早先只是通扬运河之畔的乡间野渡,1484年因建闸而得名(故又名唐家闸)。不过,唐闸真正为世人所知,要到4个世纪以后。

受大清甲午溃败的刺激以及资本主义浪潮的影响,张謇没有像一般封建士大夫那样追逐高官厚禄,而是投身于前人未曾走过的实业救国之路。其主要标志就是,1895年在唐闸创办大生纱厂,此后陆续兴办二十多家企业,开近代民办工业的先河。

一块块乱滩荒田被新兴的工业文明之风吹过,焕发出一片勃勃生机。张謇,这位科举制度下产生的清末状元,第一次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大胆决策,规划投建的工业集中园区,厚重的农业文明上终于惊喜地走向并融入进工业文明,不经意中,实现了一次大跨度的转型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张謇的社会改革也是以唐闸为实验基地,继而带动整个地区早期现代化:

筹划启动唐闸的市政工程建设,让这座新兴的工业重镇赢得“小上海”“小汉阳”称誉,成为中华大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城市;发起并推动兴办370多所大中小学,为南通乃至中国近代新型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自1906年张謇创办一工小起,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仅唐闸河东就有唐闸职工子弟中学、市二中、唐闸民中、省供销中专学校。

史料记载,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上,如今中国很多大牌城市们都还没有一点“痕迹”,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

在中国历史上政局最为纷繁动乱、中央政权无暇顾及地方社会的30年里,张謇凭一己之力,把一个地处乡郊的蛮荒之地,打造成举世瞩目的近代工业重镇,把一座闭塞落后的封建小县城建设成为蜚声国际的全国“模范县”。

10月9日上午,同志在北京接见上海海洋大学领导班子成员时,专门谈到这座学校的创始人张謇,并着重指出:张謇先生很有战略眼光。

近代工业遗存宝库

19世纪后半叶,国内兴起设厂自救的高潮。然而,不论是官办布局还是民间纱厂,普遍设在交通便捷、商贸集中的大城市。

张謇投资兴业,为什么选择唐闸?对于这个问题,南通纺织博物馆的姜平先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通海为产棉胜地,农村家庭织布业尤为发达。加上地少人多,办厂无疑有着充足的产业后备军。

“充分利用并借助通海农村充沛的自然资源和乡土经济的独厚优势来发展民族基础工业,这正是张謇独创的民族工业的成功之路,也是大生早年获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姜平说。

因此,唐闸是一座围绕大生核心企业——大生纱厂为中心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近代新兴工业城镇。历经岁月沧桑,工业老镇的格局至今基本保存完好。

这里有大生纱厂、复新面粉厂、资生铁冶厂、广生油厂、大生织物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等一系列近代工业遗存;

这里有围绕大生企业兴建的东工房、高岸街、老工房、南工房、新工房等工人住宅区;

这里有分布在通扬运河两岸的西式商业建筑群,规模宏大的近代仓储建筑群,高门大院的传统民宅建筑群,以及医院、戏院、公园、码头、菜场、船闸等社会生活历史景观。

据考证,如此完整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遗产方方面面的老工业城镇,目前国内尚未发现第二个。从完整性来看,也吻合国际上对工业遗产界定的全部内容与价值指标。

姜平表示,唐闸的近代工业遗存是南通辉煌时代的标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价值无法用经济和目前的利益衡量。他在和张廷栖先生合作的《唐家闸》一书中如此写道:

唐闸的近代工业遗存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作为大生资本集团的发祥地,唐闸是了解和阅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实物依据和生动教材;

唐闸的近代工业遗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南通地域文化是江海文化,张謇领时代潮流,开风气之先,将江海文化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唐闸就是江海特色文化的源,就是解读江海特色文化的载体。

唐闸的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目前,国内已有10处近代工业遗存被列入国家文保单位,大生纱厂的清化车间就是其中之一,但它们均是狭义的近代工业遗存。唐闸不仅有单项的工业设施,还有完整的配套设施,涵盖工业遗产的全部内涵。

唐闸的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唐闸是近代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典型,有助于人们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家庭生活、妇女地位、思想观念等一系列变化。

凤凰涅槃 唐闸复兴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动力源泉。

早在本世纪初,两院院士吴良镛就指出:“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等专家、学者,力主南通文化立市、文化建市、文化兴市,要积极申报国家历史名城,并向这个方面努力。

学术界的主张,与南通主政者不谋而合。

2009年1月,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南通终于跻身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过,对南通而言,申报的成功,仅仅意味着传承和保护刚刚启幕。

同年,南通市规划局就委托同济大学、南通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唐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上述单项规划,于2010年3月通过省级专家评审。

站在南通“一城三镇”历史格局的高度上,市委、市政府组织精兵强将,集中精干力量,旋即实质性启动保护和利用工程:

多方邀请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教授、学者及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全日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对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唐闸工业遗址遗迹等地进行现场踏访,为南通的历史文化保护模式、方法、定位献计献策;市领导朱晋亲率规划、建设、房管等相关部门,赶赴外地考察、调研和交流,逐渐形成南通历史保护建设工程的整体思路和框架。

结合市情和潜力,南通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方案最终确定为,老城的寺街、西南营为“寺街·名人文化区”,唐闸老镇为“唐闸·1895”,天生港(芦泾港) 老镇为 “天生·古港风情”。

2009年4月,南通市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并定期召开协调会,要求依据任务分解表,紧扣时序。

各成员单位也通力合作。南通市房管局会同南通市法制办制定动迁安置政策措施初稿,各区政府、产控集团等相关单位制定资产清理方案,南通市规划局委托知名设计机构编制各项目规划研究。

期间,时任市长的丁大卫同志多次到唐闸视察亟待抢修的历史文化遗存,并听取城市绿谷、“寺街·名人文化区”等项目的方案、进展情况,要求加大力度,又好又快地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唐闸老镇第二次转型升级的大戏由此拉开帷幕。

始于洛桑,传统艺术历经风华变迁

徜徉在运河两侧,让我们重新来打量唐闸老镇的改造方略和复兴之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在调研后发现,近代工业辉煌以后,唐闸工业历史区域逐步走向衰落,城市风貌老旧,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结构老化,亟待振兴。

为此,由他们编制的一份策划方案指出,振兴唐闸的总体思路为“既保护历史风貌,又着眼于恢复唐闸的活力”。其功能定位,应由以工业企业为主调整为以居住、商业、生活服务、文化旅游为主。用地布局上改变目前单一功能,加强公共服务功能,发展博览、旅游、休闲功能,增加绿化面积与步行区域,开辟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与步行游览空间,增加市政工程设施用地,解决区域内部的公共设施改善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南通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即以唐闸工业遗址遗迹为载体,以新型第三产业发展为主导,将申报世界工业遗产与保护改造利用相结合,力求形成集近代工商业发展展示、生态工业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片区。

据南通国有置业集团董事长张星介绍,工程具体分为创意设计、创意会展、创意工坊、创意体验、非遗传承、娱乐休闲、艺术交易等7个功能区。总规划区面积87公顷,以唐闸镇河东、河西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体,同时向东扩展至唐闸公园及周边,向西扩展至造纸厂、油脂厂、大生纱厂及周边,总投资初步估算20亿元。

本着对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和历史空间推陈出新的理念,今年3月份,南通市国有置业集团启动油脂厂一期修缮保护工程,占地约3.3公顷,修缮改造面积约2.2万平方米;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占地约10.3公顷(合计13.66公顷),为油脂厂未改造部分、造纸厂全部及高岸街沿线至老工房、东工房。

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初步竣工。除了作为开园奠基礼的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外,园区在手的招商项目还有30个左右,均为创意设计、会展、交易类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认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城市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的一种新途径。“工业遗产和创意产业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两者若是有机结合,便可催生出无限的力量。”

这就是唐闸已经迈开的复兴之路,探索着从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全新之路,这又将是一次先行先试,在南通,整个城市的跨越与升级,唐闸,又将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先行,先行!在这方热土上,此次全面启动的第二次转型,或许将比百年前更为荣耀而又辉煌。

上一篇:让历史文化在现代文明中更加绚烂 下一篇:库恩的范式与我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