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纤维:生死之间大有可为

时间:2022-09-14 10:04:56

天然纤维:生死之间大有可为

天然纤维是纺织纤维中的一个大类,主要是指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另外还有存在于地壳的岩层中的石棉,也属于天然纤维大家庭里面的矿物纤维,它们都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即便是在合成纤维飞速发展的今天,天然纤维在纺织纤维每年的总产量中仍占据半壁江山。天然纤维的种类很多,长期大量用于纺织的主要有棉p麻p毛p丝四种。其中,棉、麻是植物纤维,毛、丝是动物纤维。

人类使用天然纤维的历史十分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然而,近年来随着我们经济条件、科技水平、观念意识的不断提升,天然纤维行业从种植、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方方面面遭遇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难题,有些由于问题长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甚至已经关乎到个别天然纤维行业的存亡。

当劳动力“减法”遇上发展的“加法”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常用的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的种植、养殖都包括在传统农业的大范围之内。从古至今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倡导下的城镇化建设等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了城市,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留守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小孩或少数没出去的年轻人。

因此,目前我国农村直接从事天然纤维种养殖生产的劳动力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所以,天然纤维的产量虽然由于品种不同稍有差异,但总的来看都是在走“下坡路”。不难想象,长此以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将会为天然纤维原材料的来源问题而犯愁。

四川省嘉陵江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习惯,并因此获得了“丝绸之乡”的美誉,成为了嘉陵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不久前数位外省游客慕丝绸之名而来这里,希望切身感受巴蜀大地蚕桑文化之精髓。但是,当他们向好几位当地人打听“如今绸都何处农村还在养蚕”这个问题时,这些人无不一时语塞,任凭思绪在记忆中快速搜索也难以想起,只能模棱两可地呵呵,道:“养蚕子啊,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哦,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嘛……”

该市字库碑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基本上处在丘陵地形之上,山地、坡地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以往,这个村的群众经济收入主要就是依靠栽桑养蚕。彼时,在养蚕季“伺候”蚕虫那可是头等大事。包括村民的婚嫁之类的活动都尽可能避开养蚕时节。可谓是家家户户齐上阵,男女老少养蚕忙。

每年的4月中旬,正是一年春蚕养殖的高峰季节。然而,在这个传统的桑蚕养殖地,并没有往年人声鼎沸、忙忙碌碌的场面,而只见到一棵棵缺乏管理,严重营养不良,显得羸弱憔悴的桑树孤零零地“站”在田坎之上。整个村子十分安静,几块撂荒的田地里,无名的野草已经长到及腰高,带给人一种破败荒凉的感觉。

迎面赶来的村支部陈书记向我们大致介绍了一下村里的情况。当被问及目前村里年轻人还有多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以及蚕桑产业,这位皮肤黝黑略显腼腆的中年男人告诉我们,尚留守于村,还算年轻者除他本人和村主任两人之外,仅20余人。村主任是一名回家不久的退伍军人,回来之后承包了一些土地原准备搞蚕桑养殖,但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之后便转而养起了山羊。据说,就在我们谈话的时候这个年轻的村主任正独自在山上的承包林子里放羊。

中午时分,在村委会的屋子里我们见到这位姗姗来迟的年轻的村主任。在谈及蚕桑生产时,他便一股脑地开始倒起了“苦水”。缺资金、缺劳动力、缺技术、缺信息、缺销售渠道等等问题从他口中不断“涌现”。总而言之,蚕桑生产在该村是要啥缺啥,怎一个“难”字了得!

在这些问题里面,蚕桑产业严重缺乏配套资金是首要的难题。无论是修建标准化蚕房,还是对坡地、山地上的桑树进行科学化管理以及配套的水利设施建设,乃至于聘请工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前期投入又必须等到鲜茧出售之后,才能得以回笼。这样的资金缺口,对于普通农村群众来说几乎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也是直接导致蚕桑养殖业难以形成规模,始终还是维持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现状的根本原因。

其次便是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严重压制了农村蚕桑产业的发展。在四川农村养蚕旺季,也就是蚕子进入四龄、五龄阶段需要大量啃食桑叶的时期,养蚕户一般都需要请外面的劳动力帮忙。目前,四川农村劳动力确实不好找,包吃包住每天150元的工价,还要沾亲带故才请得到。据了解,有一些村民曾计划将周围外出务工邻居的田地拿过来,扩大自己的蚕桑养殖规模。但后来就是考虑到劳动力稀缺且成本偏高,而不得不最终放弃。

还有,就是绝大部分村民在进行蚕桑的种养殖时,缺乏科学化种养殖技术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有一定规模、种养殖量相对较大的养蚕“大户”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不懂得消毒措施的重要性,不了解大蚕定期除沙的原因,经常导致蚕病的大规模暴发。养蚕“大户”朱福成所在的地方交通十分偏僻,有一年当他家的蚕虫蚕病暴发之后,他只好骑着自己的摩托车穿行于崎岖的机耕道,耗费近两个小时才能赶到乡里找到唯一的一位兽医求助。但是,乡上的兽医毕竟水平有限,并且仅擅长于治疗猪羊、鸡鸭的疾病,对于蚕病的突然暴发也只能临时翻书找药。待到县里的蚕桑专家赶来时,朱福成家的蚕虫早已经死亡大半。

再者,就是我们农村的群众普遍缺乏信息获得的渠道,以及对于信息这个概念的认知。众所周知,蚕茧、蚕丝价格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波动。茧价或高峰或低谷的时候,大量的农户便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或栽桑或毁桑的行动。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又打击了大家从事蚕桑种养殖的信心。这都是因为蚕农们信息不灵通造成的后果。

蚕桑种养殖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其实都是我国各种天然纤维生产中的一个缩影。包括新疆的棉花产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说,虽然每年都有来自各地、数量庞大的进新疆采棉花的“大军”,但是,逐年上涨的采棉价格,也是让新疆棉农颇为头疼的问题。再比如说湖南省非常出名的苎麻产业,也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研发资金、创新资金、生产设备更新换代资金、收购资金以及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还比如说内蒙古的羊毛、羊绒产业,同样也存在由于生产技术不科学、不严谨而导致的羊毛绒纤维质量下降的问题,现在有些地方生产的羊绒粗细堪比过去的羊毛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那么,天然纤维行业面对如此众多的问题如何破局呢?值得庆幸的是办法总比问题多。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群众就在摸索中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并进一步改良的办法。

因为劳动力短缺,凉山州很多地方甚至出现有桑无人养蚕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陆续尝试了养蚕大户、农民专合组织、小蚕共育等方式,并且创造性地推行养蚕“省人”机制。由有技术的专业户负责小蚕饲养,不但保证了质量还解决了窝工的问题。经过县上集中催青、小蚕共育两个阶段各10天的喂养,到蚕农手上的蚕宝宝已进入二眠三龄阶段,仅需待半个多月即可上蔟。同时,合作社社员之间,可以实现劳动力盈亏调剂,多余劳力户可以向缺劳力户输出劳力,这种输出以合作社出面协调,既方便又信息对称。

据了解,通过这种养蚕“省人”机制的实施,凉山州过去一季喂半张蚕也要动用一家三四口人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平均一家春蚕、夏蚕、秋蚕、晚秋蚕四季可养蚕100张以上。通过养蚕群众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养蚕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除了矿物纤维之外的所有天然纤维种养殖几乎还全部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偏高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天然纤维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在天然纤维生产过程中群众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目前看来一些地方采取的“政府投一点、龙头企业解决一点、农民自己筹集一点”的方法来解决天然纤维种养殖中所需资金不足的问题,确实还是行之有效的,值得大面积推广,并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再加以创新。

当需求的“乘法”遇上市场的“除法”

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天然纤维优良性能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可谓是根深蒂固。小时候我们从长辈那里就开始知道了,冬天穿的衣服,盖的被子不论是面料还是里料,最安逸、最舒服的就是纯棉产品。夏季来临,酷暑难耐,使用麻纤维的纺织品则让人感觉格外凉爽。当然,如果你家境优越选择真丝绸纺织品来使用自然是更胜一筹。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大家对于天然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曾经有一位邻居的大婶,为了保证买到几床货真价实的蚕丝被,硬是连续数天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搭乘公交车,耗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赶到附近乡镇一家专门制作蚕丝被的作坊。然后“把守”在那里,从蚕茧下水煮开始,亲眼“监视”起整个蚕丝被的制作过程。用她自己的理论就是要“眼见为实”,确保自己买的蚕丝被货真价实。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在棉絮加工店里面发现全程把守、监视的消费者。另外,中国人在办丧事的时候始终用一个成语叫“披麻戴孝”来表示儿孙对于逝去长辈的哀悼和孝顺。这同时也表现出群众对于天然麻纤维的需求,才是属于真正的刚需。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人披尼龙戴孝,披涤纶戴孝。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广大消费者对于天然纤维制品的喜欢程度是其他国家消费者无法企及的,并且随着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手中的余钱越来越多,对于天然纤维纺织品的消费需求更是翻着倍往上升。也就是说,老百姓对于天然纤维的需求最近这几年是以“乘法”的方式在增加。

然而,市场需求量上涨的同时,一部分天然纤维纺织品的销售情况却相反出现了“门可罗雀”的情况。

众所周知,真丝绸面料具有透气、轻薄、光滑等优点,历来都是制作睡衣、内衣产品的首选。但是,在四川很多城市里真丝绸纺织品商店的销售长期处于萧条的境地。难道是真丝绸纺织服装产品价格昂贵,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其实不然,以真丝绸女士睡衣来看,中档产品门店价格也不过200来块钱,工薪阶层也完全能够承受。

那么,问题何在呢?通过对一些消费者的调查我们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因为对于真丝绸知识的匮乏,而产生的担心买到假货导致的不敢买、害怕买的心理。老实说,一件真丝绸睡衣200块左右的价格,虽然钱不算多但横向一比较,确实比化纤睡衣、混纺睡衣昂贵许多。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天然纤维企业、行业对于其纤维特性、鉴别方法的宣传力度严重不够。今年5月的一个周末上午,笔者到本市图书馆看书,恰好遇到图书馆的放映厅在免费放映一场“公开课”。“公开课”的内容是苏州大学一位女老师在讲授“丝绸”相关的知识。包括丝绸文化、丝绸之路、真丝绸鉴别等等。实事求是地说,笔者听完这堂课之后如醍醐灌顶,似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虽然花费了一上午看书的时间,但显然是获得了知识,受益匪浅的事情。

但是,能够容纳几百人的图书馆放映厅里稀稀拉拉坐了不到10个观众。当然,在目前烦躁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到图书馆看书的人毕竟为数不多,这其中对于纺织服装感兴趣的就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观者寥寥的现象也不奇怪。但是,我们天然纤维行业的相关企业、部门是不是也应该从中认识到,对于天然纤维知识的宣传也应该“以变应变”呢?

比如说,把放映这种宣传教学片的地点从图书馆转移到闹市区的大屏幕上;把这种略显冗长、乏味的讲课改变成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来表现等等。

实际上,普通消费者对于天然纤维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渴求的。一旦大家都了解了、弄懂了天然纤维纺织品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鉴别方法,自然而然就会“大胆”地去消费,也就能够彻底解决目前天然纤维销售市场的“除法”现象,从而使得我们天然纤维纺织服装企业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以质量的优势来克服被“吃”掉的危机

近些年以来,由于我国服用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的高速发展,天然纤维及其纺织品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挤压和侵蚀。特别是一些新型服用纤维在综合性能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天然纤维原材料。仅仅只是在个别纤维特性方面还不如天然纤维优异。所以,对于我国天然纤维行业来说,最大的竞争来自于合成纤维行业和再生纤维行业。天然纤维纺织品的市场份额也不可避免地正在一点一点被后者所“蚕食”。

同时,还有一些天然纤维原材料正被消费者们真真切切地吃进了肚子。这其中被大家吃得最多的便是北方出产的柞蚕蛹。人们起获柞蚕蛹的方法需直接将柞蚕茧从中剖开,这样就导致被取蛹之后的柞蚕茧再也无法抽丝获得柞蚕丝。之前食用柞蚕蛹一般仅限于辽宁一代,量不是很大。但随着经济发展,习俗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食用柞蚕蛹的风气已经开始向南方蔓延。

2015年劳动节中午,在四川某市公园门口一家烧烤摊子前人声鼎沸,十分兴旺。很多游客围聚在摊子前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蚕蛹咋这么大哦。”只见一盆子足有鹌鹑蛋大小的柞蚕蛹正被商贩一个一个往竹签上穿。据了解,烧烤柞蚕蛹每三只一串售价12块。当地本来就有食用桑蚕蛹的习俗,群众突见如此“巨型”的蚕蛹自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购买。不到一个小时,这一盆柞蚕蛹便销售一空。折算下来,每只柞蚕蛹均价竟然高达4元。这个价格显然比用于柞蚕丝的加工生产附加值要高出很多。

同样也在四川,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大量利用柞蚕蛹进行生物天敌的寄生使用;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利用柞蚕蛹进行人工虫草的栽培生产等等。不可否认的是,大量柞蚕蛹被端上餐桌对于本来就产量不多的柞蚕茧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来,很有可能造成柞蚕丝生产企业因为原材料被大家吃掉了,而无丝可以缫。二来,会直接导致柞蚕茧的价格暴涨,引发整个行业的动荡。

面对这种困境,天然纤维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只有以产品更为优越的品质来克服种种潜在的危机。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天然纤维行业中的质量混乱现象还远远没有被彻底杜绝。

以桑蚕为例,过去各乡镇都有茧站专门负责收购鲜茧。其中还有专门负责质量的工作人员,对于蚕农出售的茧子进行分级,质量好的茧子价格就高,反之则低。而现在,走村串巷的个体蚕茧贩子取代了茧站的收购工作。但是他们不会对茧子进行分级,拉不开优劣茧的差价,全部是采取一概而论的方式收购。这就直接导致了蚕农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转而开始盲目地追求蚕茧产量。大量的黄斑茧、毛脚茧、薄皮薄头茧被一股脑送到了丝厂,造成了缫丝质量的下降。

毋庸置疑的是但凡是质量上乘的天然纤维及其制品,不但价格高并且从来不愁销路。比如说,从明代开始浙江湖州府出产的“湖丝”就因为质量优异而至今享誉全国。再比如说,普通消费在购置加工棉被的时候总是强调要用“新疆棉”。这皆因为“湖丝”和“新疆棉”的质量好,它们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高级优质“烙印”。我们经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认可的天然纤维及其纺织品即便是价格稍高一点,消费者也会争相购买。

虽然目前我国各种天然纤维都遇到了阻碍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但值得高兴的是政策的天平正在向天然纤维行业倾斜。比如说四川省就决定要做强攀西、川南、川西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建设西部优质茧丝基地。另外,如湖南省也有类似对于苎麻、棉花等天然纤维行业发展的规划等等。

政府有规范,就意味着必然会有各种优惠的措施和政策。这对于天然纤维行业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因此,我国天然纤维行业虽然目前面临了一些困难,经历了不少挫折,但远景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和拼搏。

上一篇:鲜茧缫丝质量问题的几点探讨 下一篇:代用碱在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