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14 09:19:24

如何塑造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摘 要】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内容,更是传导历史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的主要途经;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学生的学前状态,学生在历史方面的发展可能性的评估,整合学生学习历史的差异,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形成积极高效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从而全面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学生潜能;主动性

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被师生看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是师生生命的构成部分。

一、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和差异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需求和学生的差异,分析学生在旧知识学习中所掌握的方法提供的支撑,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估计,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入课堂前的起始状态和走出课堂后的终结状态的发生,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变化。

二、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存在的潜能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开发的潜能,提供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得以展现。教师制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的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转化成现实发展的确定性。为学生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实现创设条件和提供平台。教师不仅要相信学生有可以开发的潜能存在,还要将学生的多种潜在可能视为教学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把他们身上存在的多种潜在的可能变成现实的发展。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教学中潜在的可能状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三、承认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独特性,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差异越来越来大。我们应把学生置于社会时代、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来考查,从学生的各种状态中做出正确的解读,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差异,唯有对学生个体情况的正确分析,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学生已有的基础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凸显人的发展价值,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

承认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路径到达相同的终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教育中的完全趋同是不可能的,它会妨碍相当部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有积极主动地激活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教师重组,把差异变成新的共同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根据学生的多种状态与具体情境,通过多元的互动形式,使资源围绕课堂教学主题发挥作用,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复杂性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正确解读,才有可能在丰富复杂的具体情境中表现出灵活的教学智慧,从而形成智慧灵动的课堂教学。

学生个体的已有经验和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困难是教师研究学生的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在学习潜在的多种可能,设计出师生资源共享和互动灵活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促进不同学生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共享和互补。

四、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成长是通过主动参与实现的。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但不可以代替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靠反复强化来维持学习活动并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是学习质量降低,并且压抑学生的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个体经验和个体差异等反映的是他们进入新知识学习前的真实状态,是教学得以展开的基础性资源。以前课堂教学是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教师过于重视以符号系统形式保存、积累下来的社会知识,只关注现成知识的传递,忽视社会知识的个人化,忽视学生从自己的个人经验中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不断地提炼抽象形成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个体的学习的主动性就没能充分地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主动性没调动起来,紧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独立讲解,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不会很好地提高的,甚至都不能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没有兴趣,还谈何提高历史成绩?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体验,以及自己从实践中获取的生活经验往往被掩盖在知识概念体系之外。学生很难从自己的个体经验出发,参与到知识符号背后的实践活动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便捷。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将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基础性资源加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就会创造性地实现目标,形成对人生、世界的丰富认识。

五、放大个体经验的正面效应

高中学生所具有的个体经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比较丰富,但是对于高中历史课的学习来说,很有可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正面效应,也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教材的具体内容,尽量减少学生的个体经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放大学生个体经验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正面效应。这就要求高中的历史教师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个体经验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为高中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坚实的平台,为学生新知识的内化提供感性的支撑。在当今时代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已有经验的解读和分析,已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

总之,高中的历史教师只有注意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个体差异,注意思考学生潜在的多种可能,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的问题、困难,才有可能在历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翠姣.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学生主体地位认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2(27)

[2]徐仁云.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教学,2003.6

[3]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甘肃陇南文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去跟这精彩世界谈一场恋爱 下一篇:胡歌:把磨难酿成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