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建设中校企继续教育合作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4 09:15:32

呼叫中心建设中校企继续教育合作模式研究

摘 要 通过对呼叫中心行业的调研和分析,阐述市场对呼叫中心建设的迫切性的同时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MOOC课程模式在问题面前也是束手无策,但是这些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校企建立教育联盟通过合作等方式逐渐完善和解决,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为企业输送相关岗位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提出客服人员入职的岗位匹配度测评方案和进一步培训的方向设计,并设计和开发素质及能力评估系统供企业使用。

关键词 呼叫中心;校企继续教育合作模式;岗位匹配度测评;MOOC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01-04

商务部《关于做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06〕111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

〔2007〕16号),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这些政策给予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支持,就服务外包人才给予明确的相关意见。但是高校自身如何发展,仍需探索。

2012年是以服务外包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进行升级和快速发展的关键年,伴随着呼叫中心行业的兴起与迅猛发展,以依托知识教育为核心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无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技能掌握程度上,都已经与社会实际需求产生较大偏差,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方面的探索。

1 行业与政策背景

社会需求 呼叫中心产业由来已久,起源于航空公司[1]。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等,企业在呼叫中心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近几年发展得如火如荼。这就促进了呼叫中心行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人才的需求,国内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呼叫中心系统。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以及每年召开的各种大型会议等,使科技、文化、经济、旅游等方面的沟通非常活跃,为呼叫中心市场带来新的拉动力[2]。

国务院参事、中国电子商会会长曲维枝表示,我国呼叫中心规模累计超600亿元,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势头很快[3]。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13年底,国内的呼叫中心的坐席总规模达到70万,呼叫中心的市场投资达到900多亿人民币,市场投资的金额堪比游戏行业营业额。而且预计2014年底,中国呼叫中心市场投资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以上,坐席规模突破100万[4]。

行业政策背景 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人与人、人与信息的“距离”愈来愈近,使得服务外包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使得服务外包业务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为了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发挥主体作用,优化国内产业机构,发展国内经济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国家已经开始重点关注服务外包服务业。

人才培养瓶颈 当前,呼叫中心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一方面,企业相应的岗位人才急缺,动用多种招聘方式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即使降低待遇标准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个矛盾环节就需要外力来打破,也就是说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通过培训方式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呼叫中心人才。

存在的问题 虽然外包呼叫中心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但是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人才短缺,服务质量难保证,管理人才奇缺,人员流失,呼叫中心外包公司缺乏市场意识及缺乏行业标准,等等[5]。

2 校企教育联盟合作模式初探

基于呼叫中心这个行业发展的契机,北京邮电大学作为面向行业办学的高校,多年来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致力于为行业培养所需专业人才。自2010年起,学校走访了电信、金融、电子商务、政府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了针对呼叫中心方面的广泛的市场调研,于2011年在成人教育(远程学习形式)方面首推“市场营销(客服方向)专业”,为客服人员的人才层次上铺路搭桥。

教育联盟合作框架(图1) 2012年4月15日,北京邮电大学“现代服务外包BPO”专业人才培养交流会于北京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圆满落下帷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移动、诺基亚、九五太维等行业及企业的相关代表,还有来自全国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共60余名代表。北京邮电大学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等推出“客户服务与信息管理”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搭建校校、校企、企企合作人才教育培养联盟的第一步尝试。以“现代服务外包BPO”呼叫中心专业建设项目为依托建立的校企教育联盟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和应变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呼叫中心服务所在行业的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这些探索无不依赖于校企教育联盟合作原则(资源互补原则、共同发展原则、专业性原则及品牌原则)、合作内容(呼叫中心专业建设、合作内容表现形式、合作方式及角色分工),打造图1所示合作联盟,合作方式、角色分工如表1、表2所示。

校企合作意义

1)人才需求缺口扩大,企业委托高校培养成趋势。2011年初在北京温都水城隆重召开了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首届职业教育与呼叫中心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洽谈会”,包括百度、平安集团、新华人寿、海尔集团等百余家知名企业参与论坛,会上北京应大信息产业研究院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以及关于呼叫中心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体系化解决方案,引得与会者的热议,以此呼叫中心人才培养订单签约火爆[6]。

2)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在合作企业建设专项实习与实训基地,促成所学专业与企业的融合,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人才。同时,学员边学习边在企业实践,这样学员与企业进入一个磨合期,毕业时不但能快速适应企业文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也解决了学员找工作难和大量流失的问题。

3)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为企业和人才解决燃眉之急。国际呼叫中心产业资深专家Duncan Cowie说到:“目前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正处于爆发性增长,与此同时,人才瓶颈抑制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前期发展较快的全国各大城市都正在面临严重的呼叫中心人才短缺。”[6]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7]人才培训便显得尤为的稀缺。这对于目前的人才短缺问题可以起到燃眉之急作用,也为人才的就业提供了机会,但是还需要建立呼叫中心人才专业化、持久化的培训体系,促进为人才提供长久的服务和保证企业人才的长期稳定发展。其中还存在“委培式”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企业配合培养”模式等模式[8]。

3 岗位匹配度测评与培训

针对目前呼叫中心人才供需失调的情况和行业的需求,北京邮电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除了借鉴北京应大等先进模式,同时建立了自身独立的测试和培训方案。为了避免客服人员直接上岗门槛低、选择范围大、流动性高的恶性循环,需要站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沿上,综合关注现有备选人群情况进行总体考虑。要提高人岗匹配度,既保证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又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使企业利益与员工成长统一起来,减少企业用工成本,拓展员工成长空间。

客服中心员工岗位能力模型 对客服中心员工岗位能力的描述从图2客服中心员工岗位能力模型展开。

1)基础层。主要测试四个方面的基础素质:动机,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念头;特质,是身体的特征以及拥有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自我概念,是关于一个人的态度、价值及自我印象,即自我认知的结果;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基于态度与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2)知识层。主要提升四个方面的客户服务领域专业知识能力:服务理念与技巧,包含课程“有效服务”“服务心理”“服务礼仪”;客户关系管理基础,包含课程“客户关系管理基础”“客户流失管理”“客户异议处理方法”;营销学基础,包含课程“电话营销”“服务营销”和“网络营销”;团队协作能力,包含课程“团队协作共同发展”。

3)技能层。结合各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设计不同的岗位技能体系,主要包括行业产品/业务/服务知识、质量管理标准、具体工作流程等具有岗位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具体领域的技能体系。

4)管理层。结合各企业实际岗位的发展需要,结合相关人员特质属性及业务水平,设计一定的岗位管理技能体系课程和培训计划,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团队建设、团队管理流程优化、团队业务优化等具有超前或者自我服务意识提升方面的职业发展体系。

各层级资源构建(表3)

素质及能力测评系统 基于前期对客服中心员工岗位能力模型的建设和岗位匹配的探索,设计并开发素质及能力评估系统,可以用于客服中心员工的岗位匹配、选拔等工作,为人才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系统。

被测试人员登录后的界面如图3所示。

被测试人员登录后的测试界面如图4所示。

教师登录后的后台管理界面如图5所示,教师可以相应的功能对题库、试卷、发展模型进行管理和维护。

通过首页可以看见对系统的整体设计和提供的功能。随着企业的需求,还可以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增加或者修改。目前还可以提供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对自己员工的考察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等功能,相关界面设计和实现就不一一展示了。总之,此系统可以为员工和企业双方的各自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平台和职业规划设计。

4 结束语

打造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继续教育典范项目,解决教育与社会、企业与高校、发展与素质、学历与收入等各方矛盾,已迫在眉睫。从2009―2011年,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进行调研和准备,北京邮电大学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在“客户服务信息管理”专业方向从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两方面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特别是在继续教育方面建立了校企教育联盟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创新。同时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建立了一套合作规范的同时,还设计和开发了素质及能力测评系统,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岗位人才需求的匹配方法和培训方案,但是教育联盟等合作方式如何更紧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2010年呼叫中心行业与市场分析以及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R/OL]..

[2]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势[EB/OL]..

[3]周晓雄.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规模累加超600亿元[N].中国信息报,2012-09-28(1).

[4]金伦:2013年国内呼叫中心数据简报[R/OL].[2014-01-17]..

[5] 外包呼叫中心目前市场现状[EB/OL].http://wenku.baidu.

com/link?url=hEKio9YbOs3lfPuVGQeIIO6FohUV0Yzd0ubTr

Zng Xqb6bR5IbB2bGREqDeiIdrEdxAqKhFefYLdqoI3P_iczu

PfSOmYfVeGxbJa2nkrNiUe.

[6]呼叫中心人才抢手 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成效显著[EB/OL].http://.cn/l/2011-01-10/1620198501.shtml.

[7]崔国成.以行业为依托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20-22.

[8]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经验[EB/OL].http://www.china

/TrainingSkillAccreni-taTion/content/2006-10/26/con

tent_4603.htm.

[9]金辉,吴楠,路利云.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80-82.

上一篇:RPG教育游戏设计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合探究* 下一篇:传统农区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