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其应用

时间:2022-09-14 08:28:20

迁移理论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其应用

摘要:迁移理论是一种重要和实用很强的理论。首先介绍迁移理论的基本概念,继而阐明了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可能产生正迁移的各种知识结构以及可能出现负迁移的原因。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关键词:迁移理论;正迁移;负迁移;地理教学

迁移理论,是1968年由布鲁纳和戴维·奥苏伯尔提出的。所谓迁移,就是将原有的认知结构使用到新的知识中,按迁移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前者是具体行为的迁移,如,动作、技巧、策略等;后者是抽象理论的迁移,如,原理、概念、态度等。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学生掌握相应学科的基本机构、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形成有效的正迁移。

一、产生正迁移的知识结构分类

1.知识中的类比结构

类比结构,即两种或多种知识拥有类似的分析方法、理解内容等。如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可以通过气候、地形、资源等自然因素和交通、政治、科学技术来分析和理解。

对于一些有先后学习顺序、在其内容或者基本原理上都有很

强相似性的知识,这种相似性就可以进行归纳和迁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种相似规律的总结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增强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减少记忆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2.知识中的推导结构

推导结构可以理解为,从较大的知识范围具体到较小的知识

范围。在类比结构中,知识的迁移过程是平级的,而在推导结构中,知识的迁移过程是从一般到具体。

推导结构的知识都具有从基本到延伸、从一般到具体的结构特征,先行学习的知识对之后学习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教学的时间顺序及其侧重点,应当有意识地强调基本知识的归纳、概括和理解,只有在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正迁移。

3.知识中的归纳结构

归纳结构和推导结构在顺序上来说是恰好相反的两种知识结构。归纳结构通过先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再将其推广到一般的事物中促进多个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一般性的原理和方法,这就是从下至上的知识迁移,也可以称之为上迁移。

这种知识结构可以形成有效的正迁移,但对学生的归纳和总

结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这种归纳和总结能力形成后,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好处。

4.知识中的因果结构

因果关系可以在大部分地理现象中找到。在这种知识结构中,不管是先行学习原因还是先行学习结果,只要能充分明确其因果关系,就能有效地形成知识的正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获得知识正迁移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结构的正迁移,避免产生负迁移。为了有效地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正迁移,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方法来进行教学。

1.加强对学生理解、归纳能力的培养

对知识正确的理解是正迁移的基础。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气候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运用正迁移的因果结构和归纳结构理论来进行教学。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四个方面,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每个因素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透彻,促使他们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分析,归纳出这个地方应该是哪种气候。这是迁移理论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很多学科都不自觉地在运用这

种方法进行教学。

2.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思维模式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练习和训练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以前的教改试验中,不少研究者都在探导一种适合自己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方法,迁移理论的类比结构就是一种把形式大致

相同的内容进行类比分析,花较少的时间而收到较好效果的一种教

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只需要对第一个区域的相关知识做比较详细的指导,后面的区域学生按照类似的方法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其结果

既指导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界普遍认为兴趣对学习新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兴趣对正迁移的训练和培养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那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去主

动学习,实现迁移学习的目的。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教学效果也就会十分明显。

当前,教育界正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不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正在试用,不少教师也正在把迁移理论运用在地理教学中。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迁移理论也必将发挥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促进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焦秋生.实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M],2009.

[3]杨丽静,牛俊杰.浅析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因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顾援.迁移与课堂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

(作者单位 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

上一篇:对高三英语教学的新思考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会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