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说保姆

时间:2022-09-14 08:24:42

酸甜苦辣说保姆

生活富裕了,身体却不好了;最需要人照顾的年纪,子女却事务缠身回不了家,于是,越来越多的老人与来自完全不同的环境的保姆开始了同一屋檐下的生活。生活是锅碗瓢盆协奏曲,勺子难免碰锅沿,老人与保姆的故事,可谓千姿百态。有人说“保姆难找”,有人说“保姆就像我们自家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您可曾品尝过?这期,我们就来说说这老人与保姆的故事……

改变人的一生

晓 哲

1995年,老伴的一场重病,让四川小保姆小菊走进了张教授家。当儿女们不能来照顾老伴时,小菊真是帮了张教授大忙,她勤快、机灵,到家没三天,很多活就不用张教授嘱咐自己到时候就做,有些家电以前在老家见都没见过的,张教授教了一遍她就学会了。老伴常常把小菊叫做“小助手”,张教授也深感欣慰。

可有一件事让张教授觉得遗憾,那就是小菊上完小学就从家乡出来打工,文化程度不高,一些医疗设备上的按键她不会用,而英文说明书就更别提了。所以她只能做点粗活,洗衣服、做饭、按摩之类的事。有一天,张教授突发奇想:小菊这么机灵,为什么不教她英语呢?他给老伴一说,老伴不置可否:那就先教教吧,学得会当然好,学不会也没关系。小菊一听说自己还能干活之余再学点东西,也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就这样,每天下午老伴休息的时候,张教授就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从ABC开始了对小保姆的2小时英语教程。别看张教授是英语教授,早就桃李满天下了,但面对这个特殊的学生,还真有点紧张。小菊已经多少年没摸过书本了,英语更是一点不会,不过她挺聪明,更主要的是用功。晚上10点以后,老两口都睡了,小菊自己“加班”,把当天学的东西背熟、写熟,一学就是2小时。

凭着这每天4小时,小菊竟然用3年的时间学完了中学6年的英语课本,并且还多学了一些医药类的词,大部分药品、医疗用品的说明书都能翻着字典翻译个大概,“小助手”又成了“小翻译”。人说“学拳3天走遍天下,学拳3年寸步难行”,聪明好学的小菊越学越觉得知识不够用,在张教授的帮助下,她又拾起了语文、历史课本,看得津津有味。张教授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小菊还年轻,完全可以考考大学试试啊!此时的老伴已经很支持小菊的学习了:“真能考上大学,她的命运就改变了,虽然咱们损失了一个保姆,但社会多了一个人才!”

为了支持小菊学习,张教授老两口特意把下午都改成学习时间,不让她干活分心。遇到他辅导不了的知识,张教授就发挥自己在大学教书的优势,带着小菊登门拜访各专业的老师。虽然很多老师并不认识他,但听了他的故事,都很热心的帮忙。张教授说:“与其说是我帮助了小菊,还不如说是热心人一起帮助了她。”小菊也懂得张教授的苦心,学得特别用功,除了“法定”学习时间,每天晚上自己加班加点学习。那几年,小菊熬瘦了很多。

3年前,当一纸大专通知书邮寄到张教授家时,两位老人和小菊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大专文凭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十几岁就进城务工的农村孩子,却是改变命运的契机。现在,张教授家和小菊已经超越了雇主和保姆的关系,犹如家里的长辈和孩子一样亲密了,张教授老伴说:“没想到我们人到老年又有了个小女儿!”

“使用”保姆是学问

老 王

当年我父母重病的时候,家里曾经请过两个保姆,但都是很失败的经历。现在想来,这与我不会“使用”、管理保姆很有关系。

第一个是真正的“小”保姆,农村孩子,到我家时才14岁。在老家只干过农活,城市家庭的活都不会干,偏偏我母亲是个很挑剔的人,嫌小姑娘手脚慢,干活粗,恨不得倒个夜壶都不如意。我性格绵和,从来不会给人提意见,看见小保姆又黑又瘦又小,整天可怜巴巴的,也不忍心指责她,只好含蓄地提醒她。无奈这孩子笨得很,再三地教,很多活还是不会。几个月后,我们只好把她辞了,临走的时候,她吃得白白胖胖的,还拿着一包我给她找的旧衣服。

吃一堑,长一智。第二个保姆我们特意找了个中年妇女。她干活倒是麻利多了,但是话也多,边干边说,从她家说到我家,无话不谈。我说,做饭的时候不要说这么多话,口水喷到菜上多不卫生啊。但是秉性难改,我只好不让她做饭了。这个保姆泼辣能干,没过多久,她就认识了楼上不少人,尤其是其他人家的保姆,买菜、陪我母亲出去散步的时候和别人聊个没完,她们把各家情况一通气,回来纷纷就要求各家雇主涨工钱。她还摆出一副愁苦相,说孩子上学,各处需要钱,家里多么困难。我给她加了100块,没多久她竟然又要求增加。真是得寸进尺。这个保姆也没在家呆多久。

虽然只辞退了两个保姆,但是我们全家都觉得心灰意懒,不愿再找了。一直到我父母去世,都是我在照顾他们,家里负担挺重的,但是我宁愿身体累点,也懒得再在这件事上费心力了。

我与保姆乐融融

继 锦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保姆难请”。保姆不好找,老人不好伺候,保姆和老人的关系经常不融洽,请保姆就变成了一个很不好解决的事情。其实,这还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事情,没有亲缘关系的双方通过雇佣关系开始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自然会有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而我的高招就是相互理解帮助和宽容。

儿女们在两年前给我们请了全职保姆。保姆姓于,是从黑龙江来的,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平日里,小于每天擦地、洗衣服、买菜、做饭,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看小于才30多岁,和自己的女儿差不多大,就让她住在了闺女的房间,屋里的电脑也让她随便用。小于每天没事时就上网看看信息,晚上还能给我们两个人讲讲新鲜事,三个人过得像一家人似的。

去年1月12号,我出去遛弯时接到小于的电话,说我老伴走路时突然瘫倒在地,下半身动不了了。我一听就急了,回到家一看,120急救的医生和护士正在给老伴做检查。原来通知我的同时,小于还打了急救电话。简单的紧急处理后,我们随车一起去了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她患了半身不遂。医生说,如果坚持药物治疗和每天按摩还有康复的可能。

子女们得到消息后,连夜赶了回来,但是又不能长期在家照顾老伴。这时,小于主动取消了春节回家过年的打算,并且每天给老伴早、中、晚进行按摩,每次都半个多小时。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并主动给小于每月加了500块钱的工资。小于还打电话给老家的人帮我们询问治病的偏方。半年下来,老伴能扶墙站起来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医生也说,这是好现象,每天按摩起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小于更是忙着学习一些新手法继续给老伴做按摩,还定时提醒她吃药,而我却接下了买菜的活,尽量别让小于太累。经过一年半毫不间断地治疗,老伴现在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了,有时候还能自己扶墙走十多分钟。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有大部分功劳是属于保姆小于的。

两年来,小于和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我们还让她的小孩假期时来家里玩,过年也让她给孩子带点压岁钱回家。我们都尽量为对方着想,相互之间少了裸的金钱雇佣关系,多了很多的人情味。我们一直把小于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从来没有觉得她是我们雇来的保姆,觉得她和我们不平等,而是什么事都有商有量的。

人格比金钱更重要

张俊华

我是一个来自北京的保姆,说是保姆有些勉强,我不过只有一次做保姆的经历而已。我不到50就退了休,曾在北京外交服务局找了份搞卫生的工作,环境不错,但工作强度大,我做得十分敬业。一个主管看得不错,便介绍我到一个外国人家做保姆,“不用做饭,不用带小孩,就搞搞卫生。工作条件和环境都很好而且工资也高,你考虑考虑。”听主管这么说,我想,反正到哪儿也是搞卫生,试试也行。于是,我便做了我人生中的唯一一次保姆的工作。

开始,我对这份工作的感觉还是相当好。这家男主人是个德国人,女主人是个中国人,标准的男主外,女主内,女主人在家带孩子做饭。每天,他们把我要做的事安排好,时间由我自己支配,从来不多过问我。我也比较注意,每次去他家我都穿戴整齐,略施淡妆。活利落,又比较细心,每个小的地方都能做得十分到位,有些规矩不用主人说我也知道,如,桌上的资料不能动,有字的纸条不能扔等。干完活后,有时间我就把家里的东西重新摆一摆,让家里经常有些不同的情趣。他们对我也很尊重,特别是男主人,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一次,他回家取资料,走了不一会儿却打电话回来,原来他听说那天傍晚可能有雨,看到我没带伞,嘱咐我回家时一定要把他家里的伞带上。其实,互相尊重并不一定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小小的关心,就能让人心动。每次他们出去郊游,都会带上我,并说去海南也希望我同去,我感觉到,他们真是拿我当一家人看待。

可惜,这样的和谐并没持续太长,不久,女主人的母亲来和他们一起住。她和国内的许多老人一样爱挑剔,每次完活,她都会再找出一些事让,生怕她家的钱花得冤枉,说话的口气总是居高临下,特别让我不能忍受的是,在活的时候,她会突然打开门,仔仔细细地环视着,那目光和防贼一样。最后,我向他家提出了辞职,因为我觉得人格比金钱更重要。

摆脱依赖

殷久昌

今年春节,80岁的北京空巢老人跳楼自杀案经中央电视台一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的心情一直都没有平静,对“老人与保姆”这个话题思考了良久。

老人与保姆,要么关系融洽,相处得其乐融融,要么每天争吵不断,几个月就换人,更有甚者一个月换几个保姆。春节老人自杀案是个特殊情况,它是在关系融洽和谐的情况下酿成的悲剧。这个悲剧并不是生活中的矛盾造成的,而是老人对保姆的过分依赖结的恶果。

在这个事件中,这位老人的儿女不是不孝顺,平时也常回家看望老人,在物质生活上老人不成问题。而且,保姆在临走前也给老人做了妥善的安排,找来同乡帮忙照顾老人。在其他人看来,这样的安排应该是很周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老人仅仅为了15天的分离而自杀呢?

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归结到“孝道”,也就是社会上呼吁的让子女“多回家看看”,别让老人产生孤独绝望的心理。然而事实却绝不这么简单,养老已经是一个社会性话题,绝非单纯一个传统“孝”字就能解决。

中青年是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而“父母在,不远游”早已成为老黄历,很多时候,“常回家看看”实现起来颇为费力。在这种情况下,请保姆照顾老人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矛盾:生活被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时,老人就容易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生活容易模式化,一旦略有变故,老人的心理就难以承受。可以说,那位自杀的老人就是用死亡之音敲响了内心绝望之钟。当她长期依赖保姆之后,就丧失了精神上的独立性,而精神上的独立和丰富对于晚年生活是极为重要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后,人的应激能力就会下降。对老人来讲,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都会触动神经,成为不能承受的应激事件。如果保姆在离开前能够让新来的保姆早些接触老人,让老人慢慢适应新人,也许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悲剧。

专家建议: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有艺术的,老人与保姆之间要想相处得融洽也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平等和尊重是和谐的前提。老人与保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体现出彼此的平等和尊重才能相处得融洽。

2、宽容和信任是和谐的保障。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意见上的分歧,有时还会出现一些误会,这时雇主要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和信任,对于那些不是原则性的分歧和错误,不要过于较真,出现误会时也不要急躁,理解和信任是解开误会的最好法宝。

3、不要太计较金钱方面的花费。只要不是保姆刻意浪费,金钱上的花费还是给保姆自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觉到被信任,关系也就更融洽了。

4、要鼓励保姆多学习。在保姆不工作的时候,要多鼓励她们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保姆自身素质和修养,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

5、对待错误要真诚的指出。对于那些原则性的分歧和错误,要及时指出。宽容不是姑息,对待保姆做出的关于违反了道德、法律的事情一定要真诚的教育,并且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虽然我们在合同关系上是雇佣关系,但是从年龄上我们是长者,批评教育后辈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只要批评有理有据,出于真诚,一般是容易被接受的。

上一篇:埃德蒙顿 落基山脉里的明珠 下一篇:爷爷的米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