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课程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14 07:57:08

《数据库技术》课程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本校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以《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为主题,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上的一些改进设想。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艺术类专业;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49-02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有开设数据库课程。华南农业大学从2005年开始,《数据库技术》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数据库课程具有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突出等特点。在本人的教学中,发现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该课程理论太难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厌烦这门课程。因此,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专业的要求,必须进行实践和理论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改革、设计数据库课程,使之适应艺术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我们这些数据库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艺术类学生普遍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有自我的特点,在学习、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自主自由性,易受情绪支配。心情好,学习积极性就高;如果状态不好,就完全放弃。他们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对新事物和新技术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但同时会出现容易冲动、欠缺理性的行为,而且他们凭兴趣学习,对于没有兴趣的课程则消极学习或者直接放弃,缺乏计划性和控制力。同时,艺术专业学生在文化基础教育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少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强,大部分学生比较弱。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以上特点,以本人5年艺术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果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

《数据库技术》课程概念比较抽象,基本理论知识比较多[1],这部分内容又涉及关系数学和数据模型创建,学生不是很容易掌握,而目前这部分内容对艺术学生的专业没有任何直接有效的帮助,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也不会去主动学习。

二、教材内容不恰当和滞后

目前高校《数据库技术》教学采用的教材大多是依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的,里面包含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编程的理论基本知识。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数据库中VBA部分和计算机编程一般不要求掌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艺术领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技术手段,必须让艺术类专业学生掌握。艺术类专业的《数据库技术》教学在教材选择上面临一个两难问题[2]:一方面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及计算机编程的内容比较难;另一方面艺术专业与计算机数据库相关的内容过少,同时教材更新时间长,教材内容明显滞后。

三、实验课程和实际应用脱节

传统的实践教学很多都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理论知识学习后,通过上机实践验证,完成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上机实践内容相互孤立,没有体现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没有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很多学生完成实验册子上的每个小实验,但不知道融合各个分知识点,也不知道如何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学生很少有机会实践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完整开发过程,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数据库技术》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

1.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我们不能采用对理工专业学生的理性教学方式,否则,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感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中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数据库设计E-R模型理论”知识时,以服装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将设计者与服装作为实体,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窗体与宏应用中,以讲解如何制作大家熟悉的QQ登陆界面,讲解控件工具箱中文本、标签、图像和按钮各个工具的作用,这样使学生觉得很有乐趣。课堂上,采用课堂讲解、回答问题和课堂互动等[3]多种方式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示例讲解。例如,讲解参数查询操作时,以学校学生一卡通充值为例子,将学号设成参数,根据学号参数迅速找到学生的个人信息并充值,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地参与讨论问题。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自主自由性的特性,在布置实验操作练习的要求上,主张自主性和创新性。只要求他们实现系统中的某些功能,方法不限制,细节不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把数据库操作实验当成自己设计的作品。

2.设计合理和适当的教学内容。《数据库技术》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学习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开发),二是学习使用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教材与课件是学生学习数据库的主要方式,对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的完整性、易用性以及对新概念、新技术的反映。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4],所选教材应实例丰富,课后有满足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要求的适量习题和实验、实训,内容清晰。而对示例数据库选择,要保证示例数据库内容完整,容易理解与接受,并要符合他们感性的理解。为此,本人首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所学的难点与实际应用结合阐述,让学生觉得难点不难。例如对数据模型理论的讲解,本人针对数据建模的抽象性与难理解性,将其与汽车、轮船等模型做比较讲解,使学生印象深刻,充分理解数据模型的重要性。对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设置上机题和验证题,这些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所收获。以下是本人针对艺术学院学生设计的Access教学工作执行计划表:

3.设计有效可行的课程考核方法,充分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分标准,对于考核学生理论掌握与应用创新非常重要。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薄弱、动手创新能力较强,并且其学习目标与侧重点不同,考核方式也有所区别。该门课程本人采用平时考核占主导地位(70%),期末考试占30%。平时考核采用课后作业、上课点名、随堂测试和课内上机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作业:15%;上课点名:5%;随堂测试:20%;上机实验:30%),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与操作技能,成绩占70%;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占30%,考查学生平时操作与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加平时成绩的分值,注重日常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5]。对于点名的考核,采取以提问方式代替直接点名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以及教学中的互动,效果较好。上机实验成绩提升至30%,同时增加实验中的随堂上机考核环节,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注重加强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课程中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结束后增加单元测试环节,以此作为随堂测验20%的依据。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样既可以避免艺术专业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缺点,又可以防止部分学生靠最后几天复习就过关的情况。探索数据库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的变革,重视理论与实践技能知识的考核,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有良好的效果。

《数据库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改革《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式,灵活地并创造性地掌握好教学过程和兴趣切入点,为艺术类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热情和氛围,对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整体的数据库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章雁.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J].海峡科学,2012,(07):63-65.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22-25.

[4]李萍,张译丹.艺术类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探讨[J].中国有线电视,2011,(07):825-827.

[5]钟辉.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12(3):379-381.

作者简介:涂淑琴(1978-),女,江西南昌人,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数据库,数据挖掘;薛月菊(1969-),女,云南昆明人,博导,教授,主要从事数据挖掘,智能算法。

上一篇:提高我国体育类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构想 下一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