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本电路的拓展

时间:2022-09-14 07:56:09

一个基本电路的拓展

摘要:本文抓住了一个基本电路这个电学“牛鼻子”,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变化、逐步拓展、由浅入深,进行四种变换分析,理清了电压法、电流法、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来龙去脉,给出了系统误差分析方法及对电路保护的处理技巧。对更好的把握物理教学的本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牛鼻子”;拓展;分析;误差分析

作者简介:尹春军(1975-),男,中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不论是学习还是教学,都要抓住学科精髓,也就是学科的“牛鼻子”。高中物理选修3-1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牛鼻子”就是一个基本电路(如图1,电压表、电流表看作理想电表),只要“理通”这个电路中涉及的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把握了这一节的精髓。下面就具体解析这个“牛鼻子”。

从闭合电路来看:滑动变阻器和电源串联,电源电动势被滑动变阻器和内电阻分担,即:E=UR+Ur,电压表测路端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即:I=E/(R+r)。这就弄清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电压分配关系和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是一个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一:如图1,如果把滑动变阻器触头向右移,问电压表的读数如何变化?我们不难得到

, 进一步变形就可以得到

,可见滑动变阻器触头向右移,外电阻R增大, 也增大。

拓展:以上不仅分析了这个动态变化,也得到了路段电压U和电阻R的函数关系,即: 。对于一个闭合电路而言,如果知道两组U和R的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闭合电路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这个原理把图1的电路图变形为图2,就变成了电压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了。

进一步思考一:如何更方便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呢?我们可以把 变形为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 和 的函数图像即为一次函数图像(图3),图像的纵坐标截距为 ,斜率为 ,横坐标截距为 ,所以根据图像就很容求出E和r了。

进一步思考二:实验中的电压表实际上不是理想电表,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了实验系统误差。如果考虑电压表的内阻,U和R的函数关系式为: ,那么图3中的纵坐标截距应为 ,斜率应为

,横坐标截距应为 ,从而的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值,即 和 ;而不考虑电压表内阻,根据 得出的是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即纵坐标截距为 ,斜率为 ,横坐标截距为 。那么通过对比可见: , 。

进一步思考三:基于对电路安全的考虑,可对图2的电路图加一保护电阻R0,如图4的甲和乙。对甲图处理数据时需画 和 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是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对图乙处理数据时需画 和 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是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及电源内阻r及保护电阻R0之和的值。只要知道保护电阻R0就不难得到电源内阻r的测量值。

动态分析二:如前图1,如果把滑动变阻器触头向右移,问电流表的读数如何变化?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我们不难得到 ,可见当滑动变阻器触头向右移时,电阻R增大,电流I减小。

拓展:动态分析二中也给出了电流I和电阻R的函数关系,理论上只要知道两组电流和电阻值,就可以求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根据这个原理,把电路图1改变成电路图5,就是电流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了。

进一步思考一:在数据处理上也可以采用前述的图像法。为了方便我们需作出 图像(如图6),图像的斜率即为 ,横坐标截距为 ,纵坐标截距为 ,我们很容易测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了。

进一步思考二:由于实验时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而是有内阻的,这样由于电流表分流导致出现系统误差。如果考虑电流表的内阻得 ,由此可见:图像(如图6)的斜率应为 ,横坐标截距应为 ,纵坐标截距应为 ,通过比较可得: ,

,不过由于电源内阻较小,内阻测量误差就较大了。当然为了电路的安全,也可以给电路加一个保护电阻。

动态分析三:如前图1,如果把滑动变阻器触头向右移,由前面分析可知路端电压U增加,干路电流I减小,U和I必遵守 。

拓展:根据动态分析三可知只要知道两组U和I就可以测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了,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图(图7)中纵坐标截距为E,斜率为 ,横坐标截距为短路电流。

进一步思考: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是实际电表,由于自身的分流或分压会导致系统误差,下面就电流表外接(如图8)探讨一下系统误差。

误差分析一 ――计算法

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如图8所示,由于电压标的分流,测得的电流并不是通过电源的电流,采用这种接法时,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的示数为U1,改变滑片的位置,电流表中的示数为I2 ,电压表的示数为U2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如果不考虑电表的影响则有 E=U1+I1 r ① E=U2+I2 r ②

解得:

如果考虑电表的影响,设电流表的内阻为RV则有

比较可得: ,测量的内电阻和电动势都比真实的内电阻和电动势小,由于电压表的内阻RV一般比较大,并且U2-U1比较小,所以 很小,它的数值对实验影响小,采用这种接法时,使得内电阻和电动势测量的误差较小,一般采用这种接法测电动势和内电阻。

误差分析二 ――图像法

如图8,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U=E-Ir中的I是通过电源的电流,而图8电路由于电压表分流存在系统误差,导致电流表读数(测量值)小于电源的实际输出电流(真实值)。设通过电源电流为 ,电流表读数为 ,电压表内阻为 ,电压表读数为U,电压表分流为 ,由电路结构 ,U越大, 越大,U趋于零时, 也趋于零。它们的关系可用图9表示,由测量数据画出的U-I图角为图象AB。根据修正值,图线上每点电压对应电流的真实值大于测量值,作出修正之后的U-I图线CB。由图象可看出图线AB的纵轴截距( )小于图线CB的纵轴截距( ),图线AB斜率的绝对值( )也小于图线CB斜率的绝对值( ),因此,E、r的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误差分析三――――等效法

对于 ,产生的相对误差也可以根据等效电源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把变阻器的阻值R看成外电路的电阻,电压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如图10虚线框所示,由电压表和电源构成等效电源,E、r的测量值即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①等效电源内电路为电压表和电源并联,等效内阻 小于电源内阻 , ,相对误差为 ,所以相对误差很小,满足实验误差允许范围。

②电流表的读数为等效电源的输出电流,外电路断开时a、b两点间电压Uab 即等效电源开路电压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即为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等效电动势 小于电源电动势 ,相对误差为 ,因为 ,所以相对误差很小,也满足实验误差允许范围。

进一步思考二:考虑到电路的安全性,我们也可以采用加一个保护电阻R0,可以采用图11 的甲、乙两种接法。不过乙图测量的内阻值实际上是R0和电源内阻r的和。

动态分析四:如前图1,如果把滑动变阻器触头向右移,由前面分析可知路端电压U增加,干路电流I减小,那么电源的输出功率如何变化呢?设 电源电动势为ε,内阻为r,电源的外电路电阻为 R,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可以利用数学上求极值的方法,对式子进行变换,使得分母在一定条件下有最小值,此时得出功率的最大值。当R = r时,输出功率P取极大值: ,此时电源的效率为:η=0.5。那么可以得到当外电阻增大时,电源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如图12)。

通过以上四种动态变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巧妙抓住知识的“牛鼻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拓展,往往更能理清知识的脉络,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这也许就叫“事半功倍”吧!

上一篇: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手机铃声的符号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