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务楼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14 07:51:51

浅析商务楼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实例分析了商务楼建筑地下室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地下室;深基坑;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商务楼工程,建筑面积为12800m2,层数15层,其中地下室1层分成-3.5m停部分和-4.93m配电部分、地下室面积为1630m2,地面以上4层为商场,5~15层为公寓,框架结构,地下室部分为现浇剪力墙结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厚为600mm,带暗梁,承台高为1.8m,剪力墙厚为300mm、350mm两种,底板面标高为-4.9m和-3.7m两种,混凝土强度等级C30、S8抗渗混凝土、建筑物总高度为53.8m,四周场地较窄,临近民房和主要交通要道,材料堆放困难。

2.地下室的主要施工技术

2.1地下室深基坑支护和围护

深基坑的支护和围护设计,对于多层地下室的施工是一门重要的课题。必须根据侧压力等一系列理论,工程土质的分布变化情况,通过计算才能确定围护结构和水平支撑结构,确保地下室施工围护结构不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或者围护结构倒塌情况,对于沿海(如浙江地区)由于地质几米以下都为淤泥质土,必须加大围护结构的埋深,但这样会造成施工困难和不经济,因而往往是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水平支撑,使围护结构悬壁结构改为支连续结构,达到同样控制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本工程地下室埋深为-7.0m,采用基坑支护和围护结合形式,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分析计算,确定围护结构采用现浇Ф500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端埋入基坑以下4.0m,长约11.0~11.5m,桩顶做500×800的钢筋混凝土压顶,按8.0×9.0以近似方格网布置600×800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根据水平支撑计算在基坑范围内设两排共8根支撑桩,该工程在施工中通过有效的检测,围护结构位移量仅为1.2cm。

2.2深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

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3.7m和-4.9m,底板厚600mm,混凝土垫层300混凝土厚,承台为底板下1200mm,另加300m厚混凝土垫层,开挖深度较大,拟分二次机械开挖,第一次为大面积先开挖至-1.7m,保证周围不发生塌方,然后施工水平支撑800×600钢筋混凝土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C20后,进行第二次机械土方开挖,分成(Ⅰ、Ⅱ、Ⅲ)三个施工段施工作业,因承台必须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深度充分考虑承台土方的堆放问题,必须按挖填平衡计算底板超挖深度为450mm,故底板面-3.7m部分开挖深度为3.35m,-4.9m部分开挖深度为4.1m,人工开挖承台土方分为(Ⅰ、Ⅱ、Ⅲ)段顺序施工。

2.3地下室平面高低1.2m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

一般地下室工程从工程设计上应注意如何减少或尽可能不产生两部分高低差的出现,然而由于使用功能的限制,如本工程地下室一部分是做为配电、备用电房,一部分为地下停车场,因而高低差达1.2m;施工-4.7m部分承台出现二个问题:(1)由于-7.0m以下为砂质土,-3.7m部分的地下水流动造成流砂现象;(2)

-3.7m承台砖模下流砂造成塌倒问题,经过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堵住流砂,采用5mm厚×2.0m×1.5m的钢板做为钢板桩,边开挖承台边打入钢板桩,保证钢板桩的底标高超过承台底300~500mm以防止流砂的产生,而-4.9m部分的砖承台也须开挖一个马上砌筑后封底、粉刷、顺序施工一个接一个完成,高低差部位的砖模必须用防水砂浆立即粉刷。

2.4地下室防水构造的施工技术

(1)基础底板后浇带处防水构造措施。由于底板厚度较大,且要求底板配筋在后浇带处连续不断,原设计后浇带两侧底板中预埋50×100木条做为后浇带混凝土企口缝,会造成拆除困难,防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后浇带企口缝改为平直缝,底板中间预埋250×3钢板止水带,后浇带处素混凝土垫上附设卷材防水层,本工程选用PVC绿色橡胶卷材,卷材上做30厚1:2.5水泥砂保护层。(2)外墙后落带和施工缝处防水构造措施。本工程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与基础底板、后浇带相对应,外墙层间水平施工缝设置在基础底板表面上300mm的墙身上,要求设一道400×3钢板止水带置于外墙截面中心,要求通条满焊同后浇带钢板封闭。(3)外墙表面和底板下附加防水层构造。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垫层上做PVC橡胶卷材防水层,外墙底板以上300高做851聚氨酯防水涂膜,总厚度在1.5mm,在外墙施工缝、后浇带处和所有阴阳转角以及少量发丝裂纹处等外墙薄弱部位,均增加二布三油防水加强层,在保护墙500mm范围沿高度方向回填粘土层,确保地下室外墙防水性能。(4)剪力墙穿墙构件防水构造措施。因地下室外墙模板用螺栓固定,容易产生过水渗水通道,所以均采用止水螺栓,即在螺杆中间加焊止水环,必须满焊严密,其他预埋管道都按规定设置圆形止水钢板圈。(5)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的选用。根据设计要求,地下室基础底板和剪力墙均采用C30,G8抗渗混凝土,后浇带部位采用U型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强度提高一级。

2.5深基坑降水处理

基坑机械开挖后,-3.7m部分主要是滞水层,随着承台的施工封底后基本上没有地下水的干扰,而-4.9m部分存在较大的潜水层和承压水层,要保证-4.9m结构在无水状态下施工,必须降低地下水位。本工程采用基坑内管井结合的方法排水,管井按排距10m井距15m共设置了8个管井排水,在基坑的排水管井用潜水泵抽至基坑外排水沟内的管井内,由排水沟内管井抽出。排水井工作,可以将地下水降至承台标高以下约50cm,而-3.7部分的水必须加以堵截,故在高低差的砖模必须及时防水砂浆粉刷,保证不向-4.9m部流入。

由于管井设在基坑底板范围内,必须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分三步,首先将井内残余水抽净,快速浇注已搅拌完的速凝膨胀混凝土(加入10%u型膨胀剂干料,高度约1.0m),立即振捣密实,并且迅速倒入一层水玻璃液体,形成一层速凝面,使表面能及时硬化,防止地下水进一步上升,然后按同样的配合比拌制第二次速凝混凝土湿料,坍落度控制在4cm;第三次混凝土浇注前(约1m),必须仔细观察井内混凝土表面是否有地下水冒出,待二层混凝土表面无水时,然后再施工第三层混凝土,管井内外的止水带钢板,注意清理生锈,以保证用混凝土粘接,以上办法处理后的集水井无一发生渗漏水现象。

2.6混凝土浇注的几项技术措施

(1)混凝土底板施工和承台混凝土分开,首先将承台逐个先浇注800mm后,承台上部预留插筋Ф12訩500梅花钢筋,外露500mm,确保承台两层之间的粘接;(2)高低差部分混凝土(局部厚1.8m),采用分层浇注方法,以降低硬化热量;浇注底板要求不间断施工,完成后要注意测试混凝土表面温度,利用地下水养护,并遮盖草袋,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这样确保混凝土不因湿度太高造成裂纹。

3.总结

以上是结合工程实际分析地下室施工的部分技术问题,包括保基坑的支护、围护、降水、防水混凝土的浇注方法,降低水化热措施等等。做好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措施是确保地下室工程施工质量和有序施工的保证,必须全面熟悉施工图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地质资料情况、建筑物四周环境因素,合理安排布置施工挖桩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施工班组的组织、协调,各主要工序的合理交接确定主要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深基坑的围护和支护、土方开挖方案现场施工场地的排水和降水措施。地下室工程防水措施的选择,防水混凝土配合的设计和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技术、底板混凝土与剪力墙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办法,后浇带的施工工艺等。

上一篇:探讨公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简议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安装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