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两极分化解决策略

时间:2022-09-14 07:17:39

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两极分化解决策略

摘 要:自2001年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以来,由于学生在教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其学习水平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影响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如何缩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差异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两极分化;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98-01

21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凭借其必修课的学分在高中阶段全方位开展,但是,由于计算机教学水平两极分化这一现象特别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顺利开展。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对普通高中进行招生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是面向区、县、市甚至跨市招生,这就使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有着更复杂的教育、文化背景,从而也加大了学生之间的基础差距。比如有的同学会做PS等时,而另一些同学却只会简单打字。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还是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教学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更好地教好每一位同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 准确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

要解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两极分化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水平。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便是采用调差问卷或是摸底考试。可以在学生入学初,围绕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或是生活学习当中经常用到的有关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设计考题,通过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然后,依据考查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如:“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等。

2 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1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将具有相同层次、相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可把学生分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三个层次进行有明确目的的教学。

2.1.1 目标分层

各老师应根据各层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规划不同的练习,让学得快的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得慢的同学进行系统的消化。

2.1.2 辅导分层

教师在进行辅导时,对“高水平”的学生,目标是更上一层楼,扩大知识面的宽广度,严格要求,养成有目标、爱思考、富创新的学习好习惯;对“中水平”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严格要求他们有远见、大胆做、善思考;对“低水平”学生,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整体水平,需要做到学榜样、重基础、养习惯,学习生活中鼓励他们敢想、敢做、敢问的思想。

2.1.3 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分层,就是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即不能仅仅依靠分数,而是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以其相对于原有水平的提高作为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参考点。

2.2 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参考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原有储备知识、年龄、性别等不同的因素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和之前的分层教学的区别在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强调的是“异质”。

2.2.1 将学生异质分组

在分组的人数确定过程中,小组人数6~7为主,为了有更好的结果,每组可以是高水平一人,中水平两人,低水平三人,“高水平”的学生为小组组长,负责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

2.2.2 按组完成,按组评价

在异质分组的前提下,学习任务以整组为主,即不再是以个人为单位,学生自主分配完成学习任务。但前提是学生不能有依赖性,根据所制定的学习目标,独立搜集相关资料,自己独立分析,但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从而共同完成任务。“高水平”的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主要角色,带领其他学员共同参与完成任务,而低水平学生,通过在其他两位高层次同学的帮助下,慢慢地学会解决问题。教学评价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团结互助意识。

2.3 自主学习

作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和其他高层次的同学一样的水平,就必须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必须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课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时间,一般20~25分钟时间最佳,在这过程中,老师可做一对一辅导。

2.3.1 设计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

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水平,设置目标也要考虑相关问题,比如:学生掌握的独特的学习方法;紧扣教材有利于新旧学法的联系;考虑不同学生的层次等。学习提纲既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依据提示的学法进行自学。

2.3.2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一般的、个别的,老师可以进行一点通的方法,层层引导,最后学生掌握方法。针对比较难的、重点的问题,也要以导教学。自学后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或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总之,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必然的,但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是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只要方法科学,学生勤奋好学,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实现的。

上一篇:汉语“前/后”时间隐喻模式的认知研究 下一篇: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