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联动,为习作助跑

时间:2022-09-14 05:17:54

【摘要】语文教学包括阅读和习作两大内容,只有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读写联动”从读到写,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文章围绕如何上好读写联动课展开论述。

【关键词】阅读 写作 读写联动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9-01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核心的内容,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积淀,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只有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读写联动”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一、结合单元主题,以读代讲,上好读写联动课

综冀教版各单元的教材编排,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再到阅读链接以及《综合学习》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提示,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单元系统。习作教学无疑也渗透在单元各个环节之中,体现了实践在先,交流在后、先说后写、读写结合的训练优势。一个单元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整体,其知识点的安排相辅相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充分利用和安排好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内容,互相联动,循环上升。

首先,综合单元整体系统,习作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单元系统的整体融通,不仅能有序推进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更利于将本单元的习作重点与阅读链接、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提示等单元各块内容有机整合,协同提升。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根据教材特点,联动课文在内的各个系统,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逐步积累语言材料、积淀习作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而学生的生活本身又是由各种各样的活动组成的,如体育活动、游戏、旅游等。面对众多活动资源,引导学生用表格记录活动经过,用照片拍下活动瞬间,用图画画下活动场景……并通过交流、访问、调查、研究、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化活动过程,就可以从根本上丰富习作素材。如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多彩的童年”这一单元习作之前就安排了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搜集童年生活的照片、玩具、读过的书、小时候记的小本本以及班级的毕业照片或者集体照。课余开展活动,记录活动,并交流记录的活动内容和感受。

其次,突出语文教学重点,以阅读教学推进读写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有计划地分散落实一些学生习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每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如句式练习、语段训练、篇章结构模仿等为支撑点,让学生逐步地学会运用语言,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一来,使单元的习作目标分解到每次阅读教学的练笔中,习作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可控、高效、开放、有序的系统。如学习《穷人》一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课文在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就戛然而止了。桑娜和渔夫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在自己的五个孩子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主动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那么孩子的命运将会怎样?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桑娜和渔夫又会怎样带领孩子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呢?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这个时候可以以此作为读写联动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写作方法展开合理想象,续写《穷人》。”总之,抓住课文的情感点、空白点、结构延伸点适时地引导学生练笔实践,能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让笔尖流出真性情。

最后,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读写联动的新思路。在新课程深入实施的今天,需要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读写联动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关注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起点。教学中让学生先尝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二是从教学“写了什么”向“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转变。在这一模式中,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展开,重点就落在了“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上。对比阅读、品味语言是读写联动模式中最为核心的地方。教师不但要在内容上进行比较,更要在写法上进行引导。三是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投入。无论是创设情境,还是对比阅读,还是最后的修改,都力求让学生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练笔的兴趣。

二、开启循环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个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进步的过程。那么结合读写联动课的教学,如何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在教学中,我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习作训练的。

(一)是注重语言的积累。在每节读写联动课中,学生都会阅读两篇或两篇以上的课文。引导学生积累文中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并将这些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开启循环写作。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或者排比句。让学生循环写作、循环批改,通过这样的基本的句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为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奠定了基础。

(三)是引导思维的拓展。好多课文都是一个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会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句,并且掌握了一些句式以后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对单元中的故事进行续写或者改写,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和想法。

(四)是完整习作。当学生的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运用每节读写联动课中学到的句子、片段,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从读到写,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读写结合正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尝试读写联动的新思路,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使读写更紧密,起联动效应;使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发展语言,拓展思维,丰富想象等达到和谐共振、水融的境界。

上一篇:可视化日语语法教学辅助体系研发初探 下一篇:《绩效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