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你把读者估计过傻了吧?!

时间:2022-09-14 04:19:19

写作初衷是什么?

原本没有打算写《立》,只因已写过《怎么爱你也不够》和《来吧孩子》了。但是,在女儿的硕士毕业典礼上,我实在太受震撼,往事历历,难以自抑。眼看女儿成人了,懂事了,在校期间就已经找到工作了,她自立了。真好!欣慰之余,我大有逃离中国教育的劫后余生之感。现今我许多的亲朋好友,不也还是挣扎在中国式教育里,虽咬牙切齿却又万般无奈吗?再想想日后,我孩子的孩子怎么办?会不会也落入中国式教育的泥沼?我决定写《立》。

我从来没有想过《立》成为很多父母的育儿宝典,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绝无复制的可能性。然而思想是可以启发的,经验是可以交流的,触类旁通往往更容易唤醒我们沉睡的知性,如果《立》能够起到这样一些作用,我还是很高兴的。正如我当年初为人母,也是手不释卷,反复学习美国儿科医生斯波克的书。毕竟,做父母也是要学习的。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最好能够教育自己,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最需要一起受教育,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教育方式。

我只希望《立》可以为读者激发一些他们自己的思考,任何思考都行,只要思考就行,最怕的是啥都不想,盲目随大流。

读者随便怎么读《立》都可以,见仁见智,赞同反对,都是正常。只要翻开,就是收获——哪怕只是父母翻书这个动作,给孩子留下一个读书的印象和记忆,对于家庭环境与氛围,就会有益。

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最需要一起受教育,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教育方式。

如何看待读者对个案型育儿书于自己育儿不管用的质疑?

你把读者估计过傻了吧?我不认为读者会完全按照我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智慧就是启发智慧的智慧。看书阅读,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和刺激思想的过程,这是常识,大家应该都有体会。

有一点我深信不疑,许多读《立》的读者,实际上比我更聪明,孩子比我带得更好;许多孩子,实际上也比我孩子更聪明,如果教育得当,这些孩子会成为栋梁之才。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之所以与动物有根本区别,正是懂得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切磋中提高。他们会针对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具体情况采取他们自己的方式。《立》好比只是他们的一个朋友:瞧,有一个朋友这样带孩子——他们得到了的是更多资讯和更多样化的育儿方式。

我以为,焦虑乃至变得更加焦虑的,多数是不看书,不思考,不想问题,稀里糊涂跟潮的人。当然,现在社会上大肆泛滥励志类、成功类、心灵鸡汤类垃圾书,这些书根本不是原创书籍,只是为了骗钱而胡乱收罗杜撰的文字大杂烩,逻辑断裂,狗屁不通,急功近利,许多年轻人会看,看了就想在现实立马获得成功,却又发现完全行不通,这样的确会导致焦虑。早几年亦池建议我看看电视节目非诚勿扰,我看过几期,不少男生女生号称“我喜欢看书”,你再看他们实录片段,手捧的几乎都是垃圾书,因此这些年轻人在相亲节目中双目炯炯,豪言壮语发誓“我要成功,我几年后要成为富翁,十几年后要成为索罗斯”等等,形状岂止焦虑,简直都精神病了——这也许是题外话,但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现在许多年轻父母以为看这些垃圾书就叫看书,什么虎妈狼爸什么让你孩子三年成为世纪英才,这些所谓育儿书,看了不焦虑才怪。

如何看待育儿书出书热?

现在育儿出书热潮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但凡容易骗钱的东西,都很热潮。孩子的钱好骗嘛。父母为了孩子,舍得掏钱嘛。当然,年轻父母没有育儿经验,希望有书本知识可以学习借鉴,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当初我初为人母,也是求贤若渴,翻阅查找过无数育儿书籍,站在新华书店一看就是老半天,最终购买了斯波克的书,并果真在后来的婴幼儿抚养过程中获得良好教益,包括教育理念和思想,也是来自于这本书。好书就是有力量,可以依靠。

我没有区分过育儿书的类别,不知道有两类的说法。就我翻阅的现在的育儿书,多数是浅薄又盲目的现实功利主义。还有一些是怪诞派:主张把孩子关在家里自己授课。主张把孩子送去孔孟学校搞什么古人授课,还有什么虎妈狼爸宣称不打不成器等。还有一些书是归集名人名言或者杜撰成功故事。还有一些书大词泛滥,空乏难用,什么“教你孩子把爱喊出来”“做个好孩子”之类,“好”指的是什么?是什么标准?具体怎么做?一概都是模糊的。总而言之,育儿书很容易落入逼子成龙窠臼,归根到底就是要孩子听大人话,为父母争光,乖乖去上各种兴趣班和培优班,考试分数越高越好,小初中大都给我考上重点。注重的几乎都是名义和身份,还号称这是为了孩子好。真为孩子好,就要勇敢地换个角度,切实替孩子着想,尊重和顺从他们的天性。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比斯波克更客观更有操作性又更有人文意义和思想的育儿书。这本书已经有39个语种,行销全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父母其中就包括我,它被公认是影响了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10本书之一。重要的是,年轻父母要耐心翻阅,寻找和选择好书,切忌简单相信炒作,人云亦云。不过如果家长一门心思就是要把孩子考名校作为成功标准,那么再好的书籍也起不了作用。

真为孩子好,就要勇敢地换个角度,切实替孩子着想,尊重和顺从他们的天性。

女儿亦池怎么看您写的书?

我想亦池不会同意写任何文字的。我太了解我的孩子了。她从小就喜欢安静,喜欢不被打扰私人空间,多少明星朋友的热情邀约,都不可能煽动她喜欢表演和出头露面。不过她对我写她的书还是有说法的,她看了书,谦虚地、笑笑地、略带讥讽地问我:“我有这么好吗?”我的回答是:“我认为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难道不是吗?”

我们一笑了之。我们母女谈论的更多话题是艺术、书籍、音乐、戏剧、电影、新闻、八卦、笑话、服装、时尚、花草、动物、美食以及烹调方式,她热衷于做了一盘色香味美的好菜就拍给我看,泰晤士河的天鹅和鸭子孵蛋以及孵出小家伙来了,她也拍给我看,一些艺术展览包括鞋子展览,也会拍给我看,她又画了一幅画也拍给我看,就这样一些话题,我们谈也谈不完,所以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谈论我们自己写的书。在她看来,她的妈妈就是妈妈,不存在什么书中与现实的分别,多年如一日。

上一篇:追问个案型育儿书 下一篇:蒋佩蓉:没关系,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