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绩效工资分配与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时间:2022-09-14 03:26:49

护理人员绩效工资分配与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绩效分配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 依据护理人员职称系数、岗位系数、工作质量系数来建立考核框架,制定绩效工资考核细则作为绩效发放依据。结果 绩效分配考核机制的建立,适应了护理改革的需要,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论 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护理质量

护士是医务人员组成的主体之一,也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为探索、建立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和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院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平台,以护理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护理技术难易度、患者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建立了护理绩效考核综合评价体系,自2011年5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二级乙等医院,开放床位60 张。注册护士2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8名、护士9名; 本科5 名、大专18名、中专5名。

1.2方法

1.2.1分配原则 坚持以护理服务数量和质量、群众满意度考核为主,实现按岗、按工作量及按工作业绩取酬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

1.2.2考核体系的建立 依据护理人员职称系数、岗位系数、学历系数、工龄系数、工作质量系数来建立考核框架,制定绩效工资考核细则。

1.2.2.1职称系数 护士0.95,护师1,主管护师1.05,副主任护师1.1;新上岗的护士从上班后的次月起按照本科生0.8、专科生0.6、中专生0.4,1年后经考核合格1.0 的系数发放;

1.2.2.2岗位系数 根据岗位职责,设管理、责任护士、夜班护士、病房非夜班护士、门诊护士5个档次,门诊护士1.0,病房非夜班护士1.03、夜班护士1.05、责任护士1.08、管理1.1;按照责任风险计算,急诊室、监护室护士在原岗位系数上另加0.02。

1.2.2.3学历系数 最高学历为本科1.05,专科1.0,中专0.95。

1.2.2.4工龄系数 以参加工作1年为基数(1.0),工龄每增加1年,系数增加0.01。

1.2.2.5工作质量系数 根据工作质量考核结果确定,考核分值相对应的绩效工资系数换算对不同的绩效考核分数设定相应的系数,例如:工作质量考核80分,对应绩效工资系数为1.60。考核内容包括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科研教学、劳动纪律。

1.2.2.6考核细则

1.2.2.6.1护理质量考核(占60%) 分为护理质量、三基考核、工作满意率、继续教育、仪表规范五个层次。所有考核内容均有相应扣分标准,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检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2.2.6.2护理工作量考核(占20%,上不封顶)

1.2.2.6.2.1普通病区以责任组为单元进行考核.根据每天护理患者数、危重患者护理人数、特级和一级护理人数各乘0.01分/人次/d计分。

1.2.2.6.2.2特殊部门考核 ①手术室:根据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手术的大、中、小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摆放的不同进行打分,累加为本月的工作量分值;②供应室:按各班岗位辛劳程度设置不同分值;③急诊科:按各班抢救患者数、输液人数、留观患者数等进行考核。

1.2.2.6.3劳动纪律(占10%)主要考核出勤率。凡上班脱岗、睡觉、会客者,视情节轻重扣当事人当月全部绩效奖金,直至下岗;上班迟到、早退者,发现一次扣当事人绩效系数0.1;

1.2.3考核方法

1.2.3.1护理部质控检查 每季度护理部质控小组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全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应的病房,病房根据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将改进措施交给护理部质控组,以便追踪检查改进措施的落实

1.2.3.2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每月向科主任、医生发放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调查表;每季度向出院患者发放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调查表;各病房每月召开本病房的患者工休座谈会,征求对护理服务的意见;每6个月召开住院患者及家属座谈会,并邀请院长参加,征求对护理服务的意见。

2讨论

2.1适应了新的护理管理改革需求 新的护士绩效考核标准将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护理患者的难度、护理工作质量及住院患者满意度等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晋升、评优及绩效挂钩,深入贯彻落实了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精神,体现了护士护理工作的含金量,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奖励原则,让护士形成一种意识,就是做得越多,技术难度越高,其学习、评优、晋升越有依据,薪酬越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价值感,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2.2提高了护理质量 新的绩效考核明确了护士是护理工作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以正强化激励为手段,争创优良业绩为目的,辅以适当的负强化,以规范护士的不良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使每位护士在临床护理中能自觉对照考核标准,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保证了护理安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1]。

2.3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绩效考核分配改革方案中将患者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使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护士上中、夜班时也会主动到床边与所管床位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能自觉配合治疗护理,对护士的信任感增强,依赖性增强,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也认识到做好基础护理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重视落实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为患者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患者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达到改善服务、使患者满意的实际效果。同时,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表扬与肯定,激发护士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建立了护理服务的良性循环[2]。

参考文献:

[1]刘承军,邹佩珍,肖松梅,等.供应室信息化管理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35-36.

[2]耿荣娟,陈莉,张侠.护士长多维度量化考核指标的设立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4):55-56.

上一篇:县级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中湿包的原因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