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来源及发展探讨

时间:2022-09-14 01:07:39

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来源及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对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同时就运动员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解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为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员 来源 发展

拥有较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需要具备一些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即运动员具有一定的篮球运动天赋和先天较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扎实的篮球基础和功底,全面的篮球技术;同时训练积极主动,要有十分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担当[1,2]。

一、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来源

在中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最主要三个来源是:(一)各地区体校的篮球班学生。(二)普通中学高中优秀篮球运动员。(三)各地区退役的体工队运动员。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来自于省、市退役体工队运动员在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5%,其余按照所占比例多少的顺序排列分别为各省市青少年体校的篮球班学生、普通中学高中优秀篮球运动员以及其他。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与欧美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竞技体制等原因,中学生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匮乏,并没有丰富的高水平篮球人才。而且由于篮球运动员发展体制并没有得到完整建立,因此具有天赋的中学生并没有被很好的培养,同时,由于发展道路较窄,因此许多志向成为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中学生也不得不放弃这条道路。

我国对于上述三个类型考生的理论成绩和运动成绩均有一定的要求,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考核的主要标准:若对运动成绩有越高的要求,则对文化课要求相应就越低。如果考生在世界级别的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前6名的成绩,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得前3名的核心运动员,便可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的审批后免试入学。此外,体育成绩已经达到二级运动员以上的考生,同时需要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如果文化成绩达到本、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60%、且体育考试成绩合格后,同样可以进行择优选择。

二、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发展探讨

(一)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无论在任何领域的学习当中,合理适当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学习培养过程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思想教育的不断深入,可以逐步提升青年运动的思想觉悟和对于训练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保证这些未来的运动健将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的发展,成为符合时展趋势的新时代人才。

(二)积极溶入校园文化氛围

目前来说,在高校当中存在十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我们要借助这种氛围的东风,积极引导这些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融入其中。首先要努力转变这些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学习方向,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革新这些篮球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动机,在多方面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兴趣和爱好,使篮球运动员在各个生活学习的方面建立起良好习惯。同时要兼顾正面疏导,帮助篮球运动员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改变陈旧怠惰的学习风气。在高校当中,球教练员或体育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细致温和的照顾这些篮球运动员的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以及训练。教育这些篮球运动员将自己的理想联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上,立志通过高超的篮球技术与本来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其次,要让篮球运动员充分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的局限,转变学习思想[4]。

(三)增强学习积极性和社会适应性

在高校中培养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拥有十分活跃的思维方式,但是由于没有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需要营造一个人文气息较浓的环境,一个可以培养他们自信心和耐心的学习与训练的情景,并通过这样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训练当中[5]。同时,高校高水平篮球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必须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所培养的篮球运动员,充当他们的精神导师,为他们排解忧愁,打开心结。在训练中则需要更多的注意方法的运用与结合,落实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互动,使他们更加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成长环境的愈加宽松,高校当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人才。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提升,体育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高校篮球教育事业,为我国输出更多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参考文献:

[1] 史江杰,马行凤.论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3):93-95.

[2] 刘海英.对我国篮球竞技运动50年发展特点与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13-15.

[3] 刘玉忠.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6(2):34-35.

[4] 李桂淑.人文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途径[J].院校在线.2005.2:83-84.

[5] 薛留成,郑文玲,黄金铭.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3.6:109-112.

上一篇:外赛事带动城市发展 下一篇:我国高校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