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工作并微笑着

时间:2022-09-14 12:54:39

疯狂工作并微笑着

多元性格背后的真诚

2003年6月,带着诚惶诚恐和极度兴奋的复杂心情,我来到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弗雷则研究所。经过别人引见,见到了我的老师Fred先生。他50岁左右,典型的西方人,看起来有股学术的尊严,我努力窥探和发现他的风格和特点。

这天,恰逢研究所请来BC省的劳动部长作报告。在报告后的答疑中,我的老师言词激烈,裹雨挟风式的批评弄得这位女部长十分难堪,她边擦汗边说“我今天到这里来可能是个错误。”即将与Fred一起工作的我内心也是寒风萧瑟,猜想不到哪天我也会遭遇他的那种“狂风怒吼”。

当天下午,Fred领我会见我的邀请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该所所长迈克博士。在办公室里,我与所长寒暄着。坐在一旁的Fred呼吸很平静,嵌在脸上的是满脸的笑,话语轻柔,客气地插话介绍所长。所长对他说“你要帮他尽快适应环境。”Fred肯定而谦卑地表示“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从所长办公室出来,我说“我感到轻松了。”Fred说:“我也是。”

我们的工作开始了。他首先不和我谈工作,而是邀我一起划船、喝酒,我们的距离在不断地拉近。逐渐地,我发现他的性格爽朗随和,有时笑语飞扬。我开始读他的文章,写得真好,旁征博引,论述深刻。我了解到他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是在美国和加拿大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

Fred安排我的第一项工作,是回答一位在美国兰德公司的中国学者的问题。我做了系列计算后,写出草稿。他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然后做了详细修改,并耐心向我解释。我被他的认真和热诚所感动。之后在他的帮助下,我的一系列关于市场化的文章在国外发表,每一篇都有他的心血在里边。与老师共同工作的1年是愉快而有收获的。在分别的晚宴上,他对我说,回中国后如果不适应,可以再回来。感受着他对我惜别的真情,我似乎此时才真正读懂他:一位本质上真诚而善良的人。

应该说,Fred先生的性格是加拿大人的一个典型代表,是社会塑造的。西方文化对政府是不信任的,他们认为政府是“长驻的匪帮”。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就可以理解他对政府官员咆哮的原因。研究所所长是Fred的老板,是他的衣食父母,因此他笑容可掬地惟命是从,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生计的需要。和一般人相处时,加拿大人重视和谐、合作。从普遍性来说,他们是善良的,并拥有较高的素质。

疯狂而微笑着工作

刚到加拿大弗雷则研究所,Fred先生给我安排了一位助手,她叫Amela,在研究所工作了3年,是一位长着西方人的眉目,却披着一头黑发的漂亮姑娘。她对我的协助是细致、周到的,很快我就开始了“全球市场化指数”的研究工作。

不久,我发现在她美丽温柔的背后,有一种工作的疯狂性。每天早8点,她准时坐在计算机前,晚5:30分或者更晚些离开。除了中午30分钟的午饭和休息时间外,她几乎都在工作。几个月后相互熟悉了,有些工作之外的话也就可以交流了。我问她:“你为何这样努力工作呢?”她率直地向我解释:我需要这个工作,它对我意味着房子、车、出国旅游、衣物和食品

在加拿大1年多的经历,我发现研究所40多名员工,几乎都是以这个节奏在工作。当然我也不例外,只是回家后腰酸背痛,不得不让太太和儿子轮班给我踩背、按摩。

这种工作态度和质量,验证了中国一句古话: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专业人士都知道,弗雷则研究所每年的《全球市场化指数》是联合国工作的依据之一,号称是发展中国家改革的路线图。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个不大的研究所能在全球大名鼎鼎。同时,我也在享受我卖力工作的幸福成果――我的3篇英文论文在国际性期刊上发表,并得到广泛传播。

这种工作的疯狂性,我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也见到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更有过之。正是靠着这股劲,哈佛经济系才成为全球经济研究的中心之一,从这里诞生的经济思想,几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进程。例如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原理》目前是全球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材,他因此也获得了140万美元的牌税;萨可斯教授因对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休克疗法”而被全球争论,或褒或贬成为热点人物。2004年5月,我应邀到那里进行学术访问研究,学到更多的是他们对工作的疯狂态度。回国后,很多人问我学到了什么,我说,我学到了如何出名和赚到钱的方法。

国外社会和工作机制,也并非一味地让你工作,他们有一套让你既疯狂又让你微笑着去工作的办法首先,用高薪水吸引你,让你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工作。在国外,一旦你工作了,就意味着你有不菲的收入,这是你生活的依靠一旦你的工作丧失了,你将会有最深的伤痛。为了珍惜工作机会,无疑你要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其次,高强度竞争逼迫你,让你把工作干出成绩来。国外工作岗位的竞争,远远超过我们。任何老板也不会养闲人,相反他们宁愿高薪聘能人。

再次,多活动调节你,让你工作时还得露出微笑。在研究所,每个月老板都要给员工开生日Party,虽然简单和短暂,但吃蛋糕时心里是甜蜜的。每天也有免费的咖啡、浓茶,喝起来精神焕发。

最后,好福利保护你,让你工作免分心。孩子问题、看病问题、养老问题都由政府承担,使你无后顾之忧而打起精神工作和享受。

总之,在加拿大和美国,对个人来说,工作是尊重、是使命、是习惯、是潇洒,还是社会给你的“紧箍咒”;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是发展的前提、是进步的需要、是繁荣的代名词。难怪十几年前,东、西德统一的时候,西德人告诉东德人:你们首先要学会工作。

生活着就要工作着,就要享受着,就象国外的一首歌唱的那样:有风不要紧,有雨不要紧,只要有工作……

上一篇:抻面“女王”黎长新 下一篇:徜徉多伦路和琉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