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是疾病的信号灯等

时间:2022-09-14 12:32:40

体液是疾病的信号灯等

体液是疾病的信号灯

杨锡燕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五液包括汗、涕、泪、涎、唾这五种体液。在临床上,若五液分泌异常,则可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

汗,为心之液

它的排泄在生理上会受到心神的控制,感觉冷时,毛窍闭合而无汗;天热、运动或衣被过厚感觉热时,则毛窍大开而多汗。

汗的异常主要有自汗、盗汗两种。心阳不足、心气虚,不能“守住”心液,则见自汗,此时应补气补阳。阳虚患者大多形寒怕冷,易外感风寒,所以室内温度宜偏暖,且要温补调理。气虚患者宣注意休息,建议可以用大枣5枚、黑豆30克、黄芪60克、煎汤150毫升,一日两次口服,同时注意起居有常。

心阴血不足者容易出现盗汗,饮食要以清补为主,忌食辛辣,如羊肉、辣椒、姜葱等。盗汗患者体质多热而偏燥,室温宜偏低且湿。

涕,为肺之液

肺开窍于鼻,肺之津液充盈,出于鼻窍则为涕。鼻涕可滋润鼻窍,使其保持畅通,保证呼吸和嗅觉功能的正常。肺的病变可从鼻涕异常看出来。

肺阴虚者可表现为鼻干无涕,建议将室内温度调低,并保持一定湿度。用银耳50克、百合30克、沙参30克、蜂蜜一勺,温火炖半小时,煎汤150毫升,一日两次口服。忌辛辣、油炸食品。

因风寒导致肺气失宣者,多表现为鼻流清涕。其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风寒再袭。中药宜热服,服药后静卧,盖被或喝热粥助汗以驱寒。

流黄浊鼻涕的人应清肺泄热。中药宜凉服或微温服,并多吃清补膳食,注意鼻子通畅。

泪,为肝之液

肝开窍于目,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溢于目窍则为泪,泪可滋润眼目。若肝有病变,就会从泪的异常表现出来。

泪少而眼干,为肝阴血不足,应滋肝养血,忌恼怒,宜清补。

迎风流泪、两眼发痒,为肝经受风邪,应少用眼,保持清洁,也可用野、桑叶煎水熏洗。

泪热发黏、两眼光作痛,为肝经有热,可用棉签沾水、擦拭泪囊处,一天数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使热邪有下泻之路。

老年人气血虚弱、肝肾阴虚,常会流泪不止。建议滋补肝肾,补气养血,加强营养,节制。

涎,为脾之液

脾开窍于口,脾之上布于口,则为涎,主要用来溶解食物,助消化。

脾胃虚弱者可表现为口淡乏味,恶心,口水多。应温中健脾,忌寒凉、多热食,给胃脘部热敷,也可服姜汤或糯米粥加红枣数枚食用。

胃火盛表现为口干涎少,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要多吃水果、新鲜蔬菜、清凉饮料等,也可用麦冬、沙参煎水服。

唾,为肾之液

肾气旺盛。肾之上充于口为唾。有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唾液异常变化反映肾的病变。口苦口干少津,腰膝无力为肝肾阴虚,可用枸杞子、沙参煎汤服用。同时,调节情志,注意休息,忌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多唾或唾液清冷多。应温阳利水,慎起居,防外感,保持皮肤清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据09.10.2《生命时报》天津中)

经常大汗淋漓当心四种疾病

魏珍文 殷欣奎

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方式,因个体差异,有的汗多,有的少些。也有人多汗是非生理性的,医学上称为“多汗症”,一般是由发热性、代谢性疾病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多汗往往是一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引起“多汗症”的病主要有以下四种:

甲状腺机能亢进会导致代谢增高,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肌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出汗多就是病症之一。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就会出汗较多,尤其是上半身出汗多。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皮肤潮湿多汗。血糖高导致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原因之一。

嗜铬细胞瘤:常见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其出汗有阵发性,有时也可持续出汗。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或可同时发生,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因此而引起头痛症状。

更年期综合症: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汗。

对莫名其妙的多汗现象,既不要等闲视之,也不要过分紧张,首先要认清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建议及时就诊,由医生做出诊断,对症治疗。

(据09.06.19《贵州老年报》)

汗出多了伤血

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这是因为汗和血都为津液所化。汗与血在生理上有密切联系,故它们在病理上也互相影响。汗出得多可耗血伤津,而津亏则会导致血少、汗源不足,所以“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出汗过多,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人体的散热量日趋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会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出汗过多还容易产生营养元素流失,易感冒、中暑、消化功能减弱。

“虚人”大都会出现非正常的自汗、盗汗等症状。汗多因气虚,患者常感到乏力、心悸、头昏、食欲不振、气短等。发烧、肺炎、心脏病、心衰等疾病也会造成自汗症状。盗汗多因阴虚造成,患者手脚发热,自己感觉热得受不了,但体温却不高,还会有烦躁、失眠、多梦、便秘等症状。自汗、盗汗都是病理性出汗的典型,需要积极治疗,以免失汗多而伤气血。

(摘自《生命时报》)

上一篇:脑力过人同样会患老年痴呆等 下一篇:老咳喘,根源在脾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