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中小企业审计的应用

时间:2022-09-14 11:46:23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中小企业审计的应用

摘要:从我国实行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来, 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小企业审计中的发现的问题,阐述其发生原因,探究解决办法。根据目前我国现状,对中小企业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多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因此本文论及的会计师事务所也特指中小事务所。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准则;中小企业审计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理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假设是:被审计单位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出现业绩下滑会影响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业绩下滑市场监管可能对其作出不利的业务限制,债权人、股东等可能因此而改变对经营者、管理层的态度;迫于各方压力,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就很可能会产生利用粉饰财务报表的方式掩盖其不佳经营业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于战略系统观,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上对被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引起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从而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降低审计风险。克服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缺乏全面性分析而导致审计风险的缺点,这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上的一大变革,也是审计理念的一次更新,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把审计业务分为三部分:

1.风险评估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经营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以及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和内部控制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可通过①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②分析程序;③观察和检查等风险评估程序实施。

(2)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风险(以下简称特别风险)。应当重点考虑下列事项:①风险是否是舞弊风险:②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核算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③交易的复杂程度;④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⑤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宽广的区间;⑥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的重大交易。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非常规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判断事项通常包括做出的会计估计。

2.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在必要时或决定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时执行该程序。

审计准则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⑴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目的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以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包括下列与财务报表编制完成阶段相关的审计程序:(1)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2)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做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会计调整。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新的业务流程要求注册会计师全程关注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失误,必将导致整个审计工作的失败。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程序、控制测试、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

三、中小企业的现状

根据笔者近20年接触的约3000家中小型企业的审计或其他业务,所了解的中小企业现状,大致如下:

1.规模较小、业务单一。

很少有自己的知识品牌,靠简单加工者居多,维系低成本竞争方式的居多。比较各同类型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商标,但未见有明显价格优势或降低成本优势的产品,如此情形,说明其商标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家族式企业居多,股权构成多为家庭成员。

(1)这样的企业其决策有很大的主管随意性,虽然个别情况下决策也征询他人意见,但其家族成员的意见,往往重要于专家意见。

(2)战略目标隐秘,或模糊,战略及战略目标调整随意性较强,给人以无持续战略的印象。实质上,这样的企业对利润的追逐理念较强,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胜于对长期利益的追逐。评价战略时,考虑乐观因素多余困难。遇有困难随时折返。

(3)对实体资产的控制较强,但对流程的控制不够重视,只关注看的到的。不关注深层次问题。

(4)为了企业利益,共同作弊的想法几乎是顺理成章的、并且机会到处都是。

3.缺乏企业文化。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指出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可能引起以下风险:

(1)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

(4)忽视企业间文化差异和理念的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4.法律意识淡薄。

5.账外账普遍存在。

6.银行给定的信贷指标不合理,导致企业不造假,不能适应要求。

四、中小企业现状与审计准则要求的差异造成的审计困境

1.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

会计 师事务所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在对中小企业客户审计中,普遍增加了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但审计收费却没有得到同步增加。新的审计模式扩大了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阶段显著增加了工作量,按审计人员耗费的审计时间计算,风险评估约占全部时间时间的60%,审计成本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无法鉴别出风险点

由于本文前段所述中小企业固有的客观现状,对按风险导向准则进行审计来说,可以索取的直观的风险评估资料无法取得。多数企业缺乏文字的全面管理制度,虽然对实物的控制较强,但由于没有可以准确描述的方法,致使很难形成审计底稿,即风险评估很难规范进行。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市场、生产、经营方面的数据库,风险评估缺乏客观依据,全凭想象;同时审计人员经验不足,没有成熟的风险评估方法,加上评估所需的信息资料不完整,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积极探索风险评估方法的热情,按行业惯例完成审计任务与在风险导向审计条件下相比时间紧迫,导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无法靠信息资料鉴别出风险点。

3.依靠经验分析鉴别风险点,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无法与实质性程序相联系

对中小企业来说,按其现状依照审计准则规定的风险评估程序很难鉴别出风险点,但注册会计师凭经验,结合客户报表、客户实际存在的问题可以分析出风险点。由于中小会计事务所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质性程序时,很大部分没有确立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表,没有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及重大错报风险,按照既定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来设计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设计细节性测试时亦没有考虑样本量及选样方法的有效性。这就影响了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合理利用,客观上影响着注册会计师积极进行风险评估的热情。

4.控制测试形式化

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不规范,甚至根本无法用准则语言去描述内控弱点,或者明显看到是缺陷,但却起着重大作用,例如老板娘任出纳、兼采购、兼保管,从资产安全角度考虑,内控无缺陷,但从对会计报表错报的舞弊风险考虑则风险较高。客观上造成注册会计师在实施控制测试过程中,大部分无法用现有标准底稿书面记录控制过程,对测试的方法选择上准则规定与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差距较大,用现成的准则去套很难总结出内控弱点。从而也只能形式上做出控制测试,难以形成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五、做好中小企业审计需要考虑的应对措施

1.按审计准则要求,结合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1)风险评估是解决诸多中小企业审计出现问题的良方。

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把单个的审计对象的各项经济数据置于整个市场经济的群体数据中,通过单个数据与整体中同类个体差异原因分析,来确定被审计个体的经济数据是否偏离正常数据,即是否有错报风险。从而判断可能的错报,进而考虑应采取的审计措施。无论被审计个体情况如何特殊,只要其经济数据偏离正常范围,又无可靠证据支持的即是审计风险,这样就将所有被审计单位的问题统一归结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数据问题,指标异常,无合理理由就是错报风险。用审计方法处理掉审计风险,就完成了审计任务。

(2)风险评估不是机械的执行程序。

在审计中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合理有效的审计程序,而不是机械的按照准则要求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准则规定的程序,这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之间的区别,可悲的是,我们的大多数审计人员,甚至是执业质量检查人员,只会机械的按照准则要求对照书本上的程序去检查,而不会重新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审计应该执行的程序和方法。这样死板的管理方式,背离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初衷,必须坚决摒弃,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完善审计的内、外部法制环境,

加强法律和监管制度的建设。DeAngelo(1981)认为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越高。因为如果要出现了审计失败,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成本会更大。会计师事务所机会成本的产生来自于监管机构和法律的严格要求。在国外成熟的审计市场中,一旦被发现出现了审计失败现象,会计师事务所就要付出高额赔付或者倒闭的重大代价。而在我国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付出的代价要远小于在发达国家执业失败付出的代价

3.加快行业信息库建设,为风险评估提供信息支撑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还高度重视对非财务数据进行信息的再加工,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从而使评估结果之间的相互印证更加可靠,从而提高财务舞弊的识别能力。注册会计师执行风险评估程序,充分了解被审单位整体经营环境,然后针对不同的客户,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为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依赖功能强大的信息库,目前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中注协的数据信息库正在紧张建设中。我们热切的希望其尽快投入运营。

4.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积极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积极推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应用,需要全体注册会计师同仁的共同努力,深刻领会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熟练掌握其方法,不仅需要法治环境、政策支持,也更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加强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六、结语

中小企业审计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采用套用其他审计方式进行审计,而需要结合其特点采用对应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因此,在中小企业审计工作中,应该对该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寿康 罗迎霞: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中小企业IPO审计中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2,5.

[2]周新颖:现阶段我所对中小企业实行风险导向审计的难点和对策[J].财经界,2012,6.

[3]刘红玉:浅析新审计准则下的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J]. 致富时代,2010,9.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发展探究 下一篇:住房投资的挤出效应检验